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一见到主席就说:“主席,您的身体可还好?”毛主席没有回答,而是说:“你去把张玉凤叫来,我有话和她说。”江青吃了闭门羹,想发火却发不出来,只能气呼呼地去找张玉凤……张玉凤是谁?毛主席又要对她说些什么呢?
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主席身边工作
张玉凤194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她从小聪慧好学,成绩名列前茅,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张玉凤只读到小学毕业就不再读书了。为了减轻父母肩上的担子,年仅14岁的张玉凤就去大街上找工作。
洗碗工、清洁工她都尝试过,但又累又挣不到钱,无奈只好从头开始。这天,张玉凤在街上找工作,突然发现铁路局在招工,她心想:铁路客运的乘务员挣得多,还能接触不同的人,从而提升自己,不如报个名,就算是没有选上,也不吃亏!
就这样,张玉凤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应聘,谁曾想真的被录取了。
1960年秋,铁道部到铁路客运部门挑选适合专列的人员,年轻有干劲、性格好的张玉凤被选上。后来因对工作认真负责,不瞎打听乘客的信息,张玉凤被调到毛主席的专列当服务员。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张玉凤的工作越来越合毛主席心意,也逐渐演变成凡是毛主席乘坐专列,都会让她来工作。
1969年6月的一天下午,专列正在运行,张玉凤突然来到宿营车,对列车长说:“主席听说来了些新同志,想要见见她们。”列车长点点头,说:“好,你先回去向主席汇报,我和她们说一声。”张玉凤说:“不用那么麻烦,我和她们说就好。”
不一会儿,张玉凤来到岳素花等新列车员的面前,笑着说:“同志们,主席知道你们今天是第一天来专列工作,想要认识一下你们。”岳素花这些刚上专列的农村女孩,从小唱着《东方红》长大,只见过挂在墙上的毛主席画像,哪里想过能真的和主席见面?一时间,她们像刚出生的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紧接着,张玉凤带着岳素花等人来到毛主席的公务车厢。当时毛主席正在卧室里休息,穿着一件灰白色的睡衣,斜靠在宽大的木板床上。见张玉凤带着几个小姑娘走进来,缓缓从床上坐起来,慈祥地看着她们。
岳素花等人激动地向毛主席问好:“主席好!”毛主席点点头,站起来和她们一一握手,然后让大家坐下来唠家常。不过由于毛主席说话带有浓重的湖南乡音,岳素花等人听得不是很懂。毛主席见状笑着说:“玉凤,你来给我当翻译吧!”
1970年7月的一天,张玉凤像往常一样正在打扫列车上的卫生,没想到面前突然出现两个熟悉的面孔——列车长和副书记。她连忙放下手中的抹布,向两人问好,然后说:“请问有什么事吗?”
列车长和副书记对视一眼,由列车长开口说:“张玉凤同志,我们这次找你来是要交给你一项重要任务。”张玉凤连忙说:“请说,我保证尽最大的努力完成!”
看着张玉凤那严肃的表情,列车长和副书记都笑了,然后说:“不用这么严肃,你如果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就去中南海一趟,到时候会有同志告诉你该怎么做。”
中南海?中南海可是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自己去那里能接受什么任务呢?怀着疑惑的心,张玉凤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工作,然后来到中南海。中央办公厅的第一副主任张耀祠和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接待了她,并问她:“张玉凤同志,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到毛主席身边当服务员?”
张玉凤虽然毫无思想准备,但她当即答应下来:“我愿意!”
一次胆战心惊的抢救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逝世,1月10日是他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起初毛主席并不打算参加,但这天吃过午饭,他却毫无睡意。张玉凤过来轻声说:“主席,您如果睡不着的话,就躺床上闭眼休息一会儿吧?”
毛主席摇摇头,说:“你扶我去沙发上坐坐吧。”坐下后随手拿过一本书翻阅,但张玉凤能从他脸上看出烦躁,于是不敢过多停留,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突然问张玉凤:“现在是什么时间?”张玉凤看了看手表,说:“1点半了。”他听后连忙从沙发上站起来,说:“快去调车,我要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而陈毅的追悼会也因为有毛主席的参加,规格得到提升……
参加陈毅追悼会后的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差,但没想到他会突然于2月12日凌晨休克。吴旭君率先发现险情,当即大声喊人。据张玉凤回忆说:“当时我正在值班室,突然听见她喊人,我们几个连忙跑到主席的会客厅……”
张玉凤等人赶到后,只见毛主席侧躺在床上,像是睡着了。后来在长达20多分钟的急救下,毛主席的脸色逐渐红润,张玉凤也吴旭君等人也能将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据说,当周恩来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忙从西花厅驱车赶到毛主席的住处。不过由于太过紧张,他下车的时候很长时间都迈不开腿,无法下车……
毛主席苏醒后,周恩来问道:“主席,是否要把这件事告诉给江青同志?”毛主席看看大家,又看看周恩来,说:“还是不告诉她吧,她只会添麻烦。”
毛主席经过这场大病,他的健康状况再也没有得到恢复,身边随时需要有人在。因此,张玉凤除了在毛主席睡觉期间呆在房外,其余时间都陪在毛主席左右,成为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
江青看望毛主席,主席:你把张玉凤叫来
1973年10月的一天,江青突然找到张玉凤说:“你去和主席说一声,就说我想看看他。”当时想见毛主席的话,就必须得到张玉凤的允许,可以说张玉凤是“一道门”。
由于江青还是毛主席的妻子,张玉凤对她的态度也不好太过强硬,便说:“好,那你等等,我进去和主席说一声。”当张玉凤将这件事汇报给主席后,毛主席淡淡地说了句:“既然她要来,那就让她来吧!”
江青进来后,问候主席:“主席,您的身体可还好?”毛主席没有回答,而是说:“你去把张玉凤叫来,我有些话要对她说。”
江青在毛主席这里吃了个闭门羹,想发火又不敢发,无奈只能气冲冲地去找张玉凤,说:“主席让你进去!”说完便离开了。
张玉凤一脸疑惑地进来,问:“主席,您找我什么事?”毛主席说:“你去问问江青,她今天来是干啥的?”毛主席不想和江青见面,但是也不好破坏夫妻间最后的情面。于是他想到一个绝佳的办法,那就是让张玉凤替自己去。
张玉凤找到江青,笑着问道:“江青同志,主席让我问问你,来这里是干什么的?”江青强压怒火,吐了口气回答道:“没啥事,就是想向主席要点稿费。”张玉凤点点头,说:“好的,我会将您的话一字不差地转达给主席。”
听完张玉凤的转达,毛主席叹了口气,说:“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罢了罢了,你从我的稿费里拿3万元给她。”
三万元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但江青看后只是说:
“小张啊,这三万元对你们来说不算少,但对我来说却是远远不够的。我吃饭、买衣服、拍照都是要花钱的……”
1976年9月5日,毛主席第三次心脏病发作,在京的中央政治委员纷纷来到主席身边,和他一一握手。
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享年83岁。一颗伟大的中华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一轮劳动人民心中的红太阳陨落了;一座明亮的导航灯塔熄灭了……
当张玉凤回忆起毛主席逝世的场景时,她泪眼婆娑道:
“当毛主席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很后悔。因为我们还没来得及给老人家做一套新衣服,仅把他穿过的旧衣服用酒精擦洗了一下,给他换了件白衬衫……老人家穿着旧衣服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生前将100万元稿费全都奉献给国家,没有留给家属一分一毫。
毛主席去世后,张玉凤也离开中南海,开始自己的人生。尽管远离中南海,但她却从未忘记过毛主席。
2003年,张玉凤和丈夫来到湖南韶山毛主席纪念馆,发现存放在那里的毛主席的衣服,都因天气太过潮湿而发霉。工作人员也想做防霉防腐处理,但碍于没有经费。张玉凤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捐出10万元,也算是尽一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