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粟裕大将百年诞辰。粟裕夫人楚青同志于5月、7月,两次接受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老战友严振衡的女儿严晓燕的电话采访。
严晓燕老师当时正在撰写她父亲严振衡的回忆录。
严振衡从1941年“皖南事变”后组建新四军一师起就在师部侦察科工作,一直到渡江战役结束后离开华野司令部参谋处,他在粟裕身边工作了8年多,先后担任过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1996年严振衡病逝后,很多老同志鼓励严晓燕写一本严振衡回忆录。
从此,严老师从原来的一个部队医务工作者,踏上了军战史研究之路。她整理了父亲的大量手稿、录音带,走访父亲的很多老战友,考察各个战场遗址……
严老师在2007年电话采访楚青同志,即是她做的无数采访之一。
2009年,倾注严老师十几年心血的《在粟裕身边的战斗岁月——老侦察科长严振衡的回忆》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徐焰将军作序,迄今已经三次再版。
严晓燕与粟裕扮演者谢伟才合影
两年前,笔者有幸在一个历史群结识了严老师。这位老大姐讲述了很多老前辈们的战斗故事,公开了很多第一手资料以及她的采访笔记。
一、两份采访楚青同志的电话记录
说起来,严老师与楚青同志还有一层特殊关系。战争年代,楚青担任粟裕的机要秘书。1942年春,楚青因要分娩休假,组织上选派顾燕接任机要秘书工作。顾燕后来在反“清乡”战斗中负重伤,不幸离世。抗战胜利后,严振衡与顾燕的妹妹顾征结婚。
本文的两份楚青同志电话记录,为严老师在群里公布并授权。具体内容如下:
——————————————————
2007年5月22日
今天早上八点,有关外线出击与内线作战、陈粟意见不统一一事问楚青阿姨。
阿姨回答:淮南是军部管辖的区域,苏中是一师管辖区域,陈老总长期在军部,他自然认为淮南重要。七战七捷的作战方案是粟裕提出来的,两人有不同的看法,那时在工作和作战方案上有争论是常有的事,战斗一旦打响,双方都互相支持。
我做为机要秘书,常看到部队有的指挥员到陈老总那提出对粟老总的作战方案有些质疑。陈军长就直接了当的回答:粟老总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而且口气很坚决,来人听了就走了。有一次陈老总和几位首长在聊天(下棋)听到有位领导在与粟老总争论作战方案,陈老总回过头说:我同意粟老总的意见。
陈军长这个人心胸非常宽广,他的威望很高,但是有威信不一定能团结好,陈军长是领导班子的核心,他能很得体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照顾各个方面。使领导班子很团结,很融洽,大家以战争的胜利为第一,相互配合。
粟老总是士兵出身,刚开始有的同志不服气,陈老总就给粟老总撑腰,树立粟的威信。
陈老总非常信任粟老总,很少过问,放手让粟老总发挥他的指挥才能。陈军长把具体指挥战役的权力交给了粟老总,这真是了不起。
陈老总挂帅,有些重要问题,粟老总都要请示陈军长,他非常尊敬陈军长,两人配合得非常好。但是粟老总在和军长在指挥作战的意见不一致时,粟老总也绝不会妥协,因为那是战争。那时大家都顾全大局,运用集体的力量,把革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取得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粟老总生前曾多次对我提起:当时工作中遇到困难,没有陈军长的支持,我的指挥就没有那么顺利。
那时很多指挥员和同志们都非常支持粟老总的工作,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
小燕,你要把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写出来,战争的取胜不是靠某个人的力量,是靠集体的力量,是一个群体,是一个时代。你要把这些写进你的书里去。
严晓燕老师的电话记录
7月23日上午
粟裕的特型演员谢伟才老师来电话,讲希望我写粟裕和父亲的时候,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多下功夫,不要把他们写成粗鲁的军人形象.并让我多给楚青阿姨去电话,告诉她我写书的情况。
上午八点三十分,我与楚青阿姨通了电话,告诉阿姨我写书的进展情况,阿姨声音略带哽咽地说:“当今像你父亲和粟伯伯那样的战友之情很难找到了。你写书不要着急、要注意身体,我们新四军的老同志都能看到你的作品,八月十日是
粟老总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家里很看重,在家里举办的纪念活动,希望亲朋好友和战友们到家里来一同纪念粟老总,希望你和你的兄弟们到家里来。”
严晓燕老师的电话记录
左起:严晓燕、楚青、严凯,严老师手持《在粟裕身边的战斗岁月——老侦察科长严振衡的回忆》一书
——————————————————
二、电话记录告诉了我们什么?
1、陈毅同志作为华东部队的主帅和领导班子的核心,胸怀非常宽广,善于团结同志,如楚青同志所说:“他能很得体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照顾各个方面。使领导班子很团结,很融洽”。
这是一个战略区主帅的重要才能,也是陈老总的伟大之处。
我们知道,华东部队成份比其他战略区更为复杂,有八路军,有新四军;在新四军内部,也曾经有1943年“黄花塘事件”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陈老总能够团结各个方面,凝聚成协调统一的力量,建设成为一支善打硬仗恶仗、战绩辉煌的英雄部队,相当了不起!
不再赘述,呈上笔者在2022年3月一篇文章截图,一个当时涉足军战史不久的业余爱好者的观点,供朋友们参考。
2、我们知道,粟裕从南昌起义时的士兵到大将之首,主要凭的是不世战功。然而,从楚青同志的叙述,我们可以概括出:
首先,陈毅同志非常信任粟裕,把具体战役指挥权交给他。在有些将领对粟裕的作战方案质疑时,陈老总以他的巨大威望给了粟裕坚定的支持。
同时,粟裕非常尊敬陈老总,重要问题都要请示,二人配合十分默契。
但是,二人有时也会有不同意见,粟裕没有因为陈老总从南昌起义以来就是老首长而放弃自己的观点。对此,绝不应以后世庸俗的价值观歪曲成不服从领导,恰恰相反,这种军事民主正说明陈毅同志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做得非常模范。
本质上,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全局利益,他们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这是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
需要说明,军迷朋友们熟知的军委指示“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是1946年10月15日电。此前10月1日,陈老总首先向军委举荐:“今后集结张、邓、粟在一起,军事上由粟多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
见刘统《华东解放战争纪实》
“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并不是说作为华野司令员、政委、前委书记的陈老总不能指挥,遇有重要问题,粟裕要向他请示;陈毅同志对粟裕同志的军事指挥才能,历来赞赏有加。
7月分兵后,华野南麻、临朐作战失利,陈老总致电军委,称赞粟裕、陈赓“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迈进”,“……我们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过去常胜者以此。”
1947年底,陈毅同志在《华东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中说,“粟裕同志可算为理论与实际兼优的人,战役指挥很高明,由于他长期在实际战争的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
见《陈毅军事文选》
可以说,陈粟组合,是党中央、毛主席不拘一格、量才用人的典范;陈老总给予粟裕莫大的信任,而粟裕用惊艳的战役指挥才华,给陈老总的领导工作以莫大支持。
3、“战争的取胜不是靠某个人的力量,是靠集体的力量,是一个群体,是一个时代。”
楚青同志的这段话,振聋发聩。
网上曾经有个问题,解放战争共产党为什么会打赢?答案有很多,个人以为,最主要的是中共的思想文化、组织体系的先进性打败了国民党。
中共的立党初心是解放劳苦大众,实现社会平等。因此,实行土改,百姓归心。当时农村人识字的不多,他们不懂大道理,但他们眼不盲心不瞎,他们知道谁给他们好日子过,谁和他们血肉相连。
最值得重视研究的是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中共清算了分裂主义、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等,有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真正实现了党指挥枪,中共武装成为既有民主、又有纪律的人民武装。
粟裕,就是成长于这块沃土并飞速崛起的现象级名将。这种现象,如果放到国民党这种口上是主义、心里是生意的腐朽集团,别说一个士兵能成长为战略区指挥员,就凭他一无黄埔学历二无攀附背景,上升空间恐怕也是极其有限。
我们还知道一个同样的例子,一名旧军队出身的解放战士,到了中共领导下的志愿军,成为永垂不朽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
这就是笔者对楚青同志上述谈话的理解。
4、电话记录很有说服力地呈现了陈毅、粟裕同志在战争年代真实的、立体的形象,革命前辈的光辉,令人高山仰止。
同样令人尊敬的还有粟裕夫人楚青同志。她能实事求是地向后人讲述红色历史,传诵老一辈革命家的博大胸怀与格局,了不起。
近年来,有些粟黑不但丧心病狂地诋毁粟裕大将,甚至把脏水泼向了粟裕同志的亲属。
其实,如果不双标的话,可以客观地看一看,开国领袖、重要领导人、开国将帅们的亲属、后人撰写的回忆文章、书籍,数不胜数。
纪念、怀念亲人,这是所有人的正常情感。
再次感谢严晓燕老师公布的电话采访记录,粟黑们泼的脏水,实在是不值一驳。
三、警惕有人用娱乐圈的饭圈文化,抹黑红色历史和革命前辈
当下的网络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极端的错误观点。
有些军迷朋友限于掌握的资料不足,对革命历史有一些认知不太准确,又或者是被有心人带了节奏,可以理解,加强学习就是了。
然而,最让人不齿的是这种人:他们不是不掌握资料,他们是故意装瞎挑事儿,他们对历史资料用裁剪好手艺加工,对革命历史抹黑,对革命前辈进行拉踩。
这种人,把娱乐圈的饭圈文化玩到红色历史领域,实质上与果粉余孽没什么两样。
例如,“华东我军始终是多于国军的存在”这种靠编数据凑人头、混乱对比逻辑得出的谬论,让果粉和某些饭圈粉乐此不疲。
蒋某人为什么会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的和平意愿挑起全面内战?凭的就是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上述谬论,靠伪造数据掩饰这一背景,是不是为蒋某人洗白脱罪?
再如,豫东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中共中央贺电称为“伟大胜利”、“辉煌胜利”;然而某些果粉、饭圈粉又是编造数据,又是如获至宝般抱着从皮定均日记中找出来的“打残了”三个字念经,为蒋军唱赞歌。
又如,沙土集战役在华野辉煌历史上歼敌规模不算大,但此战扭转了七月分兵后的低潮势头。某些人找出国民党被俘将领的回忆进行裁剪,拼凑出一个所谓的蒋军“丁里长大捷”;个别自媒体大V只求流量不看书,为这个编造出来的蒋军“大捷”背书。
……
够了。
人民军队的红色历史,不是某些人唠闲嗑撒欢的地方。
打击历史虚无主义,警惕某些人用娱乐圈的饭圈文化抹黑人民军队的红色历史和革命前辈,是每一个军迷朋友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