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访中国做贡献,最后为啥不肯走

2024年04月07日18:45:19 历史 1105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小墨

编辑| 小墨

前言

1991年,有200位乌克兰专家搬到了中国,之后就再也没想走。当时乌克兰刚从苏联手里独立出来,经济社会一片混乱。这些本来在苏联军工行业大展拳脚的专家们,突然变成了没人要的“烫手山芋”。

但在中国,他们不仅找到了新的舞台,还成了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这让他们深深爱上了这里。

90年代,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访中国做贡献,最后为啥不肯走 - 天天要闻

乌克兰的苦日子

1991年,世界地图上多了个名叫乌克兰的国家,跟着资本主义的队伍走。这年,93%的乌克兰人把手一挥,说咱要独立!但独立后的乌克兰,迎来的却是长期的困苦和穷困。

一跃跳进资本主义的大潮,乌克兰人发现,这个新世界不像想的那么美。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原本习惯了社会主义的保护伞,现在面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狂风暴雨,稀里糊涂。

90年代,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访中国做贡献,最后为啥不肯走 - 天天要闻

乌克兰虽然军工厉害,但民生产业落后。资本主义一来,那些大老板们的钱包鼓了,老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紧。国家的经济结构想转型,但那些资本大鳄占着资源不放,老百姓的辛苦工作换来的只是微薄的收入。

转眼三十年,乌克兰从苏联的骄傲沦为现状的落魄,经济倒退,人口减少,连保持基本生活都成问题。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让乌克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乌克兰专家的中国行

对乌克兰的大佬们来说,国家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腰包能不能鼓起来。他们有的是钱逃离危机,住在哪里对他们而言都一个样。而那个“让乌克兰人活得像欧洲人” 的承诺,似乎只实现在这些富豪身上。

许多曾受过社会主义熏陶的乌克兰专家,面对这样的国内状况,选择了另辟蹊径。正当全球各国争夺这些头脑风暴时,中国也开门迎接。

90年代,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访中国做贡献,最后为啥不肯走 - 天天要闻

这场全球的人才抢夺大战中,中国凭什么吸引到了这些乌克兰专家?在这些专家的帮助下,中国的技术又有了哪些飞跃?

乌克兰专家的中国梦与全球争夺战

1991年,200位乌克兰专家落脚中国,那时候他们肯定没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苏联一解体,乌克兰的军工专家就像热门股票一样,成了全球争抢的对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怎样赢得了这些高端人才的心?

当时,乌克兰的军工行业虽然厉害,但国内的混乱让这些专家纷纷寻路出走。美国拿出大把银子,像是乌克兰专家们的梦想中的天堂,但美国人的实际做派却是拿走技术后就把人给甩了。结果,很多乌克兰专家在美国待不了几年就黯然回国或被赶出门。

90年代,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访中国做贡献,最后为啥不肯走 - 天天要闻

中东的争夺更是复杂,以色列和伊朗各显神通,不仅买技术、买武器,还搞匿名信这套,互相阻挠,只为了防止对方得到乌克兰的智慧果实。

这场抢人大战里,乌克兰专家们经历了从被追捧到心寒的过程,而最终选择落脚中国的,发现这里不仅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被尊重和珍视的感觉。

抢人大战中的中国机智

最初,俄罗斯看不上乌克兰的技术,觉得自家武器研发牛过对方,没想抢这批专家。结果后来才发现,这帮乌克兰专家手里握着不少独门绝技,俄罗斯悔不当初,只能通过技术封锁,迫使部分乌克兰专家跑去俄罗斯干活,保生计。

中国在这波抢人战中收获颇丰,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乌克兰专家既不吝啬,也特别真诚和尊重。咱们虽然出的价钱比不上美国,但咱的诚意和尊重是实打实的。再加上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家庭的一员,许多不待见资本主义的乌克兰专家自然更愿意来咱这儿。

90年代,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访中国做贡献,最后为啥不肯走 - 天天要闻

中国对外来专家的态度也很开放,你要是想等乌克兰稳定了回去,咱也不拦着。反正他们在中国的时候,咱们也通过交流学到了不少技术,咱自己的科研队伍也越来越强了。

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让不少乌克兰专家最后选择了中国。而他们的加入,又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他们自己最后有没有选择回到乌克兰?这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乌克兰专家在华影响

自1991年起,200位乌克兰专家纷纷落户中国,他们的加入对中国技术进步贡献巨大。这批人中有像瓦列里·巴比奇这样的大牛,他是苏联时期著名的船舶设计师,参与设计过多款大型船舶和军舰。

苏联解体让他失业,但他的专业技能没落下,后来因瓦格良号(后成为辽宁号航母)的交易对中国产生兴趣,成为我们航母发展的助手。

90年代,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访中国做贡献,最后为啥不肯走 - 天天要闻

巴比奇的故事只是众多乌克兰专家在华故事的一部分,他们在船舶、飞机、激光等领域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虽然巴比奇最后选择回乌克兰生活,但他和其他乌克兰专家的贡献已经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技术发展,他们的智慧和努力让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

乌克兰专家在华留下的痕迹

除了那位船舶设计大咖,中国还迎来了像金琴科·瓦列里这样的飞机设计高手,他从苏联的重要设计局转战中国,为中国的飞机研发注入了新鲜血液,最后选择在沈阳安家。

还有弗拉基米尔·郭瑞,一位焊接界的大师,他在中国多年的努力,帮助完善了不少焊接技术,深得同行和企业的尊重。

90年代,200多名乌克兰专家来访中国做贡献,最后为啥不肯走 - 天天要闻

不只是这几位,还有更多的乌克兰技术人才,他们虽然不像早年那般引领潮流,但为中国带来的技术革新和发展是实实在在的。中国为了让这些专家们有个舒适的环境,甚至特地为他们建了“专家村”。

许多乌克兰专家本来只想在中国找个工作,稳定生活,没想到被这里的文化和人情所吸引,最终选择留下。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经济衰退,让这些原本能大放异彩的专家失去了舞台,但在中国,他们找到了新的价值和实现梦想的地方。

结语

这些专家们的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湖南省汝城县原县长周小阳被逮捕 - 天天要闻

湖南省汝城县原县长周小阳被逮捕

新京报讯 5月21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微消息,湖南省汝城县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小阳(正处级)涉嫌受贿一案,由湖南省郴州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经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娄底市娄星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日前,娄星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周小阳作出逮捕决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
一地市委书记,任上被查 - 天天要闻

一地市委书记,任上被查

湖北省纪委监委5月21日消息,恩施州恩施市委书记、二级巡视员苏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苏勇(资料图)报道显示,5月15日,苏勇出席了公开活动。公开简历显示,苏勇,男,土家族,1971年2月出生,湖北咸丰人,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华中农业大学农作物专...
看到赖御史的悲惨结局,才明白林相怼庆帝的高明,范闲注定是孤臣 - 天天要闻

看到赖御史的悲惨结局,才明白林相怼庆帝的高明,范闲注定是孤臣

《庆余年2》的剧情已经渐入佳境,又体会到了第一季熟悉的权谋烧脑感觉。尤其是第十集的朝堂博弈,真的一个个都是千年的老狐狸。看完了一遍后,还能让观众复盘。#头条创作挑战赛#之前范闲故意收了检蔬司戴公公的三千两,然后就被赖御史弹劾了。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辩论,才引出范闲“受贿”的深意。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中国历史上,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立,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三大灾害之一。研究表明,蝗灾通常在旱灾之后发生,蝗虫吞食禾苗庄稼,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巨大打击。
国际茶日 | 不解之缘,当土耳其茶叶遇到中国龙井 - 天天要闻

国际茶日 | 不解之缘,当土耳其茶叶遇到中国龙井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土耳其是全世界人均茶叶消耗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眼下,正值土耳其采茶季。里泽省位于黑海沿岸,这里降水丰富、山脉绵延。冬天厚厚的积雪覆盖茶树,而到了春天,融化的雪水就会滋养土壤,使生长出的茶叶保持稳定的风味。每年的5月中旬到11月初,都是土耳其茶的采摘季。传统的采摘方式是用大剪刀收割,...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谱牒” - 天天要闻

特稿|揭秘徽州千年“谱牒”

“国有史,方有志,族有谱”,一卷卷泛黄的族谱里藏着故土的“根与情”,也藏着中华文明的代代传承。近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是安徽省首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目前,全国入选该名录的项目仅17项...
历史不会忘记莱希 - 天天要闻

历史不会忘记莱希

伊朗总统莱希因直升机空难死亡令人不胜唏嘘。 莱希在2021年当选伊朗总统,在不到三年时间里,就做了很多大事,为伊朗战略转向保驾护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算是很好地完成了哈梅内伊的任务。 ....
2030年的智慧城市,什么模样? - 天天要闻

2030年的智慧城市,什么模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意见围绕总体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以及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财政...
6件珍贵文物,多和松江有关,他们直接捐了! - 天天要闻

6件珍贵文物,多和松江有关,他们直接捐了!

“松江的宝贝理应留在松江!”在日前举行的松江区博物馆接受捐赠仪式上,热心市民陆俊伟质朴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当天和他一起来到博物馆捐赠文物的还有郑旭华、封履宁、李益忠、梅亚民4名松江市民,博物馆工作人员认真聆听了每一名捐赠者和文物的故事,并为他们颁发捐赠证书。“在国际博物馆日和松江区博物馆开馆...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啥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 - 天天要闻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啥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

藩属国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为啥中国人不同情,反而还批评朝鲜.在历史的长河中,朝鲜半岛不仅仅是今天我们熟知的南北朝鲜,它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后来更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当朝鲜半岛从中国的影响中逐渐走向日本的控制时,中国人对此反应如何?是同情还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