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2025年03月15日15:44:06 历史 1133

唐朝时就存在的这条街路,是出川必经之道;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多少马蹄声,嘚嘚地敲响了脚下的石板路··这就是成都东大街

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 天天要闻

周询

宣统元年(1909)秋,烟雨迷蒙。一个形象干瘦的官员,骑着一匹健驴也走上了这条街。他叫周询,贵州麻江人,多年在四川为官,此次是到省城述职。当年成都不大,所谓“穿城九里三”,府河上东门大桥已是城外。周询下驴倚桥边石栏杆远眺,对仆人周三喜说:“这东门大桥乃百姓俗称,实名‘长春桥’,又叫‘濯锦桥’。光绪癸未年修补时挖出宋碑,说明这桥宋代就有了!’

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 天天要闻

长春桥

但见清流中艄公摆渡,渔翁搬罾垂钓,河畔岸树青青。周询遥望远处跨金水河合江处的“大安桥”和雕栏画廊的安顺桥,捻须叹道:“美哉,芙蓉城!此地9万余户,30万人……过桥就是东大街,进了两江环抱之省城了!”

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 天天要闻

迎晖门

苔藓斑驳的城门上大书“迎晖门”。毛驴“哒哒哒”地进了东门城门洞,闹市顿入眼帘。东大街从城门洞向西走,有下东大街、中东大街、上中东大街、城守东大街、西中东大街、西东大街、盐市口,共7条街。

周询对憨头憨脑的三喜说:“前年官府统计,全城四门及附郭大小共516条街道,都很狭窄。较繁华的南大街、北大街、总府街、文庙街等,只有二丈左右宽,其余多不及二丈。科甲巷更是狭得更可怜,仅数尺宽……这条东大街富丽无比,可并排走四乘八人大轿,真是名震巴蜀呢!”

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 天天要闻

东大街两旁人家屋檐都与阶齐,下雨时行人可以檐下避雨,晚上又可摆“夜市”。只见满街各字号的首饰铺、绸缎铺、皮货铺、土洋百货以及专卖京、苏、广货的商家鳞次栉比,黑漆金字大招牌像比赛般一家比一家辉煌,行人熙熙攘攘。街边隔不多远便摆有三尺多高、盛满清水的长方形石缸。缸内水草飘曳,鲫鱼鲤鱼在里面悠然游荡,像在显示老城的慵懒闲适和古旧……

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 天天要闻

原来,石缸是用来贮水灭火的,叫太平缸。乾隆四十九年后东大街发生过几次大火灾,后来为防患未然,重修建筑时处处有高耸的风火墙,造型典雅、多彩多姿。街边还摆着麻搭、火钩等救火家具——那是后来丁宝桢当四川制台时命各商铺制备的。

路面全铺着红砂石板,城里人、乡下人,都把逛东大街当成最时髦而快活之事,石板路上已很有些坑坑洼洼”。

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 天天要闻

下东大街处有座牌楼,横额写有“既丽且崇”四字,出处是汉左思蜀都赋》“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之句。1924年杨森当省督办独霸成都时,实行“新政”,为拓宽东大街,拆除了这座牌楼。

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 天天要闻

街北有个“府城隍庙”。在这个鬼怪争雄的城隍庙里,酒馆、汤圆面店、百货店、算命卜卦、杂要跑滩……罗列,闹哄哄的。周询主仆二人也兴致勃勃地进去观玩一番,还在城隍菩萨下破旧的供桌上敬了一炷香,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响头…

…(解放后城隍庙废,1982年2月1日后,这里改建为成都市立体电影院,再后被拆除)。

主仆二人走到中东大街纱帽街口,周询说:“此处为明代税课司茶局所在地,如今为陕西泾县会馆……”到城守东大街,周询又慨叹:“此处明代为都司、提学道署所在地,到我大清为守护省城之‘城守游击署’,故有此街名!”(“抗战”时期,“城守游击署”旧屋成为四川省图书馆)。

街南有以腌卤菜而享有盛名的“香风味”饭馆,以“蘸水豆花”出名的“荣盛”豆花饭店……阵阵香气飘来,令人酸口水直冒。过了“荣盛”,再走几步是个丁字路口,周询指着左边一条热闹街市说:“那是走马街,你看全是带铺板的青瓦平房,好气派!”

身后仆人周三喜问:“老爷,昨个叫走马街呢?”

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 天天要闻

走马街

周询答道:“这走马街再往左一拐,就是督院街。自大清入主中原后,每年全四川各州县有许多官员骑着高头大马,去督院拜见总督大人,所以这街就叫走马街……”

主外二人再往前走到中东大街暑街南口,周询在毛驴上指着两旁街楼说:“这里明代有长史司署,清设四川按察使署。街南有宝元通百货公司,又有万钰银楼,为省城银器业最早最大之商铺。又有中西大药房,创设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是省城西药业最早的!”

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 天天要闻

东大街是成都最富庶的街道,几里长的街上有很多两三层楼的铺面,又高、又大、又深;招牌全是黑漆金字,富丽堂皇。外地旅客到达成都,大都住到东大街各处旅店……再往前走,是盐市口。周询说:“街口原为鱼市所在,盐市口,乃全城大盐市。东大街从东门大桥至盐市口,数里长街,真乃芙蓉城之《清明上河图》啊!”

周询后来曾说:“仆髫龄随宦,久寄此邦,壮岁入官,复临故地。”耳闻目睹,他1936年写了本记述成都东大街的《芙蓉话旧录》。

但紧华的东大街却如厕困难,民国时成都人“展言子”说:“东大街找茅房——没门!”

清朝宣统官员周询游四川成都“东大街” - 天天要闻

而这条街上的茶馆却多,最著名的是工商界人士廖文长的“华华茶厅”。它开在城守东大街,有茶座一千多,可称西南最大的茶馆,当然自备厕所……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闻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个延续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开国君主必定上膺天命,获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续数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顺民心,得到了民众拥护的正当性。而真正赢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后代的文献中,成汤被描绘成一位体恤民众、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