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2025年03月15日11:10:25 历史 6654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梵音绕千载




——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迭佳壹

吾蜀名刹,首推昭觉!在成都人的文化记忆里,总有一角属于这片禅林。作为成都著名的佛教古刹之一,昭觉寺不仅与文殊院、大慈寺并称成都三大寺,更以千年不灭的禅门薪火,被称为“川西第一禅林”。今天,让我们拨开婆娑树影,聆听晨钟暮鼓里的光阴故事……

法脉源流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千年古刹证沧桑

昭觉寺的起源可追溯至汉代眉州司马董常的宅邸。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董氏后人舍宅为寺,初名“建元寺”,成为成都最早的佛教道场之一。

唐乾符四年(877年),禅宗高僧休梦禅师入主建元寺,因深得唐僖宗赏识,受命扩建寺院。而后剑南节度使崔安潜奏请唐僖宗改名为昭觉寺,获准。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昔日昭觉寺风光(图源:《方志成华》第一辑)

“昭觉”取“昭昭使人昭昭,先觉觉后觉”之意,原话出自《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为:贤人要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先觉醒的人要引导后觉醒的人。“昭觉”的意思就是通过佛法的光明和智慧来启迪后来者。

休梦后,历五代十国,社会动乱,战火迭起,殿宇颓败,荒草丛生,直至北宋真宗大中祥符戊申岁(1008年)休梦五世法嗣延美禅师,发心重振昭觉,四众慷慨捐输,苦心经营三十余年,修墙补垣五百余堵,殿宇房舍增至三百余间。经建正殿,修经楼,广方丈,并建罗汉、六祖、翊善、列宿、大悲、唱梵等殿堂,使之重门挟屋,巍然宏丽,进入“朝饭千众”的鼎盛时期。

宋神宗元丰年间(1085年)成都府帅郭知章奏改昭觉寺为十方丛林,由禅宗临济祖师黄蘖惟禅师举荐纯白禅师住持该寺,每逢开堂说法,听讲之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从而昭觉寺法席之盛名播西蜀,誉为“西川第一丛林”。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昭觉寺殿宇全图(图源:《重修昭觉寺志》)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昭觉寺毁于战火,“迨兵燹之后,宝构尽属丘墟,兰若鞠为茂草,廿余年来久为鹿豕之所。”清康熙三年(1664年),丈雪通醉禅师归蜀,见此废墟,发心重修,遂结茅禅居,垦荒种豆。在四川巡抚张德地、布政使郎廷相、按察使李翀宵等官绅资助下,率领僧众披荆斩棘,至康熙四年(1665年)大雄宝殿落成。

康熙九年(1670年)寺院的主要殿堂圆觉殿、藏经楼、金刚殿(山门)天王殿、说法堂和禅堂次第建成,恢复了禅林面貌,奠定了昭觉寺近三百年的宏伟规模。
茶禅一味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千年禅林品真趣

“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这是康熙皇帝为昭觉寺御制一首律诗中的两句。以天地为宇,与自然和谐交融在一起,人们漫步其中,尽得真趣。古树下,石桌旁,听那钟声远扬,耳边倒茶的清透之音,偷得浮生半日闲,结就这难得山水缘,可谓惬意之至。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庄严肃穆的昭觉寺(图源:翻拍自《成华坐标》 严永聪 摄)

说起禅,自然会想到茶。郑板桥有副极妙的对联也道出了此种自然的联想,即“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以我们的理解,自觉茶和禅都有一种淡淡的味道,不失浅陋且饱含深意,品二者,有着哲学之思在里面。用专门术语来讲,就是四个字——“茶禅一味”。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图源:《成华史话》)

圆悟克勤是“茶禅一味”法语形成的关键性人物。上图为圆悟克勤送给弟子虎丘绍隆的“印可状”之前半部,也是现存最古的禅僧书迹(印可状指禅宗认可修行者的参悟并允其嗣法的证明)。

内容述及禅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至宋代分为各派的经过,且说明了禅的精神。书风虽不依定式,但具有经过严格修行而达到的淡泊意趣,自古以来被茶道家视为禅僧书迹之首,深受重视。

茶之所以被冠上禅的标号,一个原因便在于最初茶是由寺院僧人种植、采制的,是供佛、待客、自饮和结缘馈赠必不可少之物。而茶一旦适合僧人之品性,便如鱼得水地发展开来,品茶之风开始盛行于寺院,唐宋之后,普及到文人、士大夫、王公贵族,直至广泛的社会大众。不过,受其源头影响,虽然喝茶已是很普遍的行为,但依然被历史赋予了一种印记——优雅和闲适。

按照大家总结的禅茶精神,即“正、清、和、雅”。禅茶文化作为僧侣生活的一部分,不应仅仅局限于此,若能深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想必是更好的,这样人们的生活就会多几分坦然、淡然和了然。
文人云集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昭觉幽幽名人眷

自唐僖宗敕建以来,昭觉寺素以清幽著名,为成都各寺之冠。每有游人至此,流连忘返。由于昭觉寺自古清幽,深得文人雅士青睐。宋代诗人范镇、陆游以及清代诗人李调元等皆为昭觉寺留下佳句。




游昭觉寺



宋·范镇

唐寺传城北,春风引客游。
残碑横竹径,疏磐出僧楼。
塔古苔花积,房深只树幽。
漫嫌人寂寂,好与客勾留。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范镇《游昭觉寺》(图源:《成华史话》)




饭昭觉寺抵暮乃归作



 宋·陆游

身堕黄尘每慨然,携儿萧散亦前缘。

聊凭方外巾盂净,一洗人间匕箸膻。
静院春风传浴鼓,画廊晚雨湿茶烟。

潜光寮里明窗下,借我消摇过十年。




昭觉寺



清·李调元

长林云气郁苍茫,六十年来始徜徉。
十顷稻黄金布地,万竿竹子铁为枪。
僧房真个如冰冷,官路居然似火汤。
圆悟禅师今不见,谁将六祖塑中堂。

著名画家张大千也曾在昭觉寺留居数年,潜心研究绘画技艺,给昭觉寺留下很多珍贵手迹。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张大千《大墨荷通屏》(图源:《成华书画流辨》)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张大千《喜浪摇荷图》(图源:《成华书画流辨》)

此外,朱德也曾亲至昭觉寺,受到方丈了尘大师的热情接待。朱德在回到云南后,委托成都的同学周官和请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颜楷书写了“应世人间”4个字,赠送给昭觉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朱德所赠“应世人间”牌匾为人所盗,直至2004年,省博物馆文博馆杨诗云在1936年出版的《良友画报》(复印件)上找到一张“应世人间”牌匾的照片,“应世人间”四字才有模板可复制,得以重新悬挂在昭觉寺。

【历史文化】梵音绕千载,探秘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 天天要闻
“应世人间”牌匾 (图源:《成华史话》)

经这般风颂雅传,昭觉寺早已不止一个佛教寺庙那么简单,它深厚的历史底蕴,浓重的艺术氛围,大乘的佛法精髓,让这个古老的寺院成为成华、成都乃至四川的一个文化标志。成华区建制之初,“昭觉区”曾是备选方案之一,虽最终定名“成华区”,但这一备选方案仍体现出昭觉寺在成都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如今,昭觉寺的晨钟暮鼓与市井喧嚣共存,恰如成都“慢生活”与“快发展”的缩影。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宁静与繁华并存。昭觉寺不仅见证了千年的沧桑变迁,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感悟。无论是虔诚的信徒,还是寻幽的游客,都能在这片禅林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慰藉。

“川西第一禅林”将继续以其悠远的梵音,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承载着文化的传承,成为成都乃至四川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
资料来源:《青龙场》《成华坐标》《成华史话》《成华书画流辨》《成华方志》第一辑、第四辑,四川省情网成华社科,成都方志)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迭佳壹

供稿: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闻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个延续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开国君主必定上膺天命,获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续数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顺民心,得到了民众拥护的正当性。而真正赢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后代的文献中,成汤被描绘成一位体恤民众、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