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文人气节傲雪凌霜

2022年11月06日09:30:04 历史 1429

1966年的春天肃杀凝重。政治局势的惊心动魄,已经不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了。

在“文革”即将爆发的严峻局势下,时任中科院院长、著名学者郭沫若提出了辞职申请,并发表了“焚书”声明,在国内外激起轩然大波。

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文人气节傲雪凌霜 - 天天要闻

郭沫若提出辞职

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接到郭沫若的申请后,觉得事关重大不敢自专,请示中央处理意见。1966年1月31日,张劲夫带着有关高层领导的指示,以征求郭沫若对科学院工作意见的名义,登门探视。

郭沫若表示,自己的辞职和中科院的工作无关,只是从最近批判《海瑞罢官》运动开始以后,两相对照,感到自身问题很多,继续担任这些领导职务,怕影响不好。

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文人气节傲雪凌霜 - 天天要闻

郭沫若的辞呈没有被批准,显然表明党对他是信任的。但是,在大批判浪潮的挟裹下,许多事态,依然向不利于郭沫若的方向发展。郭沫若的内心依然忧心忡忡。郭沫若的紧张状态,以及不少人的批判意图,被上层获知后,很快成为议论的话题。

当时彭真尚未被打倒,为了应付批判《海瑞罢官》后的政治形势,彭真主持召开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会议,会上形成了一个《文革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简称《二月提纲》,提交政治局审议。

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文人气节傲雪凌霜 - 天天要闻

围绕这个提纲准备的材料之中,就有郭沫若的辞职信和许多人要求批判郭沫若的材料汇编。郭沫若的情况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

在4月14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上,文化部副部长石西民作了“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主题报告,向与会人员发出警示。郭沫若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表态机会,公开畅谈他思虑已久的政治态度。

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文人气节傲雪凌霜 - 天天要闻

郭沫若表示,我乃一介文人,几十年来,一直靠笔杆子耕耘不辍,算起来差不多有几百万字了。但是时代变迁,用今天的尺寸来衡量,我以前的旧东西,应该把它们全部焚烧!就是因为没有学好毛主席思想,没有用毛主席思想来武装自己,所以阶级观点有的时候很模糊。。。

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文人气节傲雪凌霜 - 天天要闻

郭若沫的这个讲话,经毛泽东亲笔批示后,4月28日,《光明日报》为之拟定了《向工农兵群众学习,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的标题,全文刊登。他的讲话一出,引起国内外的反响。尤其是在日本,郭沫若享有很高的威望,日本的一些友好人士,如松村谦三、黑田寿男、宫崎世民等人,竟然要求亲赴中国,想当面询问郭沫若“焚书”的真意。

郭老的文革浩劫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身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首次接见来自五湖四海的红卫兵小将。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先后8次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达1300多万人,终于把“文化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文人气节傲雪凌霜 - 天天要闻

不分青红皂白的红卫兵们,把革命的烈火烧遍了全国各个角落。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后,斗志昂扬的红卫兵们终于可以合法地宣泄革命激情了。“打倒反动文人郭沫若”的大字报,不但贴满了前海西街郭沫若府第的大街小巷,更有群情激昂的大批红卫兵聚集门前,锣鼓喧天,口号阵阵,勒令郭沫若老实交待问题。

红卫兵们给郭沫若罗织了百般罪名,最为荒诞的是,红卫兵们竟然从在郭沫若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题签中,说“欧阳海”的海字,是暗含着“反毛泽东”这四个字的,简直千古奇闻。

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文人气节傲雪凌霜 - 天天要闻

早就知道郭沫若艰难处境的周恩来,派得力人员童小鹅来到郭沫若寓所,传达指示:为防止红卫兵失控而发生意外事件,郭沫若应迅速携于立群外出避难。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郭沫若和于立群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专为中央高层领导服务的新干六所,避祸一月有余。

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文人气节傲雪凌霜 - 天天要闻

红卫兵揭批郭沫若,不但对郭沫若伤害很大,也牵连到了子女。“文革”初期,在人民大学读书的小女儿郭平英也参加了红卫兵运动,因为政治意见分歧,被别的激进学生排斥。

这其中也有因郭沫若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她回忆说:“当时有位同学非常真诚地给我提意见说,‘你为什么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有这样的举动,应该好好想一想家庭的因素。你父亲就是在革命低潮时做过软骨头的。’”

文人的骨气

不管怎么样,郭沫若毕竟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保护。或许,郭沫若再一次感受到了毛泽东一言定乾坤的伟力,他不能不对毛主席的信任和保护心存感念。

郭沫若毕竟是文人出身,随波逐流本身,对郭沫若就是一种折磨,况且还要言不由衷。“文革”前夕,郭沫若对现实已经烦透了,他曾向陈明远说过,我一生最厌恶最憎恨的就是虚伪造作。不过,我们自己有时也不幸沾染了这种恶习。

文革初期的郭沫若:“焚书”声明震惊海内外,文人气节傲雪凌霜 - 天天要闻

后来,郭沫若也曾多次表示,“出污泥而不染”只是艺术夸张罢了,像我们这样从污泥中出身的人来说,身上沾染污泥是不可避免的。要想真正做到“不染”,就要随时记着冲刷掉身上的污泥。当然也不要倾盆大雨似地猛冲下来,冲得个落花流水,叶败枝残……如果大家都恢复纯真的童心,那多么好啊。不要有这么多的假面具,这么多装腔作势的表演。大家都恢复赤子之心吧!

严峻的形势,本来就使“赤子之心”可望而不可及。“文革”的爆发,更是让这点渺然的期望,变成了天方夜谭。在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的时代,还有什么境界能去追求呢?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民国将领之川军夏首勋 - 天天要闻

民国将领之川军夏首勋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混战,刘湘和刘文辉这对叔侄爆发了“二刘之战”,这场战争也是民国四川境内最大的内战,最终刘湘取得胜利,坐上“四川王”宝座。
吐蕃攻陷长安与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闻

吐蕃攻陷长安与代宗出逃始末

安史之乱(755—763年)后,唐朝国力大损,西北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大举东侵,最终于763年攻陷长安,迫使唐代宗李豫仓皇出逃。这一事件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转折,也暴露了唐廷内政与军事的深层危机。
回纥与安史之乱:雪中送炭背后的趁火打劫 - 天天要闻

回纥与安史之乱:雪中送炭背后的趁火打劫

在安史之乱这场决定唐朝命运的内战中,回纥(后称回鹘)的介入如同一把双刃剑——其精锐骑兵为唐廷提供了关键战力,但每一次“救援”背后都暗含高昂代价。 从洛阳城的劫掠到“绢马贸易”的压榨,回纥的参与深刻暴露了唐王朝的虚弱,也埋下了中晚唐财政崩溃的
跨越时空 AI让81岁老人和她19岁的哥哥“重逢”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 AI让81岁老人和她19岁的哥哥“重逢”

在安徽芜湖市南陵县有个家发镇,是以志愿军特等功臣李家发烈士的名字命名的。1953年,李家发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时,年仅19岁。如今,70多年过去了,李家发最小的妹妹李家英,希望再走进李家发烈士曾经所在的部队,在哥哥的营房里,与记忆中那个保家卫国的身影,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前段时间,总台记者陪同老人完成了...
四川雅安汉阙百年历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 天天要闻

四川雅安汉阙百年历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上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下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颐阙拓印1914年谢阁兰拍摄的高颐阙照片部分截图高君颂碑 1914年网络图 碑拓印目前国内历史上对雅安汉阙拍摄(研究)较为出名的人物,一位是1914年第二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