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梳理岳飞在各朝代中的地位升降问题

2024年04月15日12:55:17 历史 1916

潮新闻客户端 裴雯

晚潮|梳理岳飞在各朝代中的地位升降问题 - 天天要闻

在今日家国,将岳飞定位于“精忠报国”是确凿无疑的,但历史上自南宋以降,岳飞在官方和民间的声誉口碑地位却非一成不变。

南宋

1141年,岳飞屈死狱中。

二十年后,1161年,金兵再犯,高宗才下令追赦岳飞。赦诏如下,“蔡京童贯、岳飞、张宪子孙家属,见拘管州军,并放令逐便。”将岳飞与蔡京、童贯等列,意味着赦虽是赦了,但还是国家的罪人。

又两年后,1163年,孝宗继位,发还岳飞家田宅。“等于是说取销旧案,宣告无罪。但还不能追悼岳飞,因为高宗仍旧在做太上皇,在背后主持大政。”

又七年后,1170年,孝宗应民间请愿,立岳飞庙,诏给忠烈庙额。

1178年,高宗老朽、朝臣更替,孝宗才得追谥岳飞为武穆

最后1204年,到了宁宗朝,因南宋想反攻金国,才“风厉诸将”岳飞封鄂王

在南宋一朝,岳飞从狱中屈死到平反追封异姓王,一共走了六十三年,这是官方层面的态度。

至于朝廷之外,南宋士大夫普遍不太看重岳飞。一则是高宗朝颇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南宋能够站得住,没有亡国,秦桧不是没有功劳。”再则,秦桧、高宗盘踞在朝日久,士人公开层面极少哀悼颂扬岳飞的诗作文章。

但私人笔记中,也有颇多同情岳飞的倾向。但总的来说,刘子健先生沿用了《四库全书总目》的观点,即在南宋本朝,岳飞和南宋人皆身在时局中,岳飞毁誉未定,因而当时历史地位算不得高。

元朝

有元一朝,岳飞的历史地位和汉族汉人的尊严捆绑在一起。

蒙人治国,这是中国(所谓的中原汉人)第一次被异族统治。以脱脱等人所著的官修《宋史》涉及岳飞部分时,多采用了岳飞之孙岳珂所编的《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为资料源,至此,岳飞在正史的地位忽至崇高。

再则,文人阶层作诗追扬岳飞的日渐见多。汉人吊古伤今,将岳飞冤死与南宋亡国绑定。

三则,元代不太禁锢民间思想,民间岳庙香火大盛。

明朝

岳飞的历史地位在明朝达到最高峰,且对他的颂扬遍及整个社会层面。

明朝相当于汉族从元朝外族手中拿回统治权,官方层面拔高民族英雄。再则,明代教育发达,文人阶层数量日多,岳飞武有功绩、文有诗词,且喜交文人,是最能引起士大夫共鸣的武将。最后,明代“土木之变”、于谦被杀,文人痛今怀古,借岳飞以明志。

在民间层面,将岳飞神化。岳飞庙类关帝庙,民间遍立、官方支持。

清朝

清朝统治者在看待岳飞问题上,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清政府是外族统治中原,满人本就是后金,所以对岳飞这个抗金英雄不能从官方层面持肯定态度。但另一方面,不管谁做统治者时,都希望子民有忠孝之观。

所以清廷表现为,政府官方不祀岳飞,但乾隆本人写诗表赞许惋惜。清代,岳飞地位由明代顶点下降。

此后,国家百年苍黄,中华民族抗战时期,岳飞精神是民族主义的新顶点。

晚潮|梳理岳飞在各朝代中的地位升降问题 - 天天要闻

回顾岳飞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各朝各代之匹配,放在今日都是我们今人可以理解的。唯有南宋本朝,岳飞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关于这一点,刘子健老师在本书《宋史测度》中也有解释。这里面牵涉到一个问题——宋代官僚和儒学的忠君观念。

岳飞,一位枢密副使、一代国之栋梁大将,冤死狱中。这放在哪个朝代都是泼天大案,但偏偏在南宋朝,满朝朱紫坐视不救,唯一个武将韩世忠替他出头。

这里面固然有高宗秦桧,昏君佞臣的缘故。但就整个文臣阶层而言,他们有自己的固有认知:忠君才是爱国。

宋代儒学认为,“君子思不出其位。”换在岳飞身上,你要忠君事君,行君之所想,不能“高宗忌之”。“忠”是忠于“君”的,而对国家民族大义的忠,应该局限于忠君的框架之内。否则即是不忠。

这是文臣阶层普遍认知。就连对岳飞持赞扬态度的朱熹也说,“今人率负才,以英雄自待,以至持气傲物,不能谨严,卒至于败而已。”宋代是没有“英雄式的正义作风”的生存空间的。

再加之,文臣普遍倾向于求和的态度。在岳飞主战和高宗主和形成对抵之势时,他们认为,“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

最后,君疑臣则诛了。岳飞之死,还是朱熹:“尽其道而死者,皆正命也。”

看到“忠君”框架大于“爱国”的儒学思想指导国家运行时,只能叹一句,南宋确实气数尽了。

徒留岳飞“天日昭昭”,震铄古今。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 天天要闻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在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国家圭亚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医生,用坚守和奉献精神,为当地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也推动了圭亚那诊疗技术的发展。前不久,65岁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乔治敦公立医院找黄晓波医生复诊。他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及时手术,他的眼睛已恢复了视力。乔治敦...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 天天要闻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笃笃笃……“啄木鸟”发出的悦耳声音回荡在林间,然而在80多年前,这个声音却是东北抗日联军预警及联络的“密电波”。摇动“响木”会发出类似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抗联战士利用“响木”发出的不同声音可表达多种意思,其在抗联部队隐蔽传递消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80多年前,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