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竺佳怡 雷安琪
祖籍、籍贯是怎么来的?一个家族和姓氏是怎么传承和迁徙的?
8月14日,一年一度火“出圈”的文化盛宴——湖北第十五届晒谱活动,即将开启。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湖北第十五届晒谱活动,是湖北省图书馆12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活动有哪些亮点?为您提前打探到了!
四省一市齐聚湖北晒家谱
即将开启的湖北第十五届晒谱活动,长江流域四省一市齐聚湖北晒家谱。本届晒谱活动由国家图书馆、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北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主办。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广泛参与。
据主办方介绍,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回溯长江儿女筚路蓝缕的迁徙历程,从家谱的一支一脉,辉映出长江文明的鲜活记忆,血脉交融的文化与生活图景,体悟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
流传甚广的移民发源地“瓦屑坝”在何处?
中国历代的移民和大迁徙,被家谱记载印证。影响大的移民发源地,被民谣传唱至今。比如“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北有大槐树,南有瓦屑坝”。民谣中提到的“瓦屑坝”是什么地方?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可以从本届晒谱活动的展品中寻找线索。湖北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木活字本《周氏宗谱》,记载了他们的始迁祖周铨一宋末由江西南康府星子县瓦屑坝迁蕲的迁徙经历。原来,“瓦屑坝”便是如今鄱阳湖流域的一个古老渡口。这里的水路面积辽阔,南方移民沿河而走,逐水而居,在迁徙路途中从鄱阳湖集结,从而让鄱阳湖逐步成为了历代移民群体的共同记忆。
“湖广填四川”是怎么一回事?
“湖广填四川”有何来历?在即将揭幕的湖北第十五届晒谱活动,我们将从长江流域的各地馆藏中清晰地发现文化基因传承的足迹。即将展出的展品中包括清同治八年忠孝堂刻本《熊氏族谱》六卷,清光绪十九年刻本《何氏族谱》六卷等,其中不乏地域迁徙方面的记载。“湖广填四川”是一次大规模移民浪潮,众多家庭携家带口从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进入四川谋生,其中以湖北、湖南人口最多,客家移民居次。广大移民为四川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川省图书馆馆藏光绪九年刻本《牟氏宗谱》不分卷记载,四川犍为县牟氏始祖天运,原籍湖北麻城孝感乡,于明洪武年间迁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正是这段历史的佐证之一。
据主办方介绍,湖北第十五届晒谱活动当天,除了饱览长江文明,来逛展的读者还可现场打卡集章,参与镌刻姓氏印记等互动活动,沉浸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