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直到刘畅中年丧子又丧志,才懂宁王认下这亲事图什么

2025年01月11日13:52:14 历史 1539

宁王同意李幼贞嫁给刘畅了。

《国色芳华》直到刘畅中年丧子又丧志,才懂宁王认下这亲事图什么 - 天天要闻

不是他真的觉得刘畅父子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而是因为李幼贞不争气。

李幼贞新寡不久,就去了洛阳

宁王知道她的目的,名义上是去散散心,可实际上就是在武家被压抑久了,要去刘家寻找安慰。

三年前,在长安,刘畅对李幼贞有求必应。

那时候两个人年轻懵懂,情窦初开,两情相悦。

说到底,两个人都在家族的庇佑下,一时冲动下的选择。

这场女高难低的爱情,被宁王活活拆散,最惨的还是刘家。

《国色芳华》直到刘畅中年丧子又丧志,才懂宁王认下这亲事图什么 - 天天要闻

宁王担心李幼贞会跟刘畅私下里不清不楚,影响自己的布局。

如今圣上年轻,对于宁王多有倚重,而且宁王在长安城里声势极大。

宁王对于圣上之位觊觎已久,对于女儿李幼贞,她的夫家必须是自己有极大鄙夷的高门贵族。

他不允许刘家破坏自己的大计。

于是他在拆散李幼贞和刘畅后,把整个刘家赶出了长安。

可见,他的权力和势力有多大?

他要毁掉刘家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

看见刘家的下场,李幼贞怕了,她连替刘家求情都没有,就火速嫁入了武家。

与刘畅这份感情,李幼贞先抛弃的,与荣华富贵相比,这段爱情其实不值得一提。

宁王知道李幼贞去洛阳是为了和刘畅叙旧情,为何没有阻止呢?

因为陪同李幼贞去的是蒋长扬

《国色芳华》直到刘畅中年丧子又丧志,才懂宁王认下这亲事图什么 - 天天要闻

他中意蒋长扬成为自己的下一位女婿。

但是没想到,李幼贞对于蒋长扬没有任何想法,一心扑在刘畅身上。

她不是对刘畅的感情太深厚,而是不想被拿捏。

一、蒋长扬的扬长避短

蒋长扬不仅仅是光禄寺的寺卿,还是花鸟使,圣上面前的红人。

唐代花鸟使的权力很大,只受皇帝的管辖,经常在外游历,皇帝扩充后宫。

因此蒋长扬在外的名声并不好,人人称其浪荡无比,贪得无厌。

《国色芳华》直到刘畅中年丧子又丧志,才懂宁王认下这亲事图什么 - 天天要闻

李幼贞也是这样看待蒋长扬的。

但是宁王却并不这么认为,他知道蒋长扬之所以能够深得圣上的欢心,不仅仅是因为不拘一格,浪荡这么简单。

虽然蒋长扬表面上跟自己交好,但实际上并不是,因此他想要让蒋长扬彻底地站在自己这一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蒋长扬成为自己的女婿。

蒋长扬早就看破了宁王的野心,他自己想要称王。

宁王仗着自己劳苦功高,无畏惧各言官在圣上面前的谏言,更是拉拢忠诚,在军中插上自己的眼睛。

“各军臣服从于大王。”

这是宁王的野心。

谋反最需要的就是军队,有了军队,圣上身后就空无一物。

《国色芳华》直到刘畅中年丧子又丧志,才懂宁王认下这亲事图什么 - 天天要闻

蒋长扬这么精明的一人,早就看出了宁王的野心。

为了降低宁王对自己的怀疑,他不得不表现得浪荡无边,让宁王误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他的人。

他也知道宁王想要让自己娶李幼贞。

因此,在宁王催促自己赶快成亲的时候,他才说出了自己心仪对象是那种不安分的女人。

一句话就断了宁王想要结亲的愿望。

宁王对待别人可以用权势逼婚,但是蒋长扬正得盛宠,若是蒋长扬不愿意,宁王也不敢用强硬的手段。

没办法,只得放弃这门亲事。

刘家是他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二、李幼贞的短视

"这一家人都一门心思往上爬,巴不得为父王效忠。“

李幼贞一席话,就暴露了她对刘家的态度,她根本不爱刘畅,否则当年也不可能嫁给武家。

《国色芳华》直到刘畅中年丧子又丧志,才懂宁王认下这亲事图什么 - 天天要闻

她就是觉得刘畅家地位地,可以供自己支配。

对于公婆,她也看得透透的,见钱眼开。

刘申善于敛财,行事谨慎,可供宁王使用。

这样的人可以做脏事,坏事,替宁王在背后处理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为了儿子刘畅,他也不敢说出去,对于宁王肯定死心塌地。


而刘畅这个人本身也有些才能,若是安排在重要位置上,也能替宁王解决不少麻烦。

李幼贞自以为一家人一定能够永远踩着刘家,服务自己。

可是她低估了刘畅的城府和狠厉。

刘畅同意娶李幼贞,也不过是为了踏入官场。

宁王和李幼贞在他心中,是个实现抱负的跳板而已。

原著小说中,李幼贞还没有进门,就开始在刘宅清理门户,反正亲已经提了,婚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她也不怕什么。

她给婆婆立规矩,清理刘畅的妾室。

《国色芳华》直到刘畅中年丧子又丧志,才懂宁王认下这亲事图什么 - 天天要闻

李幼贞利用手中的权力,逼得刘畅的妾室对刘畅避之不及。

她喜欢看着别人臣服自己的样子。

最为残忍的手段是,她竟然安排人除掉了刘畅唯一的儿子,虽然是个庶子,刘畅也不喜欢,但始终是自己的固溶。

这时候,刘畅才知道这段婚姻有多么的糟糕。

“顶着个黑眼圈,发乱鬓散,钗横委地,肿着左边脸,嘴唇上还留着血,躺在地上疼得起不来身,手里牢牢攥着从刘畅头上扯下来的一把头发,也不流泪,只睁大眼睛仇恨地瞪着刘畅,呼呼直喘气。”

曾经高高在上的县主,如同一个泼妇,刘畅则直接称她为“毒妇。”

李幼贞是自己找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她的认知里,公主和县主以及高门贵女都是在府中说一不二的,可偏偏刘畅吃软饭还不低头。

刘畅没有想到走捷径这么难。

《国色芳华》直到刘畅中年丧子又丧志,才懂宁王认下这亲事图什么 - 天天要闻

宁王得势一天,他就胳膊拧不过大腿。

宁王能够把他抬得多高,也能把他摔得多惨。

儿子死了,他也不敢反抗。

当初读书立业的志气走就没了。

他早就沦为了一具行尸走肉的工具人。

宁王一家对他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宁王背后的谋划一旦被戳破,就是死罪,自己也逃脱不了。

可现在活着比死了还要难受。

这便是报应。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 天天要闻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前有市民宣传电影《731》,女童自发留言“爱我中国”

极目新闻记者 王柳钦5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现场看到,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门口还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铭记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客在雨中排起长队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入口处,有市民携带电影《731》海报进行自发宣传。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