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独女张桂芬,出身高贵,文武双全,品性高洁是京城有名的贵女。这么一个人人皆羡慕的好姑娘,却在婚事上栽了大跟头。本来她是许给门当户对的郑家,结果一场“申辰之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就有她。为了取信新帝,父亲将她嫁给了刚成为鳏夫不久的沈国舅。
以张氏的身份给沈国舅做填房实在太委屈,这还不算,沈家为报前头夫人大邹氏的恩,纳了小邹氏为妾,还给她封了诰命。张氏性格高傲,懒得理睬他们,小邹氏越来越过分,把持整个国舅府,还经常干坏事,加上沈家人的纵容中,邹家人越来越不像话,张氏怀孕的时候,差点被他们搞难产。
没有多情的贾宝玉,也纵不出暴脾气的晴雯。
邹家人确实可恶,可纵容他们沈家更令人生气。事后,在张夫人的提点下,张氏对一改往日孤傲的性格,重新振作,掌握了国舅府,她没有使用任何阴谋诡计,只坚守了两个原则,就对邹沈两家进行了最大的“报复”。
不给继子说亲
沈从新的长子眼看就要到议亲的年龄,沈国舅四处奔波。
原著中这样写道:沈家的情况特殊,将来的新妇是有两位婆婆,一个是世家大族的高贵嫡母,占了名分,一个是嫁姐夫为妾的姨母,占了实际情分,这般不伦不类,到时新妇夹在中间该如何是好。
次些的门第,沈从兴看不上,毕竟是他的嫡长子,将来要袭爵的。可高门望族大多珍惜羽毛,明明都知不是桩好亲事,倘若还结了亲,岂非落个‘卖女巴结国舅’的名声?况沈家又不肯屈就庶女。
再说了,前车之鉴,高门媳妇有什么用?英国公张氏女在沈家,也没过的多好。
是以国舅爷处处碰壁。
沈从新只能请妻子帮忙,让她在相识人家代为物色。继母为继子相看亲事也属正常,再说张氏有见识,有眼光,她为沈家一位关系不错的族妹做的媒就是特别好(秀巧和长栋),婚后夫妻非常恩爱。
沈公子一直听小邹氏的话,从来不尊重张氏这个继母,她可不想为这个不知好歹的继子做媒,再说了自己嫁入沈家都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怎么可能再拉亲友家的好姑娘下水?
1.但是这些话不能直接说,张氏先晓之以理,她道自己嫁入沈家两年多,沈公子连声母亲都没叫过,心里只有他姨母。就算将来娶来媳妇,伺候的也不是她。
事实如此,沈国舅无可辩驳,只好咬牙说要押儿子来给妻子请安赔罪。
2.再动之以情,她又抹着眼泪说,大少爷惦记生母是人之常情,但是却被有心人挑拨,说是她害死了他母亲。可邹家姐姐去世时,自己在千里之外,邹沈两家都不认识。
沈国舅知道是邹家人挑拨的,对他们非常不满,对张氏感到一阵愧疚。
3.张氏趁胜追击,故作哀戚道:“罢了,好在我也不指着大少爷养老,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罢。不过如今大少爷于我有成见,若叫他知道媳妇是我物色来的,他心里能高兴?只怕叫人家姑娘无端受了牵连遭罪,将来夫妻不睦,平白得罪了亲家。”
沈国舅一听,觉着十分有理,之后便不再要张氏为儿子婚事奔波了,又团团了数月,实在无计可施之下,只得求到皇后处去……
皇后心疼大侄子,就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应该说是沈公子要尚主(娶公主)。
公主是主子,正常情况下大家都得敬着,可邹家人不是正常人,尤其是小邹氏脑子不行,心肠又不好,每天都想整出事情来,而沈公子又十分听她的话,因此大公主和沈公子的矛盾是不能避免的。
肯定有朋友说将小邹氏赶出去不就行了吗?沈国舅也是这么想的,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
坚决不让出妾
张氏生怀旺哥儿的时候,是被邹家人推倒在地早产了。事情闹得太大,皇帝训斥皇后,皇后又派人掌了小邹氏的嘴,很多人参沈国舅私德不休,沈国舅被罚禁足。他郁闷至极,约顾廷烨来府里陪他喝酒聊天,顾廷烨劝肃清内宅,再好好约束邹家人,他觉得兄弟的话有道理,当时就下定决心,给邹氏切结书一份,让她好好找个人家嫁了,然而他这个计划却无法实施。
不久之后,沈国舅第一次提出让小邹氏出府,小邹氏虽被打了半死,又被关了许久,可抵死不肯出去,沈从兴多说几句她便要上吊,加上几个孩子一道苦求,张氏也表示不愿意,说有伤天和,是以沈国舅无功而返。
第二次是京城变乱后,一帮贼人杀进了国舅府,当时沈国舅顾廷烨等人都在外面打仗。没有内鬼招不来外贼,究其根底,却是邹家在外头招摇露财惹来的麻烦。
邹家人在酒馆喝酒的时候大放厥词,什么国舅爷在外要有个好歹,世子袭爵,到时候看姓张的还怎么斗得起来?
酒肆胡言,却叫有心的地痞匪类留了心,着意灌酒结交一番后,套出了沈家内宅的虚实,当下,便趁京城变乱,黑夜中打着邹家的名号骗开沈府后门,摸进去后一番砍杀抢掠。
亏得张氏早有戒备,闻讯后忙领着护卫们赶去杀贼,寻常蟊贼如何敌得过英国公府练出来的勇丁,未待几时,已是杀的杀,擒的擒。
张氏尽显将门虎女本色,还削掉了一个污言秽语的贼寇耳朵,与此同时,沈公子听了小邹氏的话躲到柜子后面去了。
沈国舅凯旋归来后,因为腿伤不方便骑马,连游街都没去直接抄近道回国舅府,叫亲兵将自己抬入张氏院落。头一件事将小邹氏叫到跟前,抬手三四个大耳光,恶狠狠地骂了这个蠢女人一通后,又重提出妾的老话题,可张氏依旧不同意,没办法只好另行处罚,打了二十大板,于是在脸颊被打破之后,小邹氏的臀部也开了花。
邹家人这么讨厌,国舅爷三番两次提出妾为什么张氏不同意呢?因为邹家人天生就是闯祸的料,留住他们就意味着沈国舅就要不停地为他们收拾烂摊子。他对大邹氏确实有情,可再多的情分也经不起这么消耗。
还有一点,只要小邹氏在,张氏永远不能也不用代行母职,以小邹氏的品行养废一个孩子简直太容易了,况且沈公子对这个不靠谱小姨言听计从。
结果
果然,大邹氏留下的三个孩子,除了小女儿沈玉珠脑子好使,没听小邹氏的,另外两个孩子都被她害的不轻。
沈公子娶大公主之后,沈公子要求大公主要向正经婆婆一样孝敬小邹氏,大公主勃然大怒,差点将屋顶掀翻。小邹氏暗地里给公主下绊子,今天往沈公子屋子里塞个丫鬟,明天请邹家表姐来住,国舅府整天弄得乌烟瘴气。
公主回宫告状,皇后怒不可遏,再也不想着大邹氏的恩情了,直接派嬷嬷痛揍小邹氏,而且还给邹家表姐安排门极差的婚事,未来的表姐夫不但歪瓜裂枣,人品也不咋滴。公主还表示:你再往我相公屋子里塞人,我就给邹家表姐介绍婚事。
这条路走不通,小邹氏天天挑拨沈公子,于是沈公子一直跟大公主吵架,大公主一个月里有大半个月在公主府,其余时间也是跟沈公子生闷气,以至于成亲好几年都无一儿半女。
因为儿子夫妻不睦,大女儿议亲时,沈国舅死活缠着张氏一道商量。
一个卫王世子,一个薄小将军。张氏说薄家好,因为薄家人口简单,门风又好。世子虽然不错,但是宗室亲王,有很多侧妃庶妃。
可珍珠和小邹氏不相信,小邹氏说张氏怕她嫁高门,珍珠深以为然。嫁过去之后,珍珠有了一大堆的好姐妹,这时珍珠才觉得自己错信了她的小姨。
沈国舅知道大儿子跟公主再闹下去,将来袭爵都是问题,他带着两个女儿一起劝在大儿子把小邹氏送,说到最后都差点给儿子下跪了。珍珠也哭着说小姨不是好人……沈公子终于熬不住,哭着答应了。
小邹氏当夜就被几个促使婆子绑上了马车,去了乡下家庙,不准再回来。
几年折腾下来,沈家人再也不觉得亏欠邹家了,也没人用委屈张氏来换邹家恩情了,张氏啥也没做,却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