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2023年09月14日23:58:06 历史 1917

引子

在湖北麻城乘马岗的一个小山村里,生活着一位年轻而坚韧的青年,他的名字叫王树声。

王树声出生在一个家庭,三代人有100多口人都参加了革命,他的祖父王德成与兄弟们为了理想坚决奋斗,最终只有41人亲眼目睹了革命的胜利。

王树声的家庭历史,注定了他将扛起责任,追随革命的道路。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王树声的家庭虽然遭受了巨大的牺牲,但他并没有因此被吓倒。相反,他擦干眼泪,埋葬了亲人,拿起武器,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行列中。

他的信仰坚定,相信共产主义是为穷人谋幸福的道路。在当时的湖北麻城,一支歌谣流传开来

“哪朵葵花不向太阳,哪个穷人不向共产党?任凭白匪再猖狂,烧我房屋抢我粮。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

这支歌谣展示了普通百姓对共产党的坚定支持,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这种民众的力量给了王树声无穷的动力。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国民党开始疯狂迫害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王树声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麻城起义,但很快这次起义遭到了敌人的残酷镇压,只有少数同志幸存,部队几近溃散。

王树声的革命历程

王树声的成长与决心,离不开他的家庭和家乡。他在湖北麻城乘马岗长大,这个小山村虽然宁静,但也饱受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

王树声的家庭历史是他成为一名坚定革命者的原因之一,祖父和兄弟们的不屈不挠精神,让他坚信革命的伟大意义。

共产主义信仰深深植根在王树声的心中。他相信,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则为他提供了无尽的力量。

麻城,流传着一支歌谣,表达了人民对共产党的坚定支持。这种民众的力量让王树声坚守信仰,毫不退缩。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于是,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面前,王树声和众多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决定奋起反抗。他们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麻城起义,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

1927年11月中旬,王树声在自己的家乡参加了麻城起义,尽管遭受了敌人的残酷镇压,但他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旗帜,开展地下斗争,为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王树声是一位坚韧不拔的共产主义者,他的成长背景和信仰坚定为他的革命历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让他成为了一位革命的典范。

背景:白色恐怖下的革命斗争

蒋介石的背叛和国民党的疯狂迫害让中国陷入了白色恐怖的深渊。在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对共产党人展开了残酷的迫害行动。

他声称“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人”,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国家。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共产党人不甘屈服于敌人的压迫,他们奋起反击,发动了一系列起义,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麻城起义。这些起义给国民党反动派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也让革命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麻城起义中,王树声和他的同志们只剩下了72人,但他们坚持下去,决心继续为革命事业而战。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国民党的军队封锁了他们出入的地区,使他们的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然而,王树声和他的同志们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坚守信仰,擦干眼泪,继续进行游击活动,为了保存革命火种,为了那些相信共产主义的老百姓,他们决不投降。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这段时期的革命斗争是充满艰辛和危险的,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也让他们坚信胜利的曙光终将到来。

王树声的困境与希望

在山区进行游击活动的王树声和他的同志们面临了巨大的困境。敌人的封锁让他们几乎与外界隔绝,他们缺乏粮食和衣物,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尤其是在山上,每天都是一场生死较量,敌人时刻追杀,他们不得不不断躲避。

正是在这种困境下,王树声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大家寻找帮助的希望。他曾在当地小学当过校长,有着广泛的人脉和社会影响力。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大家对他充满信心,希望他能够想出办法来帮助游击队渡过难关。

王树声毫不畏惧,决定下山一趟,去亲自寻找帮助。这次任务对他来说充满了挑战,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成功,否则整个游击队都将陷入绝境。

他满怀信心,要用自己的人脉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游击队谋取希望,为革命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母亲老太太的善举

王树声踏上了回乡寻求帮助的路途,满腔信心和坚定决心。他深知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任务,而在他的老家,有一位坚韧而善良的老太太,她的名字叫周代英。

周代英是村里的一位母亲般的老百姓,年过五旬。

她平日里勤劳地耕种田地,养活着自己的家人。但在动荡的时局下,她的丈夫王良喜也参加了革命,成为了当地的一名骨干分子。因此,周代英对红军抱有深厚的感情,因为正是红军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打破了富人对穷人的剥削。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王树声来到了周代英的家门前,一切都发生得如此突然。周代英正准备午休,她疲惫不堪地躺在家里,未曾想到这一切将会如此改变她的命运。

然而,当她打开了家门,看到眼前的王树声时,她似乎有些面熟。随即,她回想起曾在一次大会上听过王树声的演讲,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虽然她不识字,但她知道红军是为穷人而战,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

周代英的内心涌现出一股坚决的决策。她不想看着王树声被敌人抓走,不想看着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她毅然决定将王树声藏匿起来,即使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她也决不退缩。这一决策将会改变一切,成为一段永载史册的善举。

白匪的威胁与周代英的牺牲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白匪势力残暴而强大。他们得知了王树声藏匿在周代英家中的消息,于是派出了一群手下前来,试图利诱或威胁周代英交出王树声。

他们知道,只要抓住王树声,就有望获得丰厚的奖金和升官发财的机会。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这一天,白匪的头目亲自来到周代英的家中。他们以金钱和地位的诱惑,企图让周代英屈服。然而,周代英面对的不仅是金钱和地位,更是对良知和信仰的考验。

她深知,如果交出王树声,他们将会被白匪残忍地杀害,而革命事业也将受到巨大打击。

周代英毅然拒绝了白匪的诱惑,坚定地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她告诉他们,她是为了信仰和正义,而不是金钱和地位。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会背叛自己的信仰和良知。

白匪的头目咬牙切齿,他们对周代英施加了巨大的威胁,甚至动手对待她。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然而,周代英毫不动摇,她宁愿选择为正义献出生命,也不愿背叛信仰。最终,白匪终于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周代英的家,但他们发誓会再次回来。

周代英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仰令人敬佩。她的选择不仅挽救了王树声的生命,也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结局与反思

终于有一天,白匪再次光临周代英的家,这一次他们来势汹汹,再也不愿意听取任何拒绝的理由。他们搜查了每一个角落,终于发现了王树声的藏匿地点。

王树声被抓获,而周代英,坚守着她的信仰,毫不退缩,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王树声被白匪俘虏,但他的精神并没有受到摧毁。在狱中,他继续坚信着共产主义的信仰,为革命事业默默坚守。

直到国共内战胜利,王树声终于获得了解放。而当他得知周代英为了保护他而献出生命时,他的眼眶也不禁湿润了。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解放后,真相大白,周大娘为了营救红军战士,献出儿子生命的壮举,人们才得知了周代英坚韧不拔。她的牺牲和无私奉献赢得了人民的深切敬意,成为革命历史中的英雄。

结语

在周代英的壮举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的坚韧和信仰,她的无私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在革命的道路上,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母亲,他们用坚韧和信仰支持着自己的家庭和国家,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一红军被追捕,老妇把他藏起来后,扭头找到敌人:他就藏在我家 - 天天要闻

正是这些母亲,他们的坚守和信仰,构筑起了中国革命的坚实基石。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子女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默默奋斗,默默付出,这是一种伟大的母爱,也是一种伟大的信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