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引轰动
从巴黎峰会看全球ai发展格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场新的国际博弈正在展开。近期,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发布的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颠覆了国际社会对ai研发“高投入、长周期”的固有认知,有外媒直言,deepseek打破了美国对ai的话语权垄断。
在此背景下,2月10日—11日在法国举行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吸引世界目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科技巨头代表与会。国际ai发展格局将有怎样的变化?本期蓝厅观察,我们就从这次峰会出发去找寻一些端倪。
记者注意到,此次峰会各方均派出高规格代表团与会,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作是“争夺人工智能王冠的新机会”。由美国副总统万斯带队,包括open 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谷歌首席执行官皮查伊等在内的美国代表团,更是被媒体称为“以拥有强大火力释放防御信号”。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演讲中更是毫不避讳地宣扬“美国优先”,强调美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黄金标准”。

对此,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沈括对《蓝厅观察》记者表示,美国的相关做法是出于对自身人工智能的排他性生态的强化和推进的考虑。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美国本身对于峰会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于自身地位的一种焦虑。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政治的游说、产业的融合渗透去进一步确保和扩大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既有优势。”
各方担忧在ai发展中掉队

美国的这种焦虑同中国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不无关联。近期,中国的deepseek凭借开源模式,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冲击了美国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总统特朗普直言它“给美国相关产业敲响了警钟”。

“为什么法国特别努力去筹办这一次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一方面,是去强化拓展自身的国家影响力。另一方面,欧洲事实上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希望在技术独立性,特别是所谓的技术主权、战略自主性方面有自身的一个地位,而不是成为比如说美国的附庸。”
此外,印度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准备在未来3到6个月内打造类似deepseek的语言模型。

deepseek开源低成本
帮助缩小“智能鸿沟”
分析认为,deepseek开源和低成本的特点,有助于普及ai技术,让更多开发者能够入局。同时有助于缩小“智能鸿沟”,这也让全球南方国家看到了希望。

“从deepseek的经历中我了解到,他们面临着原本可能阻碍他们发展的局面。受到制裁后,无法从英伟达获取h100芯片,只能使用性能较弱的芯片。但我们看到他们接受了这一挑战,并突破困境进行创新。这也是我们非洲必须要做的事。有了开源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创新。对于未来,我很期待看到非洲的年轻人不再只着眼于商业成功,而是思考创造力、激情和影响力。”
deepseek犹如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有的试图出台新的遏制措施,有的感到了掉队的压力,而更多的人则看到了希望。deepseek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人工智能的创新能力,也正在重塑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格局。
人工智能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分析认为,deepseek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更多是在于,它为各国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和更多国家的参与,未来的ai发展规则将不再由单一国家主导。与此同时也证明,某些大国的技术遏制是“无用功”,我们不需要更多的禁令,而是更蓬勃的创造力和共同应对调整的坚定决心。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