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年终奖超过一年工资
过去,朝延给官吏发年终奖 非常及时,除非出现财政危机,否 则不拖也不欠。 像东汉,一到腊月,皇帝就开 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了,发多 少有定例,大将军和三公每人所 能领到的年终奖折合成人民币大 概在10万元左右。
而当时三公和 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500枚五铢 钱,折合成人民币不过7000元, 领这一回年终奖,要超过他们一 年的工资。
到了北宋,跟东汉刚好相反, 文武百官的工资很高,年终奖却 很少。每年冬至,皇帝给高级干部 们发年终奖,宰相、枢密使以及曾 经封王的大臣每人只有5只羊、5 石面、两石米、两坛子黄酒而已, 撑死了值几千块钱。
而著名清官 包拯“倒坐南衙开封府”时,有工 资(月料),有餐补(餐钱),有饮料 补贴(茶汤钱),有取暖补贴(薪炭 钱),有招待补贴(公使钱),有岗 位补贴(添支钱),全部加在一起, 一年将近1万贯,按购买力折合 成人民币,至少在600万元以上。
那点儿年终奖跟他的薪水相比, 简直不值一提。 小官:卖废品自筹年终奖 那些低级官员和些不人流的 小吏,朝廷是不会给他们发红包 的,其年终奖还需要另外想办法。 一种办法是卖废品。
秦、汉、魏晋时期,公文不是 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竹简上,一份 较长的公文,得用一堆竹简。等到 公文写成,从这个部门传达到那 个部门,怕竹简丢失,也怕有人篡 改,得用口袋装起来,扎紧了,再 糊上胶泥,盖上公章。
另一个部门 收到这个口袋,剥掉胶泥,把竹简 倒出来,装竹简的这个口袋就成 了废品。那时候装竹简的口袋有 皮质的,有丝织的,也有麻布的, 都能卖钱。大点儿的部门像负责 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公文往来最 多,攒的口袋也最多,到年底运到 市场上卖掉,一个部门的办事员 就都有年终奖了。
另一种办法是放高利贷。 唐朝和宋朝都有那么一段时 间(如唐肃宗时期和宋神宗时期) 允许各“机关单位”向民间放高利 贷。高利贷的本金由朝廷拨付的 “本钱”和“公用钱”,也有公务员 们自己凑的集资款。上至六部,下 至府县衙门,都把这些本金放出 去,放贷的对象主要是各单位辖 区内的商人。
放贷的期限,短则几 天,长则一年。月息最低3%,而且 是“驴打滚”的利滚利,利润相当 可观。获得的利润,国家财政抽小 头,本衔门留大头,大部分利息都 存进了“小金库”,供领导调剂使 用,一些钱用来吃喝玩乐,一些钱 用到岁尾发年货、发红包。
还有的衙门嫌放高利贷来钱 还不够快,直接拿集资款甚至公 款做生意。 做什么生意呢?造酒,造醋, 投资房地产,贩卖私盐。酒、醋、盐 在大多数朝代都是专卖品,垄断 经营,利润惊人。
房地产生意至少 从晚唐就开始兴盛,晚唐的军阀、 五代十国的将军、宋朝的王爷、明 清两代的京官,很多人从事房地 产开发。
那时候的房产开发还很 原始,其主要形式,就是在繁华地 段买一块地皮(或者动用职权霸 占一块地皮),然后在上面盖门面 房,盖好了再对外出售或出租。
像 宋朝名将岳飞,在江西九江和浙 江杭州都经营过房地产,只是他 很清廉,经营所得主要拿来补贴 军用和兴办教育了,没放进私人 腰包,也没有给下属发年终奖。
但 是别的文官武将可不像他这样高 风亮节,他们贩卖私盐也好,走私 别的违禁品也好,投资房地产也 好,赔了用公款冲账,赚了自个儿 笑纳,再给同僚和下属发点儿红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