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国共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先后进行了两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合作,然而最终都在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的干扰下以失败而告终。新中国成立后,老蒋率领残部退守台湾。在此后几十年当中,周总理积极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共之间存留的问题,随着印尼万隆会议的展开,国际形势也迎来了大转折,周总理以党中央的名义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向对方传达了我党积极争取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诚意,希望和平解决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蒋介石看完这封信究竟是何反应,国共能否展开第三次合作?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党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进行了一场空前大规模的运动战,结果毫无疑问,我党取得了胜利。蒋介石率领残部退守台湾,尽管他手中的军队所剩无几,但他妄图统治中国的野心依然还在。为此蒋介石再次与美国展开了合作,将台湾打造成了一个铁桶,外面的人根本无法进去,里面的人也出不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当中,老蒋利用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美国援赠的军资不断对大陆发动武装侵扰。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更加糟糕。此后台湾的回归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遗留问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周总理经常奔波于大陆与台湾,频繁奔波于国际,向世界各国传达中国对台湾的态度。
1955年,国际形势步入新的阶段,四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周总理主动请缨,亲率中国外交使团出席国际在印尼举办的万隆会议。在我方代表人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之时,有多个国家出面干扰, 周总理的态度始终如此一,对于台湾问题中国绝不让步。参加完万隆会议后,周总理深受启发。此后中国顺利打开了外交新局面,有了更多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的机会。在这一年当中,周总理亲访了许多国家,面对各国记者的刁钻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唯有台湾问题,让一向雷厉风行的周总理也不免紧张起来,此举更是激励了我党收回台湾的决心。回到国内,毛主席决心尽快解决台湾,为此政府制定了许多针对于台湾的政策。
并向国际多次公开声明。这一举动引来了美国政府的强烈不满,于是马不停蹄与老蒋签订了相关的军事条约,甚至还派出航母舰群到我沿海地区示威。在国际背景的影响下,周总理一方面与美国进行谈判,一方面向蒋介石表达我党的诚意。在党中央发表关于大陆与台湾的问题之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舆论和关注,人们纷纷在国际网上不断呼吁中美友好交流,谈判等字眼,周总理乘势继续向台湾蒋介石一派不断施压,既展现了我党争取和平谈判的决心,同时也震慑了对方,在双方愿意的条件下,我们会争取和平,但倘若对方始终不肯松口的话,我党绝不会做出任何让步,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事实。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给蒋介石看的,更是给妄图干扰中国发展的美国看的。周总理在外交场合之时,不断强调正规的态度,狠狠批评了美国对中国台湾与大陆中间展开的阴谋。周总理强硬的态度和坚决维护中国和平统一的决心,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赏。他们与中国一样,对美国展开了强有力的声讨。在种种压力之下,美国被迫派出代表与中国展开谈判。八月十一日,中美谈判代表开门见山表达了各自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美方从始至终以军事实力自居,扬言若美国一天不从台湾撤兵,中国两岸的关系将永远不会改变。我方代表也是毫不客气怼了回去,使得美方哑口无言。
除了谈判,周总里还从内部一点一点瓦解了蒋介石集团的人心。时间来到1956年,新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全力维护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共中央决定积极争取国共第三次合作,为此专门派出了章士钊,由他亲自将毛主席写的信递交给蒋介石。信中明确提出了中央对台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共达成第三次合作的一些条约。具体有五个必要条件,第一台湾的外交隶属于中国政府,台湾内的军事,经济等均由蒋介石管理。在达成第一个条件后,台湾的建设中国政府会全力拨款支持,第三台湾回归祖国后,依旧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并由蒋介石等国民要员继续担任领导职位。或者要员也可以来到中央政府任职,这一点由国民内部自行决定。第四两岸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最后一点是重中之重,国共一旦达成合作,双方人员决不能做出任何破坏关系,或者另一方的任何事情。从中央提出的方针中,不难看出中央为争取两岸和平做了很大的努力和让步,只要蒋介石同意了以上几点,我国可以免除国民党曾经对人们犯下的错误,并且还解决了他们日后所担心的仕途问题。在给蒋介石的信当中,周总理还特意放了两张蒋介石老家祖坟的照片。因为当时美国政府为了破坏两岸的关系,故意在港澳台散播谣言,说共产党把蒋家祖宅全都摧毁了,蒋介石如今是个无家可归的人,只有台湾才是他最终的栖息之所。也正是因为这个不切实际的传言,让蒋介石更加坚定了霸占台湾自称为王的决心。
周总理放这张照片,就是告诉蒋介石等人,他的故乡和家族一直都在大陆,只要他愿意归顺大陆,随时随地都能回到故乡。国共双方的态度始终被各国记者密切关注着,在蒋介石收到信的第一时间,各国记者找到了周总理,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位国外记者的问题相当刁钻,询问倘若蒋介石集团回到祖国,中央会给他安排一个什么职位,部长一职吗?此话一出,其他记者都瞪大了双眼,镜头对准了周总理,生怕错过一个表情。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大老板,尽管国共多年来是死对头,但蒋介石一直以来在中国和国际社会上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若他回到祖国,中央给他的职位若是低了,必然会引起内部和国际的声讨,若是给高了,又会影响国家安定。
不难看出这位记者是故意为难周总理的,周围的记者们大多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期待周总理会怎样回答。然而接下来周总理的回答却让这名记者羞愧地低下了头,远在台湾的蒋介石也听到了这段令人折服的话,他决定派人去大陆看看,然而他手下没几个要员,又不能派遣职位一般的人前去。再三考虑喊来了宋宜山,他是台湾省的立法委员,他的弟弟宋希濂还在大陆的监狱,正好以此为借口看看大陆有没有什么变化。1957年四月,宋宜山拜访了周总理,两人在北京一路游山玩水,气氛很是融洽。
紧接着周总理带着他监狱看望了宋希濂,对方虽然被看管着,但他完全没有受到任何虐待,之后宋宜山又参观了城市和乡镇的建设,他发现短短十年,祖国已然改头换面,人们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他将自己在北京的所见所闻,一丝不落汇报给了蒋介石,并提出了国共合作。此举让老蒋颇为不满,于是将宋宜山打到了香港,在那里当一名闲散的官员。中央并没有放弃与国共和平谈判的决心,紧接着派出了章太炎的学生曹聚仁。但由于美国从中作梗,让蒋介石对共产党有了更多的戒备,于是将谈判一拖再拖,多年来未取得任何进展。1975年四月,蒋介石去世,台湾局局势发生巨变,周总理和中央做的所有努力全部化为乌有。1976年一月,周总理带着遗憾逝世。由于种种原因,两岸关系始终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