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聚落作为特殊的军事聚落,是沿海居民抵御海洋侵袭、维系海防安全的重要举措。泉州地区作为沿海地区,拥有较为完备的海防聚落体系,从空间分布来看,泉州地区的海防聚落以沿海三大卫城为核心,并围绕周边城镇布局;从空间特征来看,泉州地区的海防聚落具有鲜明的军事防御特征。
引言
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内忧外患,明朝政府加强了海防建设。泉州是明代东南沿海重要城市之一,其海防聚落体系较为完备。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泉州港正式开港通商;至明代中后期,泉州港逐渐成为东南沿海贸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倭寇在福建沿海大肆抢掠、烧杀掠夺;朝廷随即在泉州、厦门等地修建卫城、巡检司等军事设施以卫御倭患。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至崇祯四年(1631年)间,在沿海地区先后建起了大小卫所百余座。至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沿海地区又陆续修建了大小巡检司、卫城等军事设施。清嘉庆七年(1802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间,由于东南沿海一带的战乱以及外国势力的入侵,海防聚落体系遭到严重破坏。
民国以后,由于国家战乱频发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海防聚落体系逐步消亡。现如今泉州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海防聚落遗迹主要有惠安崇武古城、晋江晋江安平古镇以及惠安崇武古城三个区域。
海防聚落的建设背景
海防聚落的建设与海关系密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的海上安全,政府会建立专门的军事防御设施,以保障沿海地区的安全。明朝时期,随着郑和七下西洋活动的展开,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也正是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走私活动也日趋猖獗,明朝政府对此采取了严厉打击措施。
明洪武四年(1371),为加强海防,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东南沿海地区“设卫置守”。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倭寇等海洋威胁日渐严重,政府在沿海地区设置了大量卫所军堡和巡检司等军事防御设施。
卫所军堡是一种集防御、行政管理、后勤保障为一体的综合性军事设施。海防聚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从空间分布来看,海防聚落作为海防防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其建设规模与所处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泉州地区海防聚落所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多变,因此其建设规模、选址和空间分布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海防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形态
明代,泉州地区海防形势严峻,朝廷在沿海各卫城设置了巡检司,以加强对海防的管理。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开始,朝廷在泉州设巡检司,后又有卫所。明万历四年(1576),泉州被辟为商港;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泉州成为“天下四聚”之一;明崇祯元年(1628),泉州被辟为通商口岸。至此,泉州地区成为东南沿海的贸易中心之一。
根据《明史》记载,明代泉州地区海防系统由巡检司、卫、所三级构成。巡检司是管理军事的机构,是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卫是管理卫所的行政单位,也是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所则是负责海防事务的地方行政机构。巡检司、卫、所三级共同组成了较为完备的海防体系。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这三个层级合称为海防聚落。
泉州地区的海防聚落在空间分布上以沿海三大卫城为核心,并围绕周边城镇布局。这一点与《明史》所载一致。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泉州地区的海防聚落中,以泉州、晋江和南安等三个城市为核心分布最为密集;其次是南安和安溪等两个城镇;再次则是同安、惠安、永春等沿海地区的城镇。此外,在以海防聚落为核心的分布范围内还分布着一些零散的海防聚落。
海防聚落空间特征形成机制
明代,泉州地区在卫所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巡检司,主要负责沿海地区的军事防御。清代,泉州地区海防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以泉州卫、南澳卫、崇武古城为核心的三大卫城,并围绕周边城镇布局的格局。这一时期的海防聚落体系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古代人类活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军事聚落,这些聚落具有鲜明的军事防御特征。从泉州地区海防聚落空间特征来看,其呈现出显著的军事防御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与海防体系、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在军事防御体系方面,明代泉州地区海防体系中有三大卫城,分别是泉州、南澳、崇武;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泉州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季风影响显著;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泉州地区曾遭受倭寇入侵、海盗活动猖獗,这些因素都对泉州地区海防聚落空间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与讨论
明代以来,海防聚落一直是泉州地区最重要的军事防御建筑。明代卫城的建立,一方面使得泉州地区的海防聚落数量由原来的不足200座增加到现在的400余座,另一方面也使得泉州地区的海防聚落由原先相对零散的布局走向相对集中。到了清代,卫城作为海防聚落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规模与功能均得到进一步完善。
虽然泉州地区海防聚落数量众多,但其分布并不均匀。三大卫城集中于泉州平原东部沿海一带,是泉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海防聚落。而周边城镇则是海防聚落中分布最为密集的部分。这些城镇主要分布在泉州市沿海地带,其规模均较大,在防御上具有相对集中性,是泉州地区较为重要的海防设施。
泉州地区作为福建沿海地区重要的侨乡之一,其海防聚落与沿海城镇不仅是闽台经济文化交流、福建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