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2023年11月14日15:15:31 历史 5366

美国《华盛顿邮报》和德国《明镜》周刊11日发表联合调查报道,称一名乌克兰军官“协调”参与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

“他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 天天要闻

罗曼·切尔文斯基今年10月10日在基辅法院受审。(华盛顿邮报网站)

据该报道,这个名为罗曼·切尔文斯基的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上校在此次行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但并非行动的策划人,而是“奉命行事”,其上司直接听命于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报道同时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被排除在该行动计划之外,对此并不知情;美国提前得知该计划,但曾要求乌方停止实施行动。这一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也遭到不少质疑。俄罗斯学者认为,切尔文斯基只是个替罪羊,乌克兰不具备实施这次行动的能力,真正的幕后黑手是美国。美国企业家、亿万富翁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用一个词评论该报道:有趣。

昔日特工已沦为阶下囚

2022年9月26日,铺设在波罗的海海底、从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出现多处泄漏点。事发海域的瑞典和芬兰政府初步调查认为,管道是被蓄意炸毁的,但没有说明谁应对此负责。之后,瑞典、芬兰和德国分别宣布对此事进行调查,但一直未公布关键结果。


《华盛顿邮报》和《明镜》周刊称,据乌克兰和欧洲多国官员以及了解该事件详情的人士透露,切尔文斯基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他曾在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服役,主要负责被占领地区的抵抗活动;他还在乌克兰军事情报机构和国家安全局担任高级职务,且在专业和个人方面与主要军事和安全领导人关系密切,非常适合帮助执行这项旨在掩盖乌克兰责任的秘密任务。报道称,这名48 岁的上校是“北溪”行动的“协调员”,负责管理后勤和支持一个6人小组,该小组使用虚假身份租用了一艘帆船,并使用深海潜水设备在天然气管道上放置了炸药。


“切尔文斯基并非单独行动,也不是这次行动的策划人”,《华盛顿邮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切尔文斯基向乌克兰少将维克多·哈努什查克汇报,后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官,直接向扎卢日内报告。因为该事件敏感,所有人士均以匿名方式参与讨论。


据报道,切尔文斯基目前被关押在基辅监狱,罪名是他在2022 年7月试图引诱一名俄罗斯飞行员叛逃到乌克兰时滥用职权。乌克兰政府称,切尔文斯基未经许可就采取了这次行动,且此次行动泄露了乌克兰机场的坐标,引发俄罗斯火箭弹袭击,造成一名士兵死亡,另有17人受伤。但切尔文斯基表示,他对俄罗斯的袭击不负有责任,且在实施行动时是按照命令行事,这次行动得到了扎卢日内的批准。他称,自己被逮捕和起诉是因为遭到报复,他曾公开表示,他怀疑泽连斯基最亲密的顾问之一、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为俄罗斯从事间谍活动。


关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切尔文斯基通过他的律师否认与之有任何关系。他在给《华盛顿邮报》和《明镜》周刊的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所有关于我参与北溪袭击事件的猜测都是俄罗斯的宣传,没有任何根据。”报道称,乌克兰政府发言人没有回应有关切尔文斯基参与袭击的一系列问题。

美媒:泽连斯基不知情,美国曾阻止


《华盛顿邮报》和《明镜》周刊并不相信切尔文斯基的否认。前者列举了他参与的多次秘密行动,包括2020年试图将俄罗斯的瓦格纳雇佣军战士引诱到白俄罗斯,逮捕他们并带到乌克兰接受审判,但这一行动也失败了。《明镜》周刊称,切尔文斯基以手段残暴闻名。


《华盛顿邮报》评论称,切尔文斯基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中的角色,显示了基辅战时政府的复杂动态和内部竞争,乌克兰的情报和军事机构经常与其政治领导层关系紧张。报道称,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获得的报告,“所有参与和执行计划的人员都直接向扎卢日内报告,因此泽连斯基不会知道这件事”。知情人士称,乌克兰针对俄军的其他秘密行动也绕过了泽连斯基。


《华盛顿邮报》完全撇除了美方在此次事件中的责任。报道称,2022年6月,荷兰军事情报机构获得情报称,乌克兰可能计划袭击“北溪”管道。据知情人士透露,CIA官员通过中间人向扎卢日内转达态度,称美国反对此类行动。美国官员认为袭击已被取消。但事实证明,袭击只是推迟到了3个月后,除了出发点与原计划不同,该计划的关键要素,包括爆炸小组的人数,以及租用船只、潜水设备和假身份的使用,均保持不变。


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都曾公开否认乌克兰政府或自己和“北溪”爆炸案有关。《明镜》周刊称,安全界人士表示,很难想象至少乌克兰武装部队参谋部事先不知道“北溪”袭击事件。一位德国高级官员表示,他们知道的远多于公众所知。

马斯克评论:有趣


美国国务院前官员迈克·本茨12日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发文评论《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在对着我们不明不白地说了一年谎话之后,《华盛顿邮报》终于投降了。”马斯克回应本茨的帖子称:“有趣。”


德国《世界报》的相关报道引起网民热议,12日已有700多条评论。不少网民要求“惩罚乌克兰”,不再为其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拒绝其加入欧盟。也有不少网友质疑美德媒体的报道,称这名乌克兰前特工已沦为阶下囚,看起来很瘦弱,如果他真的是主谋,为什么他没有从这一事件中得到好处?还有网友认为,新的报道可能又是一种“掩盖”,乌克兰特勤局不具备执行这次袭击的技术和后勤条件。▲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郑可 青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于文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 天天要闻

巴菲特掌舵伯克希尔60年后将卸任CEO,库克:认识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之一

“股神”巴菲特宣布即将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的消息,震惊全球。当地时间5月4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负责非保险业务的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将在董事会批准后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他表示,董事会计划于周日(当地时间5月5日)举行会议。据媒体报道称,这一消息震惊了...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 天天要闻

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朝肃亲王豪格

清朝皇帝皇太极驾崩后,因未指定继承人,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官崇政殿打响。肃亲王豪格就是在这场斗争中与皇位失之交臂。多尔衮当时,清廷的朝堂上由此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个是以肃亲王豪格为首的皇子派,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相貌不凡,英武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 天天要闻

王 笛:五四运动,“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

今天是五四,读历史学家王笛《中国记事(1912—1928)》,令人深思,特别是本书第四部“巨人醒来,1919”,讲述西方媒体眼中的五四运动——欢呼“中国开始觉醒”。经授权刊出书摘,让我们一起看看,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五四运动的。文|王笛“中国开始觉醒”比胜利更伟大的是中国的觉醒。——美国专栏作家乔治...
蒋少龙:柏林墙、奥斯维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 天天要闻

蒋少龙:柏林墙、奥斯维辛及多瑙河岸的鞋子

文|蒋少龙人间四月天,正是一年春光好。东欧遗产之旅,德国柏林墙、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布达佩斯多瑙河岸的鞋子纪念碑,历史不容遗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首先来到柏林墙遗址。清晨的阳光照耀在东柏林的一条大街上,柏林墙的遗址就在这条大街。尽管柏林墙现在...
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替身代死”说法 - 天天要闻

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替身代死”说法

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写完遗书之后,于上午6点在北平第一监狱被执行枪决,终年41岁。因为川岛芳子的机智聪敏,外加大半生间谍的生涯,民间便传出了她替身代死说法。“替身代死”的说法。
五四青年节丨我们永远年轻! - 天天要闻

五四青年节丨我们永远年轻!

青春是什么?是清澈的双眼是春天的闪电是无畏的梦想是永不熄灭的火焰是失败后倔强起身的勇气是迷茫后无比坚定的眼神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心中的理想,从未放弃……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纵使时光老去梦想在,勇气在青春,就在奋斗的路,是最美的路追梦的青春,是最美的时光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愿你我永葆青春,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