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外号“孙大炮”的由来

2024年02月02日12:35:05 历史 1777

“车大炮”在粤语中是吹牛逼,浮夸不实的意思。然而革命先驱国父孙中山却有一个外号——“孙大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孙中山先生外号“孙大炮”的由来 - 天天要闻

青年孙中山

1894年,年仅18岁的孙文风华正茂,而此时的晚清政府却处处充满了腐败气息。孙文叹息国运不振,愤而弃医从政,在檀香山组织创立“young china party”的政治革命团体,国内称为兴中会

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目标。然而新创立的政治团体想要获得支持却并非易事。在国外,“革命”一词尚未被解释清楚,孙文等先驱只得以“作反”敷衍,华侨们一听到“作反”二字,马上关门上闩,掉头就走。在国内,他们的“合众政府”思想,同样被视为毒蛇猛兽,处处碰壁。

没有办法孙中山只能依靠桃园义气,瓦岗威风的江湖势力。他专门在香港设立了接待各路会党的机关,并派人到内地南方各地联系会党加入兴中会。

孙中山先生外号“孙大炮”的由来 - 天天要闻

兴中会

清代南方各地会党盛行,门派林立,有天地会、添第会、三合会、哥老会、和义会、双刀会、卧龙会、牛头会等等共21路英雄好汉。这些组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黑社会”。孙中山积极拉拢这些势力,1899年,兴中会、哥老会和三合会首领在香港成立兴汉会,孙文被推为总会长。

1900年,北方大乱,义和团围攻各国使馆,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清首都旦夕不保。孙文认为时机已到,策划在粤东举义。遂至台湾说服日本总督的支持,答应从日本运送武器弹药充实义军。同时命令粤东各江湖大佬召集人马,此时南方伏莽遍地,只等一声令下,便应声而来。

里里外外都安排妥当后,兴中会在香港的西方报纸上发表公告,“誓灭满洲,以兴中国”,与义和团毫无关系,以示美英日俄等国不要阻碍。

此后,会党连战连捷,起事月余,攻城拔寨,队伍扩大到2万余人,闽、粤两省震动。

孙文闻讯欣喜异常,认为成立新政府的时机一到,遂给当时两港总督李鸿章的幕僚刘学询写信,希望得到官方支持,并承诺新政府成立之后,让李鸿章任主政,叫“总统”叫“皇帝”都可以。但是老谋深算的李鸿章看到慈禧太后并没有垮台,因此并没有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孙文幻想破灭,于是重新组织力量继续起义。

孙中山先生外号“孙大炮”的由来 - 天天要闻

这时,日本新任首相伊藤博文突然改变了对华政策,下令禁止日本军火出口,并不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台湾活动,破坏了孙中山自海外接济起义军的计划。义军最后弹尽粮绝,只好就地解散,各自回家。

孙文面对失败,依然年轻气盛,气壮山河。面对各国记者他发表演讲说:“若我有洋铳万杆,野炮十门,则取广州省城如反掌耳 。广州既得,则长江以南俱为我们囊中之物了”。

孙文深信依靠几个冒险家就可以在一夜之间扭转乾坤,他的这种性格也因此使得年轻的他得了一个“孙大炮”的响亮外号。

兴中会几经挫折,致使士气大衰,众人纷纷解散,只有孙中山愈挫愈勇,毫不气馁,哪怕只是一出独角戏也要一演到底,这种气吞山河的豪迈胸襟,最终改变了中国历史,也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先驱。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 天天要闻

严守党的组织纪律《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

老八路的底气——赵予征点击收听:撰  稿:段  裕、叶  刚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从驻新疆的一兵团六军选调干部组建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那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进疆部队正准备集体就地转业,很多指战员对新组建的人民空军心驰神往。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政委赵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赵予征趁着赵予征来...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天天要闻

一批不同年代金银锭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唐末—五代、清、民国金银锭入藏仪式。左为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右上为清代“湖北盐厘局薛永升”五十两银锭,右下为民国时期官方造币厂生产的金锭。(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唐末—五代“绍”字五十两银锭,保留了船形锭的原始状态,使今人可以直观了解此历史阶段大宗商业交易的...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