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信有什么功绩能够受封为韩王?

2024年03月25日16:45:13 历史 1253

淮阴侯韩信、韩王信均对刘邦建汉立下厥功,一个曾受“胯下之辱”,一个是韩国王室后裔,两人都受封为异姓诸侯王。相对于淮阴侯韩信,韩王信的事迹并不显著,但是韩王信能占据汉初八大异姓诸侯王中一席,其中肯定有足够相称的功劳。

然而,从《韩王信列传》很难发现韩王信过人之处,既不像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不像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粮”,更没有韩信“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韬略。

那么,韩王信何以受封为王呢?

在《韩王信列传》中,司马迁有如此记录: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刘邦从汉中重返关中平定了三秦大地,于是许诺韩信将来封他为韩王。但是,起初先封韩王信为太尉,带兵攻占韩国地域。

刘邦在汉元年(即前206年)八月“还定三秦”,许诺韩王信将来一定要封王。“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在汉二年(即前205年)封韩王信为王,相对其他七个诸侯王又是最早受封的一位。

韩王信何德何能让刘邦如此器重?试从《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韩王信列传》中寻找缘由。

韩王信有什么功绩能够受封为韩王? - 天天要闻

劝刘邦争天下

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四月,诸侯在项王麾下收兵,各自赴封地走马上任。在《高祖本纪》中,此明确刘邦从关中启程前往汉中时间。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慕从者数万人”——汉王刘邦开拔,项羽只调拨了三万人马,仰慕而主动追随者也有数万人。“从杜南(西安西南)入蚀中(子午谷),去辄烧绝栈道”——汉军取道杜南进入蚀中,过去之后就烧毁了山间险绝处架设的木制通道。

刘邦“烧绝栈道”有其目的:“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防止诸侯尾随其后偷袭,也为向项羽明确无意重返关中。

“至南郑陕西汉中),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四东归”——当汉军到达南郑时,将领及士兵大多在半路上逃走了,士兵唱着歌曲思念东归回乡。

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向,争权天下。”——《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劝说刘邦道:“项羽封有功的部将,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呢。部队中军官、士兵都是殽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着脚跟向东望去,盼望着返回家乡。若趁着心气极高时利用他们,可以建大功。如果将来天下都平定了,人们安居乐业,就再也用不上他们了。不如立即决策,率兵东进,与诸侯争权夺天下。”

此处劝说刘邦重返关中的韩信,究竟是大将军韩信,还是韩王信呢?“烧绝栈道”究竟是韩信之计,还是张良之谋,也值得分析。


韩王信有什么功绩能够受封为韩王? - 天天要闻

韩王信劝东归

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向东,可以争天下。”——《史记·韩王信卢绾列传》

从《韩王信列传》记录来看,劝刘邦重返关中争天下者正是韩王信,也正是因此刘邦才许诺将来封其为韩王。由此判断,韩王信为劝说刘邦争夺天下第一人。

那么,刘邦为何没有直接封韩王信为王呢?再从《韩王信列传》中寻找有关线索。

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谴就国,更以为列侯”——项羽所分封诸侯王均赴封地就任,韩王成因未能追随入关破秦,所以寸功未建不再赴任之列,后来又从王贬为侯。这意味着此时韩王成尚在,且刘邦不能明目张胆地与项羽对着干。所以,刘邦暂时先封韩王信为韩太尉,负责平定韩国地域。

“及闻汉遣韩信略韩地,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距汉”——项羽听说刘邦派韩王信攻占韩地,于是下令过去游历吴地时结交的吴县令郑昌为韩王,以对抗韩王信。此时,韩王成被项羽杀害了。

“汉二年,韩信略定韩十余城。汉王至河南,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河南登封东南)”——前205年,韩王信攻占了韩国十多座城池。为配合刘邦东征,韩王信于阳城攻打项羽任命的韩王郑昌。此时,“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高祖本纪》),唯独韩王郑昌拒不投降,最终韩王郑昌被战败。

“昌降,汉王乃立韩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郑昌战败投降,刘邦封韩王信为韩王。此后韩王信一直带兵追随刘邦。所以,韩王信对于刘邦争夺天下功不可没。


韩王信有什么功绩能够受封为韩王? - 天天要闻

韩信献计刘邦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章邯迎击汉陈仓(陕西宝鸡),雍兵败,还走,止战好歧,又复败,走废丘陕西乾县东)。汉王遂定雍地(陕西兴平南)。——《史记·高祖本纪》

从《高祖本纪》来看,刘邦重返三秦,突袭雍王章邯,这便是众所周知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那么,谋划此计的“韩信”是韩王信,还是大将军韩信呢?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有明确答案。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汉军到达南郑时,将领半路上逃亡者数十位。韩信猜测萧何已经向刘邦推荐了自己,既然刘邦不能重用自己,不如也逃走算了。由此判断,到达南郑时韩信尚未进入刘邦的视野,更谈不上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故而“烧绝栈道”与他无关。

此后,司马迁讲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最终韩信被封为大将军。韩信成了刘邦的座上宾,于是畅谈天下大势:首先,明确项羽为刘邦争夺天下的唯一劲敌;其次,对比项羽与刘邦两人之间优劣;再次,建议刘邦广泛任用天下武勇者;最后,借士兵思乡及痛恨秦降将之情还定三秦。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刘邦听了韩信分析内心欣喜,颇有些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听从了韩信的谋划,部署将领所要攻击的任务。“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兵从陈仓返回关中,平定了三秦。

由《淮阴侯列传》中记录可以确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出于韩信。而刘邦能够重返三秦争夺天下,则是韩王信的劝谏。


韩王信有什么功绩能够受封为韩王? - 天天要闻

结束语:

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史记·留侯世家》

“明修栈道”虽是韩信之计,但“烧绝栈道”却是张良之谋。司马迁明确刘邦进入汉中时,张良并未跟随而是返回韩王成身边。张良送刘邦到褒中,看到悬挂山壁的栈道,于是建议“烧绝栈道”。“烧绝栈道”只为向天下昭示不再返回,也向项羽明确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

“良亡,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项羽杀掉了韩王成,张良逃亡,从小路回到刘邦身边,此时刘邦已经返回关中平定了三秦。这也就是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计谋完全出于韩信,而起源张良烧断栈道的建议。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