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光回忆与林彪乘飞机到太行山东阳关机场再奔赴山东又转去东北

2023年12月12日19:58:12 历史 1126

肖劲光回忆:

一九四五年八月,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以我们胜利、侵略者失败而告结束。

肖劲光回忆与林彪乘飞机到太行山东阳关机场再奔赴山东又转去东北 - 天天要闻

胜利来之不易呵,秧歌、腰鼓、火把、提灯,日以继夜的游行,延安城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胜利之日,唤起人们对难忘岁月的无限追忆,“八·一五”这个日子,在中国人民的历史长河中,永远是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抗日战争胜利,并不意味着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到来,和平和内战两种前途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作了《论联合府政》的报告,对抗战胜利后我党采取的政治方针作了全面的论述。我党极力主张建立联合政府,使中国进入和平民主新阶段。但是抗战胜利了,抗战中退避峨嵋山的蒋介石,这时却以合法身份下山迫不及待地来摘桃子。池一面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原地待命。一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调运兵力,抢占大中城市,积极准备反革命内战,与此同时,又玩弄和谈阴谋,在八月份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

当时在延安,耳闻目睹蒋介石的丑恶表演,干部战士都愤恨之极。连老百姓都说,蒋介石邀毛主席去谈判,“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七大以后,在各根据地工作的一部分中央委员和领导同志还没有离开延安,我和陈赓在一起交谈时,都认为,蒋介石又在耍政治流氓的手段了,在大革命时期我们都领略过他的这种手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抗战胜利前夕就预料到的,“国民党怎么样.看他的过去,就知道他的现在,看他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他的将来”“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是一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所以,面对蒋介石反革命两手的政策.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鲜明的提出。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决定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揭破蒋介石的阴谋。

同时,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反其他一切抗日武装队伍迅速前进。收缴敌伪武装,接受日本投降,收复敌伪所占地区,扩大解放区。这样,在延安的各极据地的同志迅速返回各个战场,我们在延安工作的同志也抽调出一部分奔赴各抗日根据地。这时,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我去山东极据地工作,任命我为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八月二十三日,在离开延安之前,也是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之前,我在延安参加了最后一次党的高级干部会议,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对时局和任务的分析。我记得毛泽东同志反复地向我们提问,和平是不是可以争取?内战是不是可以避免?毛泽东同志的回答是很辩证的。他说,经过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有了强大的解放区和军队,与抗战以前大不相同了。蒋介石纵有合法的地位,也不能不正视这一基本事实。再者,英、美、苏不赞成中国打内战,人民希望和平,我们和人民的心是相通的,也希望和平。蒋介石呢?暂时也不希望打内战,因为内部矛盾重重。兵力又分散。

所以,毛泽东同志说,和平可能争取,内战可以避免。我们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首先立足于争取和平,避免内战另一方面,毛泽东同志又说,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只有用暂时和平的政策,以便争取时间,医好疮疤,壮大力量,将来消灭我们。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利用他暂时和平的政策。对蒋介石的批评,要逐渐和缓起来,将来怎样,看他的态度,要团结,也要斗争,有理有利有节还是今后的方针。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这次去重庆谈判,我们提出了十四条,其中承认解放区和军队为最中心的一条。他说,中间可能经过打打谈谈的情况,甚至可能要打痛他,逼他承认这些条件。因而在最近两星期要进军,今后还有一段时期要进军,向日本占领地进军,夺取城市.发动群众,扩大解放区。要在蒋介石、美帝国主义面前摆出一个中国的内战不是那么好的态势,取得我们在谈判中比较有利的地位。以争取和平。

谈到这里,毛泽东同志笑笑,对我们这些即将奔赴前线的同志说,同志们担心我去谈判的安全。蒋介石这个人我们是了解的。你们在前方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一些。你们打了胜仗,我谈判就容易些,否则就困难一些。他风趣地说,目前的情况是有三种果子,我们可能得一批小的,失一批大的,另外,还要力争一批不大不小的。

在这次讲话中,毛泽东同志还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准备走长期的、迂回曲折的道路,难备对付最大的困难如果蒋介石应允了条件,我们就要暂时走法国的道路,戴高乐领导,共产党参加政府。那就是独裁加若干民主的时期。那样的话,我们就要用“洗面”政策,钻进去“洗面”。教育党学会做各方面的工作,教育中国人民到更党悟的程度,然后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当然,这条道路后来没有实现,这主要是由于后来蒋介石没有完全承认我党的条件.不久又撕毁协定,挑起了全面内战至今回想起来,毛泽东同志对时局的非凡洞察力和考虑问题的深思熟虑,仍是让入十分敬佩的。

八月二十四日,延安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我们二十几个人乘一架美国运输机离开延安。同行的有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陈赓、薄一波、滕代远等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领导同志,还有去新四军的陈毅等一些领导同志,林彪、我、江华等是去山东根据地的。飞机在太行山的东阳关机场着陆。这是我第一次到太行根据地。伯承、小平等晋冀瞥豫的同志打趣地说,我们到家了,请大家到家里作客,休息休息。由于形势紧张,为执行党中央两个星期内进军的指示,加上阎锡山正在组织向我根据地进攻,伯承、小平等晋冀詹豫的同志很快都投入了紧张的工作,部署迎击阎锡山的进攻,组织后来的上党战役。由于任务紧,赶时间,我们只能在八路军总部休息了一下,马上又动身赶路。

从太行山出发,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基本上是凭两条腿走,好一些的时候有马骑,各根据地的部队和群众一程一程的掩护。走到河南模阳,接到中央的电报要林彪、我、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一行原定去山东的同志,立即转道去东北。电报是“万万火急”的,目的是执行党中央“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方针,与蒋介石抢占东北,把东北建成我们的根据地。这是党中央根据形势所做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上的转变,我们都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虽然我们在路上难以了解更多的情况但经验使我们感到执行中央这个决定是刻不容缓的。为了争取时间,我们日夜兼程。

北上的这一路走得挺艰苦,那些天正赶上连绵的秋雨,道路泥泞,天总是阴冷阴冷的下雨是坏事,也是好事,记不清是哪个同志开玩笑说,我们两条腿不怕F雨,淋雨无非是洗个澡,可蒋介石的飞机怕下雨哟。雨天给我们争取了时间。十月上旬到达了山海关,东北局派人来迎接我们,这样,我们便乘火车顺利来到了沈阳。

江华回忆

正是中国革命面临着这一新转折的关键时刻,中央决定在延安参加“七大”的各根据地同志迅速返赴各个战场,开辟新的工作。8月24日,我们二十几人一起乘坐一架美国运输机离开延安,同行的有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薄一波、滕代远、陈赓、肖劲光、张际春、傅秋涛、李天佑、邓华、陈锡联、陈再道、宋时轮、杨得志、聂鹤亭、邓克明、王近山等同志,毛主席很关心这次飞行的安全,让叶剑英亲自进行检查,要每人带好降落伞上飞机,并由黄华担任翻译。

飞机由延安东关机场起飞,顺利地飞到太行山区八路军总部驻地,降落在晋东南黎城县的长凝临时机场,我们在八路军总部住了大约一个星期。当时,在华北一带,日伪军尚未放下武器,并拒不执行向我八路军缴械的命令。为此,中央曾拟集中兵力,解放太原。但那时部队大多以营连为单位分散在各地,一时很难集中,因而作罢。我们回山东的和新四军的一行人又继续上路东行。

到河南濮阳,过县城30里的地方,接到中央电报,要我们回山东的一行人迅即转向去东北。我们即停下来商量,走哪条路线?我们已得知山东派钱钧同志带一个营在肥城接我们,如果我们到了山东再转去东北,路途更远一些,不如即直接由这里经河北还方便些。于是,我们同陈毅等新四军的同志们分手,又转回濮阳。

在我同陈毅同志同行的路上,他曾提出要我同他一起去新四军工作,我请他去与林彪谈,不知他们谈过没有,对此,我个人是不好表示意见的。因为,当时中央决定我同林彪、肖劲光、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回山东。

我们原拟回山东的一行人即由淮阳转道北上,径赴东北。在行进的路上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我们路过冀南解放区南宫县境时,当地同志听到我们路过的消息,连夜赶修公路,准备迎接大军过境。其实,那时我们既无车也无炮,只有一支小部队护送。过南宫白洋淀地区,曹里怀同志带着一个团迎接并护送我们到了霸县,与陶铸等一批去东北工作的同志会合。我们过京津铁路后,在冀东三河县住了几天。

冀东是东北的门户,是国民党从陆路进东北的主要通道,中央曾拟成立冀热辽军区,由林彪任司令员,李富春任政治委员,以赤峰作后方,划分冀东作战区。在三河时,林彪等人曾去附近一带看地形,我和邓华同志也去调查、了解冀东地区的民兵状况,准备迎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届时,我们又接到中央电报,命令我们继续北上,离开三河,走了两天,到山海关,这时已是10月了,东北局派火车来接我们。

肖劲光回忆与林彪乘飞机到太行山东阳关机场再奔赴山东又转去东北 - 天天要闻

火车隆隆地行进在东北辽阔的大地上。我坐在车厢里,朝窗外极目凝望,稀疏的树木,空旷的田野,显得十分凋零,经年的战乱和侵略者的掠夺,使被誉为宝地的关东,满目疮痍,破烂不堪。想着即将到来的工作和战斗,我耳边响起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上关于东北间题的讲话,他精辟地阐述了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要把东北建成中国革命的巩固根据地,并且特别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基础。他还说,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我们的根据地,现在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的,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或上也没有打成一片。毛主席这些话,充分说明了加强东北工作极重要的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重大的战略意图,党中央、毛主席及时作出了全党力争东北、把东北建成巩固的战略基地的重大决策,从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部口进入东北。(后来我才知道共抽调2万多干部。10余万部队进入东北。)中央要我去东北工作,我是很高兴的。东北确实是一块理想的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有高山密林,有大江大河,更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它背靠苏联、蒙古和朝鲜,回旋余地比较大。想到这里,我对东北的前途,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对我即将迎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火车在锦州停下,李运昌同志的司令部设在这里,他向林彪汇报了情况。我们继续向沈阳前进。当时,沈阳由苏军占领,火车不能开进,我们便在离沈阳不远的一个车站停下来,换乘大车进城,向东北局报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 天天要闻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一张老照片,珍贵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拍摄于1947年,拍摄地点在陕北小河村,这是毛主席与机要科人员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合影和罕见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此时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样蹲在地上,也没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并不影响他的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 天天要闻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哥走的是怀念,还有伤感兵驻庆远期间爆发的“万里回朝”事件,对石达开的打击是致命的,除了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更严重的是此事带来的感情伤害。石达开没有料到自己竟然会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那些曾经无限拥戴自己的兄弟们,为什么都会选择离我而去,难道我
清朝花木兰:潜规则清秀下属,怀孕后偷换身份,终遭抛弃 - 天天要闻

清朝花木兰:潜规则清秀下属,怀孕后偷换身份,终遭抛弃

在《清朝野记》中,我叫陈统领,世人皆称我为清代花木兰。然而,我女扮男装从军后,因作战英勇一路荣升将军,用刀逼下属侍寝,怀孕后互换身份,最终却被负心汉无情抛弃。故事始于同治初年,清廷大将多隆阿从湖南挥军进军陕西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