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叶剑英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在革命战争时期,他领导组织革命起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伟大贡献。在革命战争期间,叶剑英为大家舍小家,亏欠了子女很多,长期无法在身边照顾妻儿。
叶楚梅是叶剑英的长女,她从小和父亲分开,十多年没有见过父亲。新中国成立后,叶楚梅短暂地过上了一段幸福安定的生活,在特殊时期又受到了非人的对待。国家形势好转后,叶楚梅迎来了发展,在机械工业部就职,担任相当的职务。
叶楚梅的丈夫和哥哥发展非常好,都成为了国家领导人之一,官至副国级,他们是谁呢?
叶剑英的长女
1897年,叶剑英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青年时期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立志报效祖国,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跟着孙中山先生闹革命。
叶剑英加入共产党前,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的高级将领了,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叶剑英通电反蒋,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毅然决定加入共产党,走向一条光明大道。
南昌起义后,叶剑英南下,发起了广州起义。起义军因为力量薄弱,在反动派的“围剿”下,以失败告终,叶剑英不得不暂时离开。
广州起义前,1924年初,27岁的叶剑英与医务工作者冯华结婚。冯华是广州图强医院的一名工作者,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把妻儿送到香港秘密安置了起来。
冯华来到香港时,已经怀了叶剑英的孩子,几个月后,在香港产女,取名叶楚梅。由于革命工作的重要性,叶剑英始终没有时间去香港看望妻儿。在香港的叶楚梅跟着母亲缺少依靠,时常陷入危险之中,过着居无定所,提心吊胆的日子。
从小,叶楚梅没有见过父亲,由母亲一手带大。叶楚梅对父亲的印象很模糊,只能通过母亲的只字片语中了解。叶剑英始终惦记着女儿,经常给她写信,彼此虽然没有见过面,却是相互思念着对方。
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军在延安稳定了下来,叶剑英写信给香港的女儿,希望她能够来延安团聚。接到父亲的书信后,叶楚梅告诉母亲,想要去延安,与爸爸团聚。冯华支持女儿叶楚梅的决定,善意提醒她北方苦寒,气候可能无法适应。
可一想到能见到父亲,有他在身边陪伴,叶楚梅壮着胆子,不远万里,从香港出发,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到达延安,父女俩总算见了面,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努力成才,为国效力
在延安,叶剑英父女两人短暂团聚后,不得不分开了。叶剑英工作繁忙,经常要到全国各地领导革命工作,无法长期在叶楚梅身边。叶楚梅了解了父亲革命工作的意义后,为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感到骄傲,她努力学习,不丢家人的脸。
解放战争时期,在组织的安排下,叶楚梅前往东北,在东北民主联军开设的学校学习。叶楚梅刻苦学习,恶补文化知识,给同学当榜样,成为班里的好学生。
1948年,组织未雨绸缪,打算选择一批干部子女,前往苏联学习深造,在不久的将来,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叶楚梅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留苏学习的机会,她格外珍惜,刻苦学习,很好地完成了所学科目。
通过几年的不断学习,叶楚梅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她申请回国,为祖国的建设工作添砖加瓦。在苏联留学期间,叶楚梅之所以选择机械制造专业,主要是因为国家缺少这种实业人才,她放弃了适合女生的文科专业,成为机械行业的一名职工。
回国后,叶楚梅在机床工厂中工作,凭借出色的理论知识,加上娴熟的手动能力,很快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工厂内的专业人才。
叶楚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几年的努力,组织提拔她为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副局长,成为我国机械工业部机床局的主要领导人。在叶楚梅的努力下,我国机床技术有了许多突破,在很多技术领域,后来跟上,领先了国际同行竞争者。
在特殊时期,叶楚梅的处境一度很艰难,她始终相信党和国家。叶楚梅的丈夫是邹家华,他曾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能力出众。叶楚梅的哥哥知名度叶选平也很高,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
叶楚梅是一位能力出众的女性,她虽是叶剑英元帅的女儿,身为红二代并没有坐享其成,身上有努力拼搏,奋斗的精神。在机械工业领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