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第一“勇士”祝宗梁
石磅
高中时代的祝宗梁
晚年的祝宗梁
这位勇士叫祝宗梁,生于1920年,每当讲起自己当年抗日杀奸的壮举,他却显得十分淡定,“日本人轰炸天津南开中学的时候,我只有17岁,社会经验不多,不知深浅,但是有一腔热血。那种爱国热情和对日寇汉奸的憎恨,使我加入了抗日杀奸团。”
天津光陆影院
天津国泰影院
当时天津的“光陆”、“国泰”这两家电影院,都被日本人收买了,尽放一些不利于抗战的影片,抗日杀奸团决定烧毁这两家电影院。行动人员分成了两个小组,祝宗梁参加的是“光陆”那个组,他事先在银幕底下藏好了燃烧弹,又在楼上安置了一颗炸弹。就在电影放映中间观众休息的时候,楼上的小组成员把宣传抗日的传单撒了下来,观众纷纷捡起传单,一时间引起了场内的混乱,就在这时,突然一股白光闪起(因为燃烧弹里有镁粉),银幕被火烧得卷了起来,观众纷纷逃向出口。就在这个当口,祝宗梁把炸弹引爆了,随着一声巨响,楼房垮了下来,整个电影院变成了一片废墟。
抗日杀奸团成员们
抗日杀奸团成员们
1938年春天的一个傍晚,祝宗梁、袁汉俊等4人要去炸日军公车,每人各带一个炸弹,从天津西站、北站分别上了日本人的车。他们只坐了一站就下车,把4个炸弹留在了车上。其中一辆行驶到天津老城东面角的时候爆炸,铁皮都炸裂了,从车上抬下了六、七个死伤的日本兵。另一辆车空了没人,只把车炸坏了。其他两个炸弹没能爆炸。
老式公车
祝宗梁、孙若愚、吕迪纲选定了河北大经路、金刚桥附近的日军粮食、稻草的露天堆栈。下午五、六点钟他们各带了4颗燃烧弹,孙、吕二人从北墙外,祝宗梁从南墙外同时把燃烧弹扔了进去。然后立即骑车奔上了金刚桥,看到大火已经烧了起来。
日军物资燃起大火
“七.七事变”发生一周年的时候,天津伪商会会长王竹林这个大汉奸,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吹捧日军的言论,抗日杀奸团决定对他予以“制裁”,任务就落在了祝宗梁的身上。
1938年12月28日,晚上6点左右,抗团战友孙若愚跑来告诉祝宗梁,他在丰泽园饭店附近发现了423号汽车,那是王竹林的车,于是他俩叫上了另一位战友孙湘德,带着枪来到丰泽园饭店。
汉奸王竹林
就在离饭店大约20米远的一个胡同里,孙若愚介绍了附近的道路情况,三人商量好了撤退路线,决定由祝宗梁与孙湘德担任主攻,孙若愚负责掩护。等了一个多小时,王竹林的汽车开向了饭店,两名“杀手”赶紧奔向门口,此刻王竹林已经走到了车门前,正回头与众人道别。他们两人走到离王约5米远的位置,祝宗梁开了第一枪,枪响的时候,王竹林转身看见了祝宗梁,还叫了一声。紧接着他们两人向王竹林连开了7枪,也没顾得上看他死没死,就按计划撤退了。
第二天,天津报纸上刊登了王竹林头部中枪、在送往医院途中丧命的消息,并且把杀手说得很神秘。这是祝宗梁第一次开枪杀奸,成功的喜悦鼓舞着抗日杀奸团勇士的斗志,他们决定要搞一次影响面大的行动——将目标锁定了积极为日军融资、破坏中国金融秩序的伪储备银行天津分行经理程锡庚的头上。
汉奸程锡庚
但是这家伙住在英租界的一所花园洋房里,警卫森严,难以刺杀。祝宗梁他们经过调查发现他喜欢看电影,于是便决定在电影院里展开刺杀。
天津大光明影院
这是个星期天,祝宗梁和战友袁汉俊转到大光明影院的时候,正好发现程锡庚的1657号汽车就停在电影院的门外。真是天赐良机,两人找来另一名战友刘友深一起参加行动。三人商量了之后,决定由祝宗梁主攻,刘友深、袁汉俊两人掩护。但是眼下的麻烦是:他们谁也没见过程锡庚,只知道此人五十多岁,秃头顶,戴金丝边眼镜。
祝宗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马上到放映室去写了个寻人广告:“程经理外找”。播放过后祝宗梁回来时刘友深告诉他,前边有个人看见了广告,刚要站起来朝外走,但被身边的妻子用手一按又坐下了。通过这个动作,祝宗梁他们认定此人就是程逆无疑。三人商定让刘友深在门口接应,祝宗梁从另一个方向走到程锡庚的后面一排,他坐下来先看电影,让心静下来。
不一会儿电影里面枪声大作,祝宗梁立刻拿出手枪对准程锡庚的脑袋连开了四枪。影院里的秩序立刻乱了,祝宗梁赶紧撤退,刘友深挽着他的手臂挤在人群中一起下楼。当他们下到二楼时,突然上来一个人,从后面抱住了祝宗梁。祝宗梁扭身对着他的腹部连开两枪,此人倒下去了。又上来一个人抱着了祝宗梁,他再开枪的时候子弹没了。两人便扭打着一起滚下了楼去。那人的身体压在祝宗梁身上,祝宗梁抱着他的头,他扭头把祝宗梁的手指狠狠咬了一口。这时袁汉俊跑过来,对着那人开了一枪,他的身体顿时软了。袁汉俊把丢了一只皮鞋的祝宗梁扶起来离开了电影院。观众们都走光了,也来不及去取脚踏车,就走了一段路,坐黄包车回去了。
第二天祝宗梁仍然像往日一样去上课,语文老师王则民没讲新课,他把从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讲给学生们听,根本不知道杀奸的勇士就坐在课堂上,沉浸在胜利的愉快之中。
抗日杀奸团负责人曾澈
到了这一年的6月,抗日杀奸团的负责人曾澈带来重庆的命令,要参加刺杀程锡庚的人员都到重庆去。那时因为离学期终了很近,祝宗梁与袁汉俊拖到七月份才乘船到了香港,再转乘飞机到了重庆。
香港轮船码头
重庆国民政府
重庆国民政府
原来在天津有四个军统分子被英工部局逮捕,他们被日本硬说是“刺程犯”要求引渡。戴笠要求他们二人去向港英当局自首就是为了营救这四个人。
伦敦法院
戴笠还表示他已经与外交部长王宠惠研究过,港英当局顶多把祝宗梁、袁汉俊送到伦敦去。无论送到哪里,他都会设法营救的。
军统局局长戴笠
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
祝宗梁、袁汉俊在香港一切自首的手续都是军统代办的,同时还向各通讯社、各报馆都发了通讯稿。让祝宗梁详细地写了一篇程案的经过与有关的证据:
(一)在楼梯口扭打时,祝宗梁的手枪遗失了。这是左轮手枪,六颗子弹都用过。手枪上有指纹是祝宗梁的。(二)存在着找人的广告版是祝宗梁写的,可以查对笔迹。(三)在楼梯口扭打时祝宗梁丢了一只皮鞋,是右脚的。可以通过气味查证。
左轮手枪
老式皮鞋
祝宗梁他们向港英当局自首的消息一发出去,各报纸都是在头版登载。不但是香港,连内地各城市,甚至沦陷区也都登了这个消息。祝宗梁和袁汉俊在香港一点事也没有。可是天津那四个假刺程犯的引渡问题,却一直都没解决。日本人还加强封锁了租界。后来这事闹的已经不止是地方问题,都扩大到两国政府间的事情了。
日本提出苛刻的条件有:(一)立即引渡四个刺程犯。(二)将李汉元(英工部局的工作人员,反对引渡的关键人物)撤职。还有封锁滇缅公路等等。否则就出兵占领英租界。最后,英国屈服了——四个假刺程犯被引渡了。祝宗梁、袁汉俊在香港的自首也不予受理,滇缅公路也被封锁了。
英国就这样很不体面地帮助敌人卡住了同盟国的喉咙口,祝宗梁和袁汉俊则因为香港不受理,11月份就返回了重庆。
1943年初,抗日杀奸团成员郑有溥被捕叛变,波及到上海抗日杀奸团,由重庆来上海的申质文、祝宗梁,以及一些上海抗团的成员,共9人被捕。日本宪兵剥光祝宗梁的衣服用竹条抽,还用木棍向身上乱戳,用打火机烧大腿,用自来水灌鼻孔……但是祝宗梁一口咬定自己叫“张志宏”,他还曾吞铁自杀未遂,最后受到重庆方面内线的暗中营救被保释出狱。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后,祝宗梁认为抗日杀奸团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在他的主持下将该团就地解散。国共内战开始后,他认为自己应该急流勇退,1946年申请了去美国深造。
美国堪萨斯大学
祝宗梁来到美国堪萨斯城大学读书。1947年夏回到上海,找了一份教书的工作,“保密局”来信要给祝宗梁诠叙中校军衔,以后又寄来一个通知,叫他到上海市政府调查室报到。祝宗梁均未予理睬,只留下了寄来的抗战纪念章和云麾勋章各一枚。
抗战纪念章(正面)
抗战纪念章(背面)
云麾勋章
1959年,祝宗梁因为曾参加抗日杀奸团活动,被怀疑犯有特务罪,被关押审查9年。
上海军管会通令
到了“文革”时期,祝宗梁又以“反革命”罪被判刑15年。
刑满后,祝宗梁被送到安徽省白茅岭监狱劳动改造做泥瓦匠,直到1976年才被特赦重获自由。
安徽白茅岭监狱
安徽白茅岭监狱
上海军管会通令
1980年,祝宗梁被宣布撤销“文革”时军管会的判决,政府将他安置在当时的上海县环保设备厂工作,直至退休,这期间他还担任过当时的上海县政协常委。
抗日勇士祝宗梁
已过期颐之年的祝宗梁十分淡然地讲述自己勇士壮举和遭受的苦难,他说自己既不是军统,也没参加国民党,只是一名自发抗日的爱国青年。
石磅
【作者简介】石磅,原名谢午元,1950年6月出生于河北保定,祖籍浙江绍兴会稽,1970年11月入伍,先后在吉林省军区文艺宣传队、沈阳军区话剧团担任演员、创作员,荣立三等功一次。1986年转业到天津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改名为石磅,任文学编辑、艺术室主任。先后参演话剧、电影、电视剧20多部,创作出版长篇小说6部、中短篇小说、散文、话剧、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剧本共计约300余万字。表演、创作均有获奖。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瞭望中国新媒体顾问。
瞭望中国新媒体刊头题字 马誉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