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2024年07月23日19:33:04 历史 1763

1963年的内蒙古,秋风送爽,草原一片金黄。

在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里,军区首长翟文清,一位曾经历过无数次战火洗礼的老将军,来到内蒙古视察。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随着车队缓缓驶入一个马场,翟文清的目光被一位正在喂马的中年男子所吸引。

这位男子穿着破旧,面容憔悴,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他的动作熟练而有力,尽管只有一只手,却能将马匹照顾得无微不至。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翟文清的心莫名地颤动了一下,一种久违的熟悉感油然而生。

“那位喂马的人是谁?”翟文清向身旁的地方干部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首长,他叫于水林,是这里的一个流浪汉,也是个残疾人。政府见他无依无靠,便安排他在这里工作,负责喂马。”

地方干部恭敬地回答,言语间透露出对这位流浪汉的同情与尊重。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于水林?”翟文清闻言一震,他快步走向于水林,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而坚定。

当他站在于水林面前时,两人的目光交汇。

“是你吗?于水林!”翟文清的声音有些哽咽,但更多的是激动与惊喜。

于水林抬头,看到翟文清那张熟悉而威严的脸庞,眼眶瞬间湿润了。

他颤抖着声音回答:“是我,翟首长!我没想到还能再见到您!”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翟文清感慨万千地说:“当年我们怎么都找不到你,还以为你牺牲在了战场上。没想到,你竟然就在这个地方,默默无闻生活了这么多年。”

二人身后,当地的领导干部面面相觑,大家都是一脸茫然。他们从来不知道,原来流浪汉于水林还有这么一层特殊的身份。

抗美援朝,奋勇争先

出生在内蒙古赤峰的于水林,从小就有着保家卫国的梦想。

草原上奔跑的男子汉,身体里的血液因为祖国而沸腾,心中的火苗因为正义而燃烧。

解放战争时期,他就加入了革命队伍当中。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战争胜利之后,新中国成立,奔波四方的战士们也能解甲归田,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谁能想到,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又来了。

于水林注定脱不下身上的军装,他扛着枪,挺着骄傲的胸膛,再次走上了战场。

这一次,他作为40军352团3营的一员,跟着大部队一起来到了冰天雪地之中的朝鲜。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志愿军战士们的作战条件并不好,整个队伍的机械化程度也并不高。

相比之下,我们的劣势正好是“联合国军”的优势。美国把装甲车开得团团转,天上的战斗机更是时刻威胁着我军的安危。

1951年2月,横城战役爆发。

这是一场敌我双方纸面实力有些悬殊的战斗,“联合国军”为了压制越战越勇的志愿军,出动了大量坦克。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我军丢出去的炸弹,射出去的炮火,很难切中对方的要害。

远距离的对轰,我军更不占优势。

要想把坦克这个大问题解决掉,我军便需要派出战士,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想办法靠近他们的坦克,直接对准目标近距离引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争取更多机会。

于水林踊跃报名,最终得到任命,由他负责引爆敌人坦克。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要想接近敌人的坦克,正大光明的冲锋肯定是行不通的。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之下,于水林必须尽量放低身体,藏在敌人的视线盲区。

为了不让敌人察觉异动,他必须要避免打草惊蛇。无论如何,在没有接近坦克之前,发生任何事情,他都不能做出激烈的反应。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这次行动一旦开头,于水林就没有回头的机会。向前,这是他唯一的方向。

接下来的战斗,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志愿军的无畏、强大和动人。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独臂英雄,受到照顾

于水林带着炸弹,顺着地道方向,在战友的掩护之下,朝着敌人的坦克进发。

他的基础目标是炸掉一辆坦克,只要接近目标,任务就能成功一半。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但是引爆坦克的动静太大,敌军发现后,马上调转矛头,对着他全力出击。

光是炸掉一辆坦克怎么够?既然来了,那就得赚够本。

在这个过程中,于水林的一边胳膊被对面的子弹打成了筛子。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钻心的疼痛从伤口处传来,鲜血混合着汗水从他的身上滴落。然而这些伤痛,都不能阻挡他半分。

在孤身炸掉了两辆坦克之后,他终于撑不住了,眼前一黑便倒了下去。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此时此刻,于水林已经是遍体鳞伤,进气多出气少,眼看着就要活不成了。

好在他的战友们没有放弃他,把他从死人堆里刨了出来,又把他送进了后方的医院。

就这样,身受重伤的于水林与前线拼杀的战友们失去了联系。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这一时期,翟文清正是他的首长,在战后还专门为他送来了一等功的捷报。

可当事人于水林,突然之间就失去了踪迹,谁也找不到他。

有人以为,他在医院里重伤不治牺牲了。

也有人以为,他在伤好之后被编进了别的部队。至少40军的战友们再也没有见过他,包括翟文清。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时隔十几年,1963年的一次偶遇,才让翟文清知道,原来于水林这位战斗英雄没有死。

被问到当年为什么隐姓埋名,悄悄离开,于水林的回答感人肺腑。

悄然离开

他说,部队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杀敌的军人,而不是仗着自己立了军功,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残疾人。

他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不想拖累祖国,选择一个人默默回到老家,过上了流浪汉的日子。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回到老家后,之前的功劳他也从来都没有跟别人说过。

当地政府只知道他是个残疾军人,不太了解他过去经历过什么。看他生活困苦,政府才为他安排了一个残疾人也能胜任的工作。

这么多年来,于水林的吃苦耐劳,他们大家都有目共睹。

他从来不会偷奸耍滑,每天做事勤勤恳恳,每一个细节工作都能做到位。

马匹虽然是没有意识的动物,但于水林没有完全把它们当成一群牲畜,随意对待。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相反,他对自己喂过的马十分上心,对马儿的生活习性也相当了解。

少了一只胳膊,他的生活注定会遇到一些困难。

不过他相当独立和坚强,没有什么大事,他绝对不愿意因为自己麻烦其他人,更不愿意给政府增加负担。

能够自己办到的事情,他也尽量自己完成。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优良品质,也让人十分钦佩。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了解了于水林这些年过的生活,翟文清很是心酸。在他看来,于水林应该过得更好才对,对方值得更加优越的对待。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于水林盖起了新房子,还认识了一个同样有些残疾,但心地十分善良的姑娘。

他的生活在越来越好,这都是他应得的对待,但他对祖国却始终充满深深的感恩。

翟文清既然已经知道了他的下落,当然也就不可能再和他断了联系。

每年只要有空,翟文清都会去往内蒙,和自己的老战友相聚。

英雄的付出,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结语

独臂英雄于水林,已然成为40军战斗资料中存在感极高的人物。

孤身一人炸掉敌人两辆坦克的英雄,虽然过了十几年默默无闻的日子,但终究也得到了应有的对待。

每一位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都是新中国宝贵的财富。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2、于水林(二级战斗英雄) - 百度百科

1963年,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10年的战友 - 天天要闻

3、《 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 下》 王树增

4、《揭开战争序幕的先锋 四十军在朝鲜》 李英等人 著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前言说到犹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暴行,以及现在正在中东到处点燃战火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学者在电视访谈中,谈起了犹太人被屠杀一事。只不过他所说的并非是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而是
史记.丁继超传 - 天天要闻

史记.丁继超传

《史记.丁继超传》文/卷风丁继超生前戎装照丁公继超,字冠群,生于民国十六年,山东峄县六区丁庄村人,乃运河支队之英勇战士也。少时家贫,祖父丁文庭父亲丁广友皆目不识丁,生计维艰。年六岁,常随祖母母亲放牛割草拾柴,时有荒年,掘野菜以充饥。
专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解码商代“龙图腾” - 天天要闻

专访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解码商代“龙图腾”

6月28日,一场关于“龙腾大邑商”的学术沙龙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韩鼎以考古学家的严谨与美术史家的敏锐,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解码青铜器与玉器上的龙纹密码,揭开商代龙形象的神秘面纱。活动间隙,韩鼎教授接受了正观新闻记者专访,从龙与饕餮共存的礼制密码,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被查 - 天天要闻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被查

遂宁市船山区委书记段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四川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段勇简历段勇,男,汉族,1976年12月生,四川蓬溪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96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9月至2001年12月,先后在蓬溪县蓬南镇政府、遂宁市纪委监察局工作;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历任...
中国东极“鱼经济” - 天天要闻

中国东极“鱼经济”

新华社哈尔滨7月2日电 题:中国东极“鱼经济”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在中国大陆最东端的抚远市,东极鱼市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唤醒了城市的清晨。抚远原名“伊力噶”,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这里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处。这座被誉为“华夏东极”的边境小城,正书写着中国“鱼经济”的生动样本。绿色无污染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