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初年,随着“男女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众多女性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展现才华,彰显价值。然而,投身革命的女性却寥寥无几,因为革命往往伴随着牺牲与风险,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在这些女性中,有一群女战士,她们是真正的巾帼英雄。在红军的早期队伍中,女战士的数量并不多,但有一位女战士,她将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她就是原江西省委书记的妻子——彭儒。
彭儒,1913年出生,她的父亲思想开明,没有因为她是女孩而忽视她的教育。相反,他将她送入学校,让她在民国革命的年代里,从一开始就站在了起跑线上,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当革命的火焰在她的家乡湖南燃起时,年仅14岁的彭儒就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高唱《国际歌》,展现出了非凡的胆识和魄力。
在中国被白色恐怖笼罩的时期,彭儒不顾个人安危,与其他革命同志一起秘密从事地下党的工作。她的哥哥和姐姐都是共产党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彭儒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她协助组织进行宣传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地下党支部发展到了三十多人。
后来,她跟随朱德总司令来到了井冈山,由于年纪尚轻,她被安排在后方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副主任。1930年,年仅17岁的彭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贺子珍等早期女革命战士一起在根据地工作。彭儒聪明能干,短短三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已经能够承担重要职责,经常与其他领导干部一起进行组织宣传工作。在此期间,她结识了一位领导干部——陈正人。陈正人对彭儒的能力十分赞赏,随着两人接触的增多,他对彭儒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不敢直接表达,于是选择了书信的方式,向彭儒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彭儒年纪尚轻,并未理解陈正人信中的“暗示”,是贺子珍看出了这封信的“与众不同”。在其他领导干部的撮合下,彭儒最终与陈正人结为夫妇,开始了他们的革命婚姻生活。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中,彭儒几次死里逃生,尤其是在怀着身孕的情况下跟随部队行军。后来,在长征途中,她被送回了根据地。未能完成长征成为了她的一大遗憾,而更让她痛心的是,她的第一个孩子也夭折了。尽管如此,彭儒并没有陷入情绪的低谷,反而变得更加坚强。她与丈夫一起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成为了红军最早的女战士之一。在后来的战争岁月里,她主要从事组织宣传工作,并到党校进修学习。抗战胜利后,她已经成为延吉地区组织部部长,为解放东北做出了巨大贡献。
彭儒在抗战时期担任中央局妇委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民主联军中任职。夫妻二人互相扶持,分别在敌人的前后方担任领导工作,成为了战争时期难得的一对革命伴侣。建国后,她的丈夫陈正人担任江西省委书记,带领革命老区的百姓积极投入生产运动,使江西的经济稳步发展。之后,他又出任农业机械部长等职。彭儒深感痛心的是,丈夫在特殊时期遭受迫害而病逝。彭儒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压倒,她毕竟是早期参加革命走过来的女红军战士,在最困难的时候她都已经坚持下来,眼前的这些挫折只能更加坚定她的信念。丈夫已经走了,她深知还要继续抚养他们的子女,她不能倒下,她顶着压力扛起了重任,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都寄托在了儿女身上,在她的谆谆教导下,几个子女都非常出色,分别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为国家效力。
特殊时期过去后,彭儒被任命为中纪委委员,曾经参与“两案”处理工作,处处能够看到一位老共产党员身上的一身正气。1985年,彭儒光荣离休,为革命奋斗了一生终于有了休息的时间,她后来在北京安享晚年,于2010年逝世,享年98岁。值得一提的是,彭儒的幼子陈洪生在后来曾担任过保利集团董事长,他青年时在部队任职,后来成立保利集团后,他调到保利集团工作,在2010年担任董事长一职,这一年10月母亲彭儒去世,陈洪生出色的成绩算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最好回报。彭儒这位最早的红军女战士,用一名女性的坚强和共产党人的刚毅,谱写了非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