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毛主席满意地指着天花板:这是谁的主意?

2023年09月16日12:38:03 历史 1824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在1958年10月28日的那个清晨,首都的人民大会堂终于开始了它漫长的建造之旅,整个过程历时10个多月方才完工。然而,这座壮丽建筑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坎坷历程,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幕,便是毛泽东亲自来到大会堂,令人不禁猜想,是什么让他如此感兴趣?

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可谓是毛泽东心愿已久。早在抗战时期,他就开始构想建立一座能容纳众多人民的大礼堂,但当时的国家条件不允许。建国后,这个梦想一直搁浅,直到1958年,中国社会逐渐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有所改善,才终于有了修建人民大会堂的机会。当时,中央政府决定在建国10周年之际,兴建首都的十大标志性建筑,其中包括人民大会堂。然而,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并非易事。设计图纸、建筑材料、工人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毛主席满意地指着天花板:这是谁的主意? - 天天要闻


在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阶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50多个方案不断提交,但每一次评选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连国内最杰出的建筑师们也无法通过评审。正当事态陷入僵局之际,周恩来提出了“中国不古,西方不洋”的方向,也就是所谓的“中西结合”。这个思路催生了一场脑力激荡,专家们纷纷加入讨论,最终,在10月底,他们提出了一个建筑面积达17.18万平方米的方案,尽管众人对此抱有疑虑,但周恩来却深信不疑,并要求专家们进一步完善方案。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毛主席满意地指着天花板:这是谁的主意? - 天天要闻


方案确定后,工程动工的一幕也充满了感人色彩。1958年10月28日,4000多名工人齐聚工地,开始了这项艰巨的工作。在短短的10个多月内,他们全身心投入,最终在1959年8月30日顺利完成了工程。整个过程中,无数感人的故事不断上演。原本大家以为搬迁工作将会非常困难,但出乎意料的是,任务竟然提前完成,这得益于广大市民和群众的积极响应。志愿者们纷纷前来免费援助建设,甚至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工匠和工人前来协助。据统计,共有30万人次参与到了建设中,全国23个省的500多家工厂为大会堂生产了5000多个设备和建筑配件,各省钢铁工厂更是日夜不停加工送来所需的钢材。这些人们的不懈努力,最终确保了人民大会堂的顺利竣工。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毛主席满意地指着天花板:这是谁的主意? - 天天要闻


9月9日的凌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提前来到大会堂视察工程进展。毛泽东眺望着宏伟的建筑,内心无比满足。他不仅感叹着过去杨家岭大礼堂和西柏坡小礼堂只能点亮煤油灯,而如今的大会堂则在500多枚电灯泡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然而,毛泽东的目光并不仅仅停留在灯光上,他的注意力被天花板上特殊的设计吸引住了。这个设计是谁的主意呢?

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毛主席满意地指着天花板:这是谁的主意? - 天天要闻


身边的人告诉他,这是周总理的建议。原来,天花板上的设计独具匠心,群星环绕着一个大红五角星,这不仅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走向辉煌,还有助于缓解压抑的氛围。毛泽东听后不禁笑了出来,他的满意情绪溢于言表。

人民大会堂的竣工,不仅是为庆祝建国10周年而建,也在政治和历史层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政治角度来看,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定决心和毅力。而在历史上,人民大会堂不仅解决了开会场所的问题,还成为了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引以为豪。在这座永恒的建筑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由衷的骄傲。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斯金纳 | 自由与历史学家 - 天天要闻

斯金纳 | 自由与历史学家

自由与历史学家本文选自《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Ⅰ我已经讲述了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论的兴衰,然而,像我讲得这样简要明显是种危险,也许我误导而不是特别阐明了一些原则,而这是我作为历史学家的史学实践所依赖
第三党:美国政治史上的“失踪者” - 天天要闻

第三党:美国政治史上的“失踪者”

当地时间5日,马斯克兑现了此前的承诺,宣布成立一个独立于民主和共和两党的新政党——“美国党”,并称该党将代表美国社会“80%的中间选民”,争取通过选举在国会中占得一席之地。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两党执政,但自1854年共和党正式成立以来,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形成了相对牢固的两党体制。在这套政治设计中,第三党的成立...
《以法之名》孙飞还在死扛,李人骏包庇柳韵,王彧被灭口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孙飞还在死扛,李人骏包庇柳韵,王彧被灭口

虽然孙飞被捕,郑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龙集团和万海案的关系,但专案组的调查却没什么实质性进展。首先,想敲开孙飞的嘴就比洪亮想象的难得多。因为孙飞只收美金,赃款都转移出去了不像姜红军他们都藏在家里,所以他笃定洪亮他们暂时查不出证据,就有恃无恐。
美媒感叹:让台湾干这件事,代价巨大! - 天天要闻

美媒感叹:让台湾干这件事,代价巨大!

当地时间 7 月 7 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台湾能否与大陆在经济上脱钩的文章。该文章认为,尽管台湾的民进党当局想推进这件事,但这对台湾意味着巨大的代价。 《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 天天要闻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文/王丹&秋秋现在聊《无尽冬日》有多成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单中,《无尽冬日》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王者荣耀》;点点互动(下称点点)因此实现了约150亿元的年收入,成为全球收入前十的游戏厂商——放眼整个北京圈来看,2024年收入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估计也就点点一家。不止如此...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