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9月,原北大校长胡适的小儿子在家中上吊自杀,时年36岁。

2023年11月30日18:10:06 历史 1930

1957年9月,原北大校长胡适的小儿子在家中上吊自杀,时年36岁。 - 天天要闻

胡适

胡适,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文学大师,一直以来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褒的是他对中国现代学术史上重要的贡献。


胡适一生涉及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等多个领域。拥有36个博士学位(包括名誉博士),他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是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与领袖之一。


贬的是,胡适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甚至说出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话语,由此现在人认为他是中国“公知的鼻祖”。


而且他在政治上极力反对马克主义思想,极力推崇西方政治体制,在1949年南下时甚至说出了三句耐人寻味的话:


“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跪美公知的人设更加扬名天下,路人皆知!


也正是因为这三句话,让胡适从一个被统战的国学大师,变成被高层列在战犯帮凶名单中的一员。


1957年9月,原北大校长胡适的小儿子在家中上吊自杀,时年36岁。 - 天天要闻

胡思杜右一

而胡适的小儿子胡思杜出生于1921,当时胡适为了表达对恩师美国哲学家杜威的思念之情,将这个小儿子取名思杜,即“思念杜威”之意。


由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胡思杜受到全家的喜爱,胡适也对他寄予了厚望,在1941年时,胡适就托人将胡思杜带去美国。


胡思杜在国内学的文科,曾先后在上海大学东吴大学读社会科学。到美国后,胡适将他送进教会学校海勿浮学院就读历史。


然而,胡思杜却不思进取,在美国染上了吃喝的恶习而荒废了学业,连续上了两个大学都未毕业,最后还被驱逐出校。


胡适没办法,只能托朋友将胡思杜回到了北平,为了不让胡思杜颓废下去,胡适把儿子安排到北大图书馆工作。


奇怪的是,胡思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后。一改往日颓废状态,开始在图书馆埋头看书,而且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胡适见儿子突然间这么努力,他很是欣慰,殊不知,胡思杜是受到一些书籍的熏陶,他的上进,也不是如胡适所想的那样。


1948年12月,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平津解放是板板上的事。蒋介石开始派飞机到北平以安全万为由到处“抢救”名流学者。


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校长兼北平图书馆馆长胡适、辅仁大学校长陈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及著名学者陈寅恪等人。


但是许多爱国人士看清了老蒋的面目,不想随他去南下,其中就有辅仁大学校长陈垣。



这时,胡思杜也提出 :“我要留在北平,不去南方。”



胡适夫妇不胜惊愕,自然细问原因。胡思杜说 :“我是普通平民,不担任任何官职。再说我从来没有得任何人,不会拿我怎样的。”



这是他口中之言,心中究竟想的什么,胡适夫妇猜不透,经再三劝说竟无效。胡适妻子江冬秀非常难过,不愿扔下自己的骨肉。


但儿子毕竟27岁了,儿大不由娘。她估计这一别,再见难以预期,就留下许多值钱的金银饰物和一些细软,再三叮嘱是给他将来结婚用的。


1957年9月,原北大校长胡适的小儿子在家中上吊自杀,时年36岁。 - 天天要闻

胡适与江冬秀

胡适在将妻子江冬秀送去台湾后,单身一人从上海乘“威尔逊总统号”去美国,从事民间外交活动,尽他挽救垂死的国民党政权的绵薄之力。从而开始他10年客寓美国的生活。


而留在北平的胡思杜,在北平解放后仍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胡思杜生性好玩,是生活中的乐天派,他并不因父母远去而感寂寞。


他花钱大方,交友很多,加上北京又有多位堂兄弟与堂姐妹,暇时相聚真是乐以忘优。


不久后,胡思杜被分配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二班七组学习。主要改造思想。


之后,胡思杜为了加入组织,主动上交了父母留下的一箱财物,还将胡适留下的书籍装进108个大木箱献给新中国,这些书成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近代史研究所的“镇库宝物”。


学习期间,在组织的启发下,他总结了自己的思想写了一份《思想汇报》:《对我的父亲———胡适的批判》,表示与胡适划清界线。


之后,胡思杜在批判胡适的过程中,他大义灭亲,发表多篇文章声讨胡适。


胡思杜在大学毕业后,到唐山铁道学院机械任教,当时社会风气异变,胡思杜被举报“使用卑鄙手段,妄图夺取学校领导权”。


自此,胡思杜一下子成了“汉奸”、“走狗”、“卖国贼”、胡适的余孽,让胡思杜饱受折磨。


9月21日,精神崩溃的胡思杜选择上吊自杀结束生命,年仅36岁。


胡思杜这时才明白父亲写给他的信中话的含义:


“志气要放在心里,要放在功夫里,千万不可放在嘴上,千万不可摆在脸上;


无论你的志气怎样高,对人切不可骄傲;无论你成绩怎么好,待人总要谦虚和气;你越谦虚和气,人家越敬你,爱你,你越骄傲,人家越恨你,越瞧不起你。


1980年11月,胡思杜得到平反。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 天天要闻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感谢党接纳了我。终于有这样一天,我成为了预备党员。太光荣,太不容易了。感谢党,接纳了我。”七一前夕,在鲜红的党旗下,92岁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完毕,他用微微颤抖的手,珍重地抚摸着胸前闪亮的党员徽章,他说,“现在,我是党的一名‘老学生’了。”为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于1...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 天天要闻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昨天,“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展览上,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等百位全国劳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展现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这些肖像的背后,是上海画家刘双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半个月内攻克难关、完成创作的故事。传统版画邂逅AI...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启动礼举行 - 天天要闻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启动礼举行

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系列活动启动礼6月30日在香港体育馆举行,为主题为“同心携手创辉煌 由治及兴谱新篇”的系列庆祝活动揭幕。 作者:阎月巧、梁嘉骏、黄茜恬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 天天要闻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图片来源:新川创新科技园提供最近,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会搭建全球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蓉汇集,为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撑。在众多园区中,新川创新科技园有些特殊。它是中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示范性项目,也是四川国别园区的排头兵。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