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2023年11月06日22:29:07 历史 1762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晋云之

编辑/晋云之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中国古代的起重机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当时,人们已经使用简单的起重机械来进行建筑和水利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起重机械在中国历史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形式也多种多样。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运输起重机械起源很早,并都得到迅速发展,许多运输起重机械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自然受到他们的高度重视。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帝王和高官格外重视某些发明,他们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进行开发和改进,这些发明具有极高的水准;也有些发明如指南车、木牛流马等,历来为史家和学者重视,争论也颇多,至今仍备受关注。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在机械里,有些是专门用于运输的,例如战车,战车在古代既是一种运输工具,也是一种战争器械,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车辆的形成,车辆出现的时间

车辆是重要的运输机械,它的出现是机械史上的大事,车辆与人们生活、劳动密切相关,因而历代古籍对此记载较多。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对车辆出现的年代有不同的说法,三国时蜀汉谯周著的《古史考》及清代陈梦雷等辑的《古今图书集成》上,都说是“黄帝作车”;而战国史官撰写的 《世本》记述“奚仲作车”;也有说法认为, 奚仲是夏代的“车正”(掌管车的官员)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如把这些说法综合起来,则可以理解为黄帝时代创制车,而奚仲对车作了改进,若以“黄帝作车”为据,则车已有约4600年的历史。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车辆形成的原因

有不少古籍对车的发明作了仿生的解释,如《通典》说,“睹蓬转而为轮“(蓬即飞蓬或蓬草,是一种植物,枯后断根,随风飘动),综合以上说法,可认为受蓬草的启发创制车,“以利天下”。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车轮的变化

从车轮的变化可看出车形成的过程,开始时借助滚子搬运重物,这种方法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但这种方法既慢又较麻烦,需不断向前移动滚子。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后来把滚子装在重物下,构成了车,最初的车轮过于简单,强度也不高,之后将车轮稍作加固。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这类车轮,不论加固与否,都被称作轻,再后出现代轮辐的车轮,制造水平更高,在山东嘉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有制作车轮的图,明代成书的《三才图会》中有制作车轮的图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古代机械一般用木材制作,因而木工门类很多,如农业机械、手工业机械、船只、 建筑、桥梁,等等,与其他行业木工制作相比,车辆制作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秦陵铜车马。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车辆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各行各业的设备更精良,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笔者研制室也把制作车轮和古车,作为培训复原制作人员的内容。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车辆的应用与发展

车形成后,因需求大而发展迅速,古代有各种类型的车辆,其大小、形状、繁简、制造方法都不同,名称很多且不统一,随地区、年代亦有区别。但各种车辆的宽度一般小于2米,这是由道路的宽度所决定的。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车辆按用途分,有如下几种:较为讲究的载人车;多用于民间运输,有时也用于载人的载货车。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以作战为目的的战车, 一些特殊用途的车辆,如仪仗车(包括指南车、记里鼓车等),只供嫔妃在后宫使用的羊车,表演用的杂技车,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用的车辆等。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特殊用途的车辆种类很多,不胜枚举,仅清朝皇帝出行使用的车辆就有五种之多。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按车辆的动力分,有动力多为牛的民间车辆,动力多为马的战车、载人车等。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战车常用四匹马拉,能满足战车快速奔跑的要求。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如果按车辆的轮数分,有常用的两轮车,也有独轮车,大型车辆及安车则用四轮。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按车辆的车辕数分,多为两辕车,也有独辕或三辕车,有的车辆上面有篷盖,这种车辆比较考究。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独轮车与木牛流马

独轮车和木牛流马都是机械史上的重大问题,独轮车也称“小车”“鹿车”,是用硬木制造的手推单轮小车。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独轮车提高了车辆的适应性和机动性,降低了车辆制造的复杂程度与生产成本,扩大了车辆的使用范围。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1.独轮车的起源

西汉刘向《孝子图》中董永的故事,给出了独轮车出现的可靠依据,故事大意是:西汉人董永,贫寒丧母,与父相依为命,他用“鹿车”将老父载到田头, 边耕作边照顾。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父亡后为安葬,去债主家干活抵债,途遇一女子,自愿相许,并同到债主家,女子只用“一旬”即十天的时间,织了三百匹绢助他还债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后两人回家,到当初相遇处,女子自称天女,因其孝,被派相助,债已还,即告别,便冉冉升上天去。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因董永是传说中的大孝子,古籍上有关他的记述特别多,评话、传奇、戏复原研究董永载父用的“鹿车”即是独轮车,有处汉代画像石上绘有董永故事,其中山东嘉祥汉武梁祠的图案。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董永之父,坐在独轮车上,左手执杖右手向前指,而身旁便是董永,援树欲上者,应是看热闹的小孩。左上方悬在空中的,即飞天的七仙女,这幅画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都放在一起, 然而图中可看到最早的独轮车,证实了独轮车的早期名称即“鹿车”。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独轮车的应用与类型

独轮车在汉代出现后,应用广泛,是山路、 小径上重要的运输工具,除鹿车和乐车外,其名称还因时因地有所不同,有手推车、小轮、土 车、羊角车、羊头车子、鸡公车、江州车子等 独轮车有不同的种类,要弄清木牛流马,首先要了解独轮车的分类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独轮车可按中间有无车轮架分,有车轮架的独轮车,车轮高大,车身重心低、较稳定,但制造不便;无车轮架的独轮车车轮较小,车身在年轮之上,重心较高、不稳定,却易于制造。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独轮车可按有无前辕分,有前辕的独轮车 , 车身较大 , 载重量也较大 , 车可用人畜来拉;无前辕的独轮车,车身较小,载重量较小,车前不用人畜拉运输起重机械车轮架和前辕有多种组合形式。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既无车轮架又无前辕的独轮车,尺寸较小,轮高不宜超过70厘米,以免重心过高不易驾驶,车身宽为70~80厘米,以推车人两手张开的宽度为准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有车轮架但无前辕的独轮车稍大;既有车轮架又有前辕的独轮车最大,车轮的直径 和车身宽度都有八九十厘米,这种独轮车有时还用圆弧形的木头来加宽车身,车身可达1米。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木牛流马——特殊的独轮车

三国时,因蜀魏战争需要,诸葛亮与蒲元等人研制了运送军粮的木牛流马,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木牛流马历来引人关注,自南朝祖冲之(约公元5世纪)起至现代, 一直有人孜孜不倦地研究它,自古以来对于木牛流马形成了多种不同观点,由于各自所据的史料不同,分歧很大,这些分歧意见归纳为以下四种。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1)认为木牛流马即是独轮车

古籍《宋史》《事物纪原》及《历代名臣奏议》等记述持此说,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认为木牛流马是独轮车,刘仙洲《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述:“所谓木牛流马,就是以后的独轮小车了。”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2)认为木牛流马是奇异的发明

宋代《太平御览》未将木牛流马收入“车部”,而将其归于“巧部”,此归类反映了编纂者持这一观点。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此观点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对木牛流马绘声绘色的描写及普及读物的传播而广为人知。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3)认为木牛是独轮车,而流马是四轮车

《诸葛亮集》《通典》《资治通鉴》等古籍中,皆载有制“木牛流马法”,其中“流马尺寸之数”段提到流马有前后两轴。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宋代陈师道《后山丛谈》说:“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四人推、载志五十石,盖木牛流马也。”古代大车即大型运输车,都是四轮车。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也提出这一观点,其资料来源或与上述古籍有关,史学界有些学者亦持此见。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4)不指明木牛流马是什么样

明代罗欣《物源》仅记:“诸葛亮作木牛流马。”郭沫若《中国史稿》说,诸葛亮“创制木牛流马运粮车,开展山区运输”。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这一观点持严谨、慎重的态度,可惜对问题的深入研讨未提供线索。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现代学者继续对木牛流马进行研究,有关报刊还对此做了专题讨论,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其实,木牛流马是具有特殊外形、特殊性能的独轮车,笔者根据这一观点复原的木牛模型,现陈列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木牛流马是特殊独轮车的理由

如上所述,在《宋史》《事物纪原》《历代名臣奏议》等古籍中,都明确记载了木牛流马即为独轮车。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根据史料推断,木牛流马应有如下特殊之处:其一,木牛流马的外形似牛、似马,以壮军威, 一般独轮车上有两个支承,但木牛流马上有四个支承即 “四足”,便于随处停放。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木牛流马上有刹车系统,由“垂者为牛舌”“细者 如牛鞅”“牛鞅轴”组成,以适应栈道上行走之出,它不同于一般独轮车。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木牛流马上有装载粮食的专用工具“方覆”两枚,载重是比一般独轮车稍大,每次“载一岁粮”,达四五百斤(200~250千克)。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木牛流马的速度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廿里”,三国时,蜀国栈道上运粮路线是从剑阁到斜谷约600里(约300千米)长,往返一次需两三个月。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木牛可能有前辕,便于由人来拉;而流马显狭长、轻便些,可能没有前辕,不用人拉,木牛流马应有车轮架,用以降低车子的重心,使之能在狭窄的栈道上安全通行。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当地人称栈道为“五尺道”,意即栈道的宽度为五尺(约166厘米)左右,这 个宽度应当满足双向行驶的独轮车互相会车,以此为据推测木牛流马的宽度应为“五尺道”宽度的一半,其他尺寸与一般独轮车相近。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因为木牛流马有以上这些特殊之处,当它出现在栈道上时非常引人注目,而认为木牛流马因是最早的独轮车,故影响巨大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总的来说,木牛和流马都是根据古代的交通需求和地形限制而设计的运输工具,木牛适用于较重的货物,而流马适用于狭窄且崎岖的地形,它们的设计与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在栈道上的引人注目。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木牛流马之所以在古代栈道上非常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其设计的独特性和装饰的吸引力,还因为它在古代运输中的重要性。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运四百斤群行达三十里?是否真实存在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 天天要闻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琉球不该属于日本!”中国将领一句随口抛出的话,瞬间让日本上下炸开了锅。这话听着平淡,可威力不亚于扔了颗舆论炸弹。日本急了,网友怒了,连官员都坐不住了。琉球这块小岛,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将领的惊人发言一名中国退役将领在某次东亚安全会议上,淡淡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 天天要闻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锡金国王下令升起五星红旗,宣布加入中国!”——1975年4月10日,这条消息短暂传出,震惊周边国家。然而,仅三小时后,印度军队开进锡金首都甘托克,这场“中国梦”瞬间破灭。锡金,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定?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闻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国人的钱,我们想要,可又怕他们把岛‘吞’了。”库页岛一位渔民的话,透着点无奈。曾经的中国东北宝地,如今成了俄罗斯的“后院”,岛上资源多得能闪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却紧巴巴。面对中国伸来的橄榄枝,他们既眼馋又犯怵。严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饶的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闻

山河壮歌丨发“中国抗战第一声” 担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总台记者王东宇 齐莉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北大营附近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沈阳小西边门附近,一...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 天天要闻

周恩来在东北的求学岁月(姜义军)

铁岭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从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来曾在东北求学3年,这也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46年9月,已经成为党的重要领袖人物的周恩来在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个人的求学和成长经历时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