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老人来部队看儿子被拦下,对着哨兵说:叫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

2022年10月16日15:07:48 历史 1833

1952年,在湖北红安县华家河镇喻家畈村村口,有一位老人正在翘首以盼,在等待她23年未见的儿子。

这位老人的儿子正是我国开国少将贺健。老人天不亮就守在村口,终于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人,虽然二十多年没见,可她一眼就认出远远走来的那个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去,对着贺健的脸就轻轻地打了一个巴掌,接着就大哭起来:“我的儿啊,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啊!”

母子两抱头痛哭,似乎要宣泄这二十多年的相思之情。

老人拉着贺健回到了老屋,在她的房间里,她拿起一把剪刀在一条墙缝里撬开一个小洞,挖出了一个小布包。随后,她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小布包打开,原来里面包着的是贺健当年写给母亲的信。在战争年代,母亲担心被敌人搜去,就将这封信藏了起来。

贺健看着母亲珍藏的信,想着这么多年从未尽孝,当年还瞒着母亲去参军,害母亲担惊受怕,心中十分愧疚。

70年老人来部队看儿子被拦下,对着哨兵说:叫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 - 天天要闻

一、初入军营显锋芒

1911年,贺健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在这个被誉为“第一将军县”的小县城,先后诞生了韩先楚、王建安、陈锡联等多位开国上将,是名副其实的将军诞生地。

当时,贺健的家庭条件算是中产水平,吃穿不愁。上有父母和两个哥哥的宠溺,让他从小就非常调皮。他自己还在自传中还把自己描述成一个生性懒惰的人。

在父母和两个哥哥的管教下,贺健从小性格有点叛逆,希望能早一点摆脱家里人的管束。

当他看到县里贴的招兵启事的时候,他觉得到部队去就可以脱离家人,还很威风,就萌发了要去参军的想法。于是,给家里人留下一封信后就独自去了县里的招兵处。当父母和哥哥们知晓这件事情后心急如焚,火速赶到招兵处把他带了回来。他第一次的参军行动就这样无疾而终。

红安当地百姓的爱国热情高涨,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贺健从小就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去闹革命。

1928年,贺健加入了当地的赤卫军,经常参加打土豪的活动。他亲眼见到了普通老百姓在这些地主土豪的剥削下食不果腹,激发了他一定要为老百姓推翻剥削阶级的想法。

1929年,当时的贺健参军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可是,家里阻力太大,无奈之下,他只得跟母亲说出去学手艺赚钱,家人才放他出来。

70年老人来部队看儿子被拦下,对着哨兵说:叫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 - 天天要闻

一离开家乡,贺健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转身就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贺健最先当的兵种是通讯兵。在他还是一名新兵时,师长是徐向前。

花园车站的战斗中,贺健表现得十分英勇,不仅砍死一名敌人,俘获两名,还缴获了多支武器。

他的奋勇杀敌的表现得到了首长的赏识,很快就提拔成班长。在部队里,他由一名叛逆的少年成长为意志坚定的红军战士,也明白了参军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逃避家庭,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1935年,一直十分赏识贺健的徐向前把贺健调来当警卫员。一直希望能在战场上抗战杀敌的贺健一开始并不愿意,觉得自己文化不高,脾气也不好,能在战场上跟敌人一决高下更加酣畅淋漓。

只是,军人以命令为天职,当他来到徐向前面前时,徐向前笑着跟他说:“听说你想上战场不愿意来我这当警卫员啊?”

贺健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徐向前继续说:“敌前敌后都是工作,你先在我这里学习两年,以后打仗有的是机会。”

听首长这么一说,贺健马上一个立正:“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好好工作。”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作为徐向前的警卫员的几年里,贺健发挥一贯机警英勇的作风,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70年老人来部队看儿子被拦下,对着哨兵说:叫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 - 天天要闻

不久后,徐向前命令贺健护送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张国焘到两河口参加一个会议。

这一路,不仅路线凶险,要翻山越岭,穿越丛林,还要躲避跟踪而来的敌人。贺健凭借着杰出的反侦察能力和指挥能力安全地将张国焘送到了目的地。

后来,张国焘还制定贺健负责他的安全工作,将自己的警卫队全部交给贺健指挥。

在潢光战役中,贺健更是为了保护徐向前和陈赓两位首长的安全,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战役打响之后,徐向前和陈赓来到一处高地观察战斗形式,这时,远处一枚炮弹正呼啸而来。

当贺健意识到危险即将发生的时候,他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去,将两位首长奋力推下山坡。而他自己被炮弹的气浪直接掀了下去,后背被炮火烧成重伤,肋骨也不幸摔断。

徐向前立刻叫人将他送去了后方医院抢救。幸好此次没有危及生命,没过多久康复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在此期间,陈赓还特意来看望他。

徐向前对贺健十分看好,有意提拔他。一直都告诫贺健:“你文化水平不高,要都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并在1936年,将贺健送入到红军大学学习。

二、内心只有革命事业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贺健作战英勇,多次带领战士完成攻坚任务。

其实,贺健并不是他的原名,他的原名是喻安良。在1938年,能力杰出的贺健被首长派去做友军的思想工作。

为了掩人耳目,他将名字改为贺健,并在之后的工作中一直沿用下来。就连他的子女也一直用“贺”这个姓。

70年老人来部队看儿子被拦下,对着哨兵说:叫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 - 天天要闻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由此可见,在他心目中,一心就只有完成革命目标,关于他个人的一切都可以毫不在乎。

1942年,这一年贺健已经32岁了,却一直忙于战事没有结婚。终于,在战友们的帮助下结识了一位叫杨洪昭的姑娘。

杨洪昭刚开始只知道贺健脾气不好,并不十分愿意。可是,当她了解了贺健为了保家卫国而做出的英勇事迹之后,便心生崇拜,欣然同意了下来。

在婚礼当天,贺健穿上最新的军装,喜气洋洋地去接新娘子。村子里的家家户户也都出来看热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抗战以来,贺健带着战士们与敌人厮杀,保护了全村人民的安全。这里的村民早就将这些战士当成自己家人。

正当婚礼热热闹闹地举行时,一名哨兵突然跑了进来,向贺健紧急报告:“团长,有日伪军闯进村子,要抢百姓们的麦子。”

贺健一听,怒目圆瞪,说:“这怎么行,这伙人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抢到老子的眼皮子底下了,今天非得打疼他们不可。”

说罢,集结队伍就要出发,这时团政委吴岱说:“那这婚礼……”

不等他说完,贺健一声令下:“婚礼回来再办,所有战士都有,出发!”

70年老人来部队看儿子被拦下,对着哨兵说:叫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 - 天天要闻

正在抢夺村民粮食的日伪军一看红军犹如神兵天降,立马吓得魂飞魄散,转身作鸟兽散,逃回了据点。

贺健可没打算这么轻易地放过他们。他马上下令追击上去,一直将敌人赶进了炮楼。他又下令战士将炮楼团团围住,切断电话线,不给敌人求援的机会。

与此同时,他让人通知村民,马上抢收小麦。最终,在贺健和战士们的保护下,村民昼夜不停,终于将全部小麦收割,没有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

三、新兵不识老兵

建国以后,贺健先后在25军任副军长,鲁中军区司令等职,并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他虽然在战争年代为祖国的革命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又身居高位。但是,不管对于儿女还是对于自己都是严格要求。军人出身的他脾气火爆,对儿女采用的都是棍棒教育,特别是调皮的儿子,从小没少挨打。他也绝不允许儿女打着他的旗号搞特殊。

1970年贺健任军事交通部副部长。他的儿子此时正在河北的113师参军。

平日里父子两工作都非常繁忙,儿子也很少会叫,一年半载贺健夫妻两才能见上儿子一面。

然而,即便是这样,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贺健从来没有想过把儿子调回身边,或者利用手上的特权,为儿子大开方便之门。

70年老人来部队看儿子被拦下,对着哨兵说:叫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 - 天天要闻

有一次,思子心切,贺健就买了一张火车票,坐上了开往河北的火车,去部队看望儿子。

当他来到儿子部队大门时,却遇到了困难。

门口的哨兵一看一位古稀老人径直向部队大门走去,马上上前拦住:“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就往里面闯?”

贺健一看年轻的哨兵,估摸是不认识自己,但是,部队出身的他深知哨兵的职责,就对哨兵说:“我今天出来的着急,没有带证件,我来看我的儿子。”

没想到哨兵坚守自己的职责,说什么也不让贺健进去。

贺健好不容易来一趟,却见不到儿子,心中有些焦急,本来不想惊动他们的领导,但是,现在看来是没有办法。

贺健对着哨兵大喊另外一句:“叫你们师长裴飞正跑步过来见我。”

哨兵一怔,不知道眼前的老人是什么来头。可是,见他身姿板正,目光如炬,也不敢盲目阻拦,马上打电话到师长裴飞正。

裴飞正是贺健的老下属,贺健曾经在战场上救过他的命。他一听哨兵的描述,心想着能这么对他直呼其名,脾气还这么火爆的人,估计也只有先前的老首长了。

裴飞正放下电话马上跑步来到部队大门口。果然不出所料,正是这位昔日的老首长在门口等着他。

70年老人来部队看儿子被拦下,对着哨兵说:叫你们师长跑步来见我 - 天天要闻

还未等裴飞正开口,贺健就说话了:“我这次是来看我的儿子的,不要声张,我下午的车就回去。”

在裴飞正的带领下,贺健终于见到了儿子,见儿子在部队上安好,嘱咐他要好好干,就准备回去了。

部队上的人听说老首长来,都希望贺健能留下来检阅一下他们的部队,听他讲讲在战场上的故事。

贺健摆摆手说:“下午还要回去,要抓紧时间。”

就是这样一位老革命,看望一下儿子都这样来去匆匆,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从如入伍到离休,贺健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奋斗了大半个世纪。

2008年5月,在大连医院的病床上,贺健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用尽全力地大喊:“敌人来了,你们快先走。”

这一刻,他仿佛还是那名在战场上奋力杀敌的红军战士。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 天天要闻

凌晨突发讣告!孙大业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师范大学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温州。1959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现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石...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 天天要闻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陕西省绥德县人,享年66岁。早年考入绥德陕西省立第四师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 天天要闻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奇袭集义村敌据点

在集义青纱帐里的游击队员(资料图片)。  集义村原属徐沟县管辖,位于县城东10华里处。早在唐代天宝年间,为抗击安禄山叛军,当地群众自发在此集结义军,“集义村”由此得名。  集义村的地理位置重要,与正北的大常镇、东南的榆次县东阳镇呈犄角之势。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 天天要闻

郭松民:从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看国民党的媚日情结

“蒋介石私放冈村宁次,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留下巨大阴影——因为这意味着,一个人无论怎样伤害中华民族,都可能不受惩罚。”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
学者圆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欧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 天天要闻

学者圆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欧关系有哪些新变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已有半年,再一次对世界造成冲击,就连美国的“昔日老铁”欧洲也难逃厄运。近日,“美欧关系2025年度智库报告”写作启动会,暨“特朗普2.0时代美欧关系新态势”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高校和机构的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探讨。多领...
从东西方人类言行的简单对比看“西方伪史论” - 天天要闻

从东西方人类言行的简单对比看“西方伪史论”

复旦大学李教授一句“西方伪史论危害改革开放”直接火上热搜,2025年7月这事闹得全网炸锅。要我说,拿政治帽子压学术争议才是真掉价。质疑西方古文明不是罪。亚里士多德著作传承有断层,金字塔建造技术有争议,这些讨论学术圈早就有。
斯金纳 | 自由与历史学家 - 天天要闻

斯金纳 | 自由与历史学家

自由与历史学家本文选自《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Ⅰ我已经讲述了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论的兴衰,然而,像我讲得这样简要明显是种危险,也许我误导而不是特别阐明了一些原则,而这是我作为历史学家的史学实践所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