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再高的树木它的叶子也会掉落在土地上,飞得再远的候鸟,也会在冬天回到南方,发展得再好的人,也会在一定时间回到自己故乡。只是事与愿违,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落叶归根”,比如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
0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蒋家在中国历史上也称得上是影响颇深的家族,尤其是蒋介石。不过他们一家人都走错了道路,落得了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享年88岁,他的这一生名,利有了,钱,权也都沾惹过。任何一个人能够活到他这个地步,也算是不枉人世一遭,可惜这个风光了一世的政客,临了连自己想要魂归故里落叶归根的遗愿都无法完成,也是令人唏嘘。
因于台北去世,蒋介石的遗体一直都未能回到家乡奉化安葬,即便当年也开了追悼会,不过遗体一直放在了一个叫慈湖的地方。而造成如此局面的就是,蒋介石当年败走台湾,妄图反攻大陆的行为最终成为了反噬后果。
尽管蒋介石在弥留之际一直告诫着儿孙们要把自己的遗体送回奉化安葬,但他的这个遗愿直到现在都未曾实现。
其实不难想象,蒋介石虽然是个人,但当时他更多代表的是台湾国民政府,他的遗体回乡安葬可以看成是他个人意愿,也可以看成是台湾国民政府的意愿。
而当时国民政府内部远远不是蒋介石遗体回乡安葬那么简单,一直都有两派人争论不休,因为这件事关乎到台湾政坛的走向,所以蒋介石遗体下葬一直到他儿子去世也没能得到真正解决。
要知道一旦按照蒋介石遗愿行为后,谁又能说清这不是向大陆“求和”的信号呢?
02
众所周知蒋介石去世后,他的儿子蒋经国成为了国民政府新一代掌权人。不过此时蒋经国的影响力就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他是在炒蒋介石剩下的冷饭。
再加上蒋家的实力也一落千丈,蒋氏门人也没有出现能人,到了后期蒋经国手上的实权也就越来越少。如果仅仅如此蒋经国还能保住蒋家在国民政府中的一点点话语权,但当江南案发生后,蒋家在台湾民众眼中的形象大打折扣,无奈之下蒋经国只好说出了蒋氏门人第三代不会涉足政坛才平息了众怒。
如此可见蒋经国虽然自掌权后就一直不遗余力地争取将父亲遗体送回奉化安葬的权力,但一直未能成功也是有迹可循的。甚至到了1988年蒋经国突然猝死,这件事更是不了了之了。
蒋经国的去世,台湾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蒋氏门人也逐步被排除在了政界之外,蒋家在台湾当局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这一切的一切,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从头到尾都经历了一遍。
孩提时代的蒋孝勇十分幸福,他见证了蒋家最鼎盛时期的繁荣昌盛,也看到了萧瑟破败后的蒋家在世人眼中的映像。
所以他对蒋介石的遗愿格外看重,他也知道落叶归根对蒋家的重要意义。可是自己父亲作为掌权者时期都未能完成的夙愿,他一个普通的商人又如何能够完成呢?
无奈之下蒋孝勇只好选择以召开记者会这种新时代的方式,通过媒体舆论导向,让大众给予蒋家同情,从而迫使政府当局同意蒋氏父子二人的遗体回归奉化老家。(蒋经国去世的遗体也被安置在了慈湖)
03
在记者招待会上,蒋孝勇虽然身患重病,身容枯槁,但他还是将自己的诉求面向大众表达出来。
他说:“我的爷爷蒋介石,还有我的父亲蒋经国,都曾在弥留之际告诫后人,要将自己的遗体送回奉化老家安葬。落叶归根这是人之常情,不论我们姓蒋还是姓刘,都有权力回到故乡,而我们这些后人也会不遗余力地去选择完成他们的遗愿。”
短短两句话,动情之处蒋孝勇不免也红了眼眶,也让我们看出了如今蒋氏后人不为外人道知的心酸。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蒋氏门人失去了权力的掌控权之后,后来居上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又如何能够真正将他们放在眼里呢?
所以直到如今蒋氏父子二人的遗体还是没能回到故乡,或许只有到两岸一统的那一天,他们才能回去吧。否则又怎会如前文所描写那般,迟迟未曾“落叶归根”呢?
蒋孝勇的记者招待会仅仅收集了那天前来观众的眼泪,看着他这位身患重病的人如此可怜,再联想到他作为蒋氏后人的境遇。曾经的养尊处优,到如今的卑微求情,不免感到一阵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