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2024年04月09日18:15:04 历史 1774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清朝是一个承载着无数传奇与故事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的开端,有一位摄政王,他的名字叫多尔衮

作为清朝建立初期的关键人物之一,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立并稳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他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一般摄政王的范畴。

多尔衮作为摄政王,他在清朝建立初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的行动和决策如何影响了清朝的命运?他又是如何确保清朝的顺利建立和稳固统治的呢?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一、皇位之争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驾崩于沈阳清宁宫。这位曾一统东北,扫平女真诸部的雄主,临终未能指定储君。于是,满洲贵族集团陷入了一片混乱。谁将继承这万里江山?长子豪格虽年富力强,但弟弟多尔衮亦是雄才大略。两人各自拥有支持者,皇位之争一触即发。

在中国,历来的皇位继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父死子继,一种是兄终弟及。此时,虽说都想当皇帝,但真正有实力参与到皇位争夺战中的便是摄政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皇太极有子11人,长子豪格当时35岁,正值英年且军功显赫,而皇太极生前也一直做集权的努力,促使满族社会日益封建化,这就使得长子豪格成了竞争人选。

正黄旗等其他两旗自然愿意让豪格当皇帝——可以保证他们地位的优越。于是他们都支持豪格,认为他军功多,才能高,是皇位的最佳继承者。这样,豪格便拥有了三旗的支持,实力相当强大。

但多尔衮的实力也不在豪格之下,初次出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便立下战功,被皇太极赐予"墨尔根岱青"的称号,在之后的征服朝鲜和攻打明朝的战争中更是屡立战功。除了战功赫赫,他还有众多哥哥弟弟的支持,所以说当时的多尔衮实力也很强。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兄弟三人掌管着正白、镶白两旗,这样,八旗中拥有正红旗和镶红旗的代善和拥有镶蓝旗济尔哈朗便成为最重要的两股力量,他们的态度将左右事态的发展。

皇太极去世第五天,诸王大臣在崇政殿讨论皇位继承问题。可对此两黄旗大臣却派兵包围了会场。两黄旗代表索尼首先提议说豪格是长子当皇帝名正言顺,不过对此豪格以"福小德薄,非所堪当"为由推辞。但也正是豪格这句以退为进就让多尔衮抓住了机会,当即表示豪格无竞争想法。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就在争执不下时,无奈多尔衮提出立福临为帝的主张,这一方案随即得到了各方的同意:福临为皇子,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大臣无话可说;豪格虽不痛快却也是有话说不出口;济尔哈朗没想到自己能沾光,自然不会反对。就这样,多尔衮妥善处理了皇位争夺这一棘手的问题,基本实现了皇位的和平过渡。

在入关前夕,满族内部能够达到基本的团结与统一,是此后清兵在与农民军数次较量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后清兵顺利入关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多尔衮审时度势,化解矛盾,避免了满洲贵族公开分裂,这是他在清朝开国过程中的一大功绩。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二、汉臣范文程

顺治元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王朝覆灭。这让清朝统治者有了去关内抢夺明朝财富的想法。多尔衮虽然野心勃勃,却也深知此次不同往日。他向汉臣大学士范文程求教,希望能得到明智的建议。

范文程指出,此次不是与明朝争锋,而是与农民军较量。若无民心,即使夺取天下,也将得而复失。他还强调,清军如果想夺取天下,就不能老是烧杀抢掠,应该安抚百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范文程的分析和建议,给当时的清统治者以深重的震动。多尔衮深受其影响,决定采纳范文程的建议。他意识到,此次进兵对清朝的命运将是决定性的,不容丝毫疏忽。于是,他断然作出了关系清朝命运的一个超级重大的历史决定:进入关内抢夺统治权。

顺治元年四月初七,多尔衮率兵进军中原。这与以前的"征明"、"伐明"不同,这是清自开国以来第一次战略方针上的转变,而这次的转变也是满族接受汉文化影响的必然结果。

可以说,范文程的思想对多尔衮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他改变了清军入关的战略方针,以"仁义之师"的面貌进入中原,从而获得了广大汉族臣民的接受。这为清朝一统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三、仁义之师

吴三桂的求援为清军进入中原提供了契机。多尔衮权衡利弊,改变了原有的战略路线,直接进入山海关。在回复吴三桂的书信中,多尔衮称此次所"率仁义之师",是"惟底定中原,与民休息"。如此,出兵的旗号已彻底改变。

这一转变产生了积极效果。先是山海关一战中,清军大获全胜。继而北京城亦如探囊取物,清兵顺利占领。这一切,多亏了多尔衮在关键时刻的正确决策。他认识到,要夺取天下,必须停止掠夺,以仁义之师的面貌示人。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直到多尔衮执掌实权,满汉文化才真正实现了接轨。多尔衮深受范文程思想影响,认识到要夺取天下,必须改弊除奸。于是,他打出"为故明臣民报君父仇"的旗号,严明军纪,使清兵由凶残之旅变成仁义之师。这正是满汉文化顺利接轨的集中体现。

在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文化环境下,清兵以仁义之师的面貌出现,自然获得了广大汉族臣民的接受。满汉文化的顺利接轨,为清朝一统中原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多尔衮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英明决策,为清朝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四、满汉文化接轨

早在皇太极统治时期,满族文化已开始向汉族传统文化转型。皇太极所施行的广招儒生、办学校、开科举、提倡伦理道德等政策,既提高了满人的文化素质,又促进了满族社会的封建化。但是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上,如在抢掠之风和八旗均分上却没有改变。

如此,在入关前统治者的根本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并没有改变,仍旧是崇尚勇武,重财力,而汉族传统的儒家文化倡导的是仁义礼孝,认为重利益是小人的行为,抢掠更为君子所不耻。所以说要是这种强盗的风气不做出改变的话,满族根本无法统治汉族人民。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皇太极未能实现一统天下的洪业,兵力的不足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还在于他没有痛下决心禁止抢掠。在他去世后,夺取天下的重担落在了掌握实权的多尔衮身上,历史事实也证明,多尔衮不负众望,实现了满汉文化的接轨,最终入主中原夺取天下。

从清兵入关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决策的正确性决定了战争的胜利。多尔衮在紧要关头权衡利弊,认识到要夺取天下必须停止抢掠。于是他打出了"为故明臣民报君父仇"的旗号,严明军纪,从而使得清兵由凶残之旅变成了仁义之师,这是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顺利接轨的集中体现。

也正因为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的文化环境,所以当清兵以仁义之师报君父仇的面貌出现在广大的汉人面前时,他们的行为也就被广大的汉族臣民所接受了。满汉文化的顺利接轨是清在实现一统基业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使清朝顺利建朝,他都发挥了哪些作用? - 天天要闻

结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曾经的游牧民族最终统一了这片广袤的土地。在这个过程中,多尔衮无疑是功勋卓著的关键人物。

他在危机时刻作出正确抉择,维护了满族内部团结;他审时度势,改变战略方针,促成满汉文化顺利接轨。正是他的英明决策,为清朝一统中原铺平了道路。

总的来说,多尔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清朝开国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无法跨越的局限性。他的一生,正如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光芒万丈,却也难免蒙尘。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 天天要闻

普京内部讲话曝光:愿意打“百年战争”

报道称,普京最近向俄罗斯的一批精英通报,谈判进程还要花很多时间。这是记者法丽达·鲁斯塔莫娃和马克西姆·托夫凯洛在名为“法里日报”的电子新闻简报中报道的。该新闻简报专门报道有关克里姆林宫的消息。这两名记者曾为《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和《福布斯》杂志等媒体供稿,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 天天要闻

选购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细节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不少好该公墓都建于此,光是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选择十分丰富。当然了,如果要选购的话,还是应当注意一些细节,尤其是初次购墓的客户。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 天天要闻

北仓墓地有什么墓地可选

为了便于市民选购和来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个区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国营公墓14家,那么北仓有什么好的墓地可选吗?北仓好几家公墓已经饱和了,但是靠近北仓的两家公墓都是在售状态,这两家分别是天津憩园、西城寝园。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 天天要闻

天津国营公墓发展情况

天津是北京门户,地理位置意义重要,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错的公墓,光国营公墓就有十四家。那么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的当下,国营公墓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天津这14家国营公墓不是全部都对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经饱和了,也就是不再对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紧张了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 天天要闻

捷克古代的红色处女军了解一下

你是否听闻过 “红色处女军” 的故事?这可是一支极为独特的军队,成员皆为未婚处女。9 世纪初,捷克女王丽布施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卫队,其成员均是未婚处女,“红色处女军” 就此诞生。卫队队长普拉斯妲对男人怀有极度的仇视,她只效忠于女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