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毛主席访苏,赫鲁晓夫指着一旁的邓小平问:这个小个子是谁?

2022年10月10日13:29:22 历史 1341

1980年8月2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邓小平同志正接受着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记者采访,记者名叫法拉奇,与之前接受的采访不同的是,眼前这位记者,在采访界是出了名的敢说敢问。

对于法拉奇来说,所有他人避之不及的忌讳,在真实性面前,都是妄谈。此次与邓小平同志的交谈中,法拉奇更是直接询问了小平同志许多关于新中国的问题。当然,邓小平同志给出的答案,着实令法拉奇为之信服。

而后,就在邓小平同志以为访谈结束时,法拉奇突然说了句:“西方有人将您看作中国的赫鲁晓夫!”

闻言,神色平和的邓小平,突然大笑起来,说道:“西方人称我什么,我不管,但赫鲁晓夫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把我比作赫鲁晓夫着实愚蠢。”

两人的一回一答,内里蕴含很是深刻,在外界看来,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进而导致苏联走向下坡路,而邓小平的回答,肯定地告诉了全世界,对于中国来说,绝不会重蹈覆辙。

此番谈话,两人都很是满意,在结束时,法拉奇率先起身,神情很是愉悦。

邓小平同志见状也连忙起身,与法拉奇握手告别,还不忘打趣道:“怎么样?我考试及格了吧?”

“精彩极了!”法拉奇紧紧地握了回去,兴奋地回道。

话说,在那时一旦谈到赫鲁晓夫,便会提到邓小平,更会将两人进行比较,不过在这场较量中,毫无悬念,邓小平同志取得了绝对胜利。

57年毛主席访苏,赫鲁晓夫指着一旁的邓小平问:这个小个子是谁? - 天天要闻

一、鸿门宴上露风角

说起赫鲁晓夫与邓小平同志两人的交锋,便还要从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说起。

当时,作为中国代表之一的邓小平,与王稼祥、刘晓等人一同去往了莫斯科,出席苏共的二十大。

在那一次会议当中,邓小平当众表达了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一事的强烈谴责,在他看来,斯大林是国际上的重要人物,如今这样对待斯大林,根本就是胡来,他绝对不赞同这样对待革命领袖斯大林。

只是,当时邓小平的强烈反对并未使得赫鲁晓夫悔改。

等到六月份《纽约时报》将那篇秘密报告向全世界公布以后,一股难以控制的反共反苏浪潮,向社会主义阵营袭来,随着那篇报告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上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多,本就处于劣势的社会主义阵营根基,更是受到了难以恢复的伤害。

然而,此次事件并未使得赫鲁晓夫记住邓小平,真正使得邓小平引起赫鲁晓夫注意的,是次年他与毛主席的一席谈话。

1957年,一直想要和毛主席来一次面对面交谈的赫鲁晓夫,在这年,刚好借着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缘由,邀请毛主席来到苏联,参加庆典。

赫鲁晓夫的心思,早就暴露在外,当毛主席收到他的邀请时,毛主席当即就明白了过来,赫鲁晓夫这是摆了个“鸿门宴”。

最后,经过多方探讨和深思熟虑,最终,毛主席决定亲自赴宴,去会一会赫鲁晓夫,倒要亲眼看看赫鲁晓夫准备了什么“礼物”。

57年毛主席访苏,赫鲁晓夫指着一旁的邓小平问:这个小个子是谁? - 天天要闻

就这样,为了中苏关系,毛主席决定参与那场暗潮涌动的会谈。

1957年11月2日,在邓小平、宋庆龄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的专机成功抵达莫斯科机场。

令毛主席感到吃惊的是,一向孤傲、目中无人的赫鲁晓夫,不仅亲自来接机,还早早地就等在了机场外面。

就在毛主席对于赫鲁晓夫这番行为,感到诧异和不解时,随着两人见面后,疑惑便解开了,原来,赫鲁晓夫信中所说的,会同毛主席一块出席的南斯拉夫铁托主席并未来到莫斯科,原因是腰疼复发,不得不缺席。

得知这件事之后,毛主席并未急着开口说话,直到赫鲁晓夫面露尴尬之意时,毛主席才幽幽开口:“我看啊,他这是政治腰疼啊!”

毛主席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其实,当初答应来莫斯科,出席庆典时,是在被告知铁托主席也会出席后,毛主席想着有铁托主席一同出席,在和赫鲁晓夫谈话中间,便多了一个“盟友”,这样也能压制住赫鲁晓夫。

谁知,到了莫斯科,才发现,铁托主席会出席,不过是吸引毛主席前来的诱饵之一。

这场会谈,从一开始,便注定不平凡。

赫鲁晓夫的一番操作,非但没有让毛主席乱了阵脚,反而更加坚定了毛主席向之表达我党态度的想法。

57年毛主席访苏,赫鲁晓夫指着一旁的邓小平问:这个小个子是谁? - 天天要闻

在乘车去往克里姆林宫途中,毛主席一直在暗中筹划,想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以及理想的应对方法。

突然,一直眉头紧锁的毛主席,嘴角竟挂起了丝丝笑意。显然,对于此次会谈,毛主席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

会谈开始后,果然不出毛主席所料,赫鲁晓夫一上来,就拿“社会主义建设”、“评估社会民主党”等问题来试探。

与如此安耐不住的赫鲁晓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毛主席却显得很是气定神闲,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赫鲁晓夫的问题,反而直接将话题,转到了自己即将退休一事。

虽然赫鲁晓夫对此事早已了解,可是,毛主席突然在这个关头提起这件事,显然是有所“预谋”。

他问道:“何人接班呢?”

毛主席并未直接回答,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党内人才众多,特别是有几位同志,能力并不比我差,他们是完全有条件,能够胜任的。”

就在赫鲁晓夫准备进一步询问时,毛主席抬手指了指不远处,示意赫鲁晓夫看去,说道:“那边站着的小个子,他不仅脑袋灵活,想法也很超前的,前程不可估量啊!”

57年毛主席访苏,赫鲁晓夫指着一旁的邓小平问:这个小个子是谁? - 天天要闻

能得到毛主席如此夸赞,眼前这个小个子,绝对有着超凡的能力。

赫鲁晓夫和毛主席两人的目光,那个小个子自是感受到了的,正在赫鲁晓夫指着邓小平询问“那个小个子是谁?”时,见状邓小平慢步走上前,在毛主席的示意下,进行自我介绍:“我是邓小平。”

没错,那个小个子就是邓小平同志,而随着那句自我介绍,邓小平同志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这个小个子,肯定不会让苏联这个大个子感到畏惧喽!”

这句话,看似是玩笑话,却蕴含着难以言说的深意。

个子矮小,却气质不凡的邓小平,当即就将赫鲁晓夫的所有注意力全部吸走了。

“您说的那件事,就交给邓小平和苏斯洛夫他们吧。”在赫鲁晓夫细细观察邓小平时,毛主席借机说道。

此时的赫鲁晓夫还没意识到,眼前这个小个子,不仅在此次谈判中,令中方占尽先机,还在之后更是狠狠地给了他一个大绊子。

二、口战群雄见真章

接下来的谈判,中苏两方依旧将争论中心,放在了“和平过渡”这一焦点之上。

彼时的赫鲁晓夫,始终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进行过渡,进而进入社会主义,这样就能走上议会道路。对此,毛主席持反对意见,在毛主席看来,在面对反动组织时,决不能手软,更不要试图用和平手段争取。

因此,在谈判桌上,与苏联代表苏斯洛夫进行争夺时,秉持毛主席观点的邓小平,始终坚决反对苏联人提出的“和平过渡”,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有理有据地将“和平过渡”理论,逐条击破,更是将“和平过渡”理论其中的片面性和危害性,全部指出在苏联人面前。

57年毛主席访苏,赫鲁晓夫指着一旁的邓小平问:这个小个子是谁? - 天天要闻

在邓小平的强势反驳之下,苏联代表苏斯洛夫哑口无言,此次谈判最终以中方占据上风结束。

除此之外,邓小平趁热打铁,随即就提交了一份正式的书面纲领,将赫鲁晓夫的“和平过渡”理念彻底击毁。

这次的谈判,表现突出的邓小平,在赫鲁晓夫心里留下了极其深刻大的印象,这个“小个子”绝对不可小瞧。

1963年7月5日,再次率领中共代表团,奔赴莫斯科的邓小平,进一步给赫鲁晓夫留下了不容忽视的印象。

这次前去莫斯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问题,中共两国公开执相对意见。当日,赫鲁晓夫安排的欢迎宴会上,气氛依旧很是紧张,可他却戴着微笑面具,表示此次苏联很是渴望团结。

邓小平怎会不知赫鲁晓夫的表面工作,在宴席上,邓小平非常郑重地回复道:“我们是带着团结、友好的愿望来此的,我们真诚希望,此次能够消除中苏双方的隔阂与分歧。”

谁知,赫鲁晓夫见邓小平如此,竟厚脸皮地说,他认为苏共目前路线始终是正确的,苏联会继续坚持。

要知道,赫鲁晓夫所坚持的错误路线,正是中苏之间的分歧所在。赫鲁晓夫如此表示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让中共接受苏共的观点。

57年毛主席访苏,赫鲁晓夫指着一旁的邓小平问:这个小个子是谁? - 天天要闻

赫鲁晓夫的想法,简直是妄念。

邓小平是这样回答的:“既然,中苏双方分歧难以消除,不如暂时保留各自观点,拒绝把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进一步扩大。”

然而,赫鲁晓夫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苏共的观点自始至终就是正确的,他又怎会妥协于中共的想法。

这场欢迎宴会,结果可想而知,双方不欢而散。

在接下来的正式会谈中,面对着准备了长达70多页发言稿的苏斯洛夫,邓小平也丝毫不怯。

等到苏斯洛夫断断续续念完那篇稿,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可邓小平从头到尾都在抓捕其中的漏洞。

紧接着,邓小平开始发言,一上来,他就抓住重点,直接质问苏方,为何在说到中苏双方产生分歧,对于苏联撤走所有在华专家,并且对苏联单方面毁约一事绝口不提?

这样“打直球”的方式,愣是让自以为做好万全准备的苏斯洛夫,变得哑口无言,面色羞愧。

之后,在邓小平率团在苏期间,邓小平始终坚持强调,中苏双方存在严重分歧,此点绝不容忽视。

态度强硬的邓小平,给苏联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邓小平回到北京城,毛主席更是多次对外界,公开赞扬邓小平“对付苏联人很有一套”。

除此之外,从未在谈判场上赢过邓小平的赫鲁晓夫,更是直言称其为一生之耻。

57年毛主席访苏,赫鲁晓夫指着一旁的邓小平问:这个小个子是谁? - 天天要闻

三、两人竟是旧相识

与赫鲁晓夫所以为不同的是,他与邓小平第一次见面,并非1957年,而是1954年的北京城。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一行人来到北京城,对中国进行访问,那时的中苏两国关系还很是和谐。

当时,邓小平还只是名义上的副总理,只不过刚好担任着中苏友协的名誉理事,所以,在事关中苏两国的活动中还是能够看见邓小平的身影的,只是,赫鲁晓夫却并未留意过这位名誉理事。

要说起邓小平留在赫鲁晓夫心中最为深刻印象,便是邓小平的发型。

多年来,一成不变的短发,发质又粗还剪得格外短,在一众领导团中间很是显眼。

尤其是,在赫鲁晓夫注意到邓小平后,有人告诉他,邓小平同志留的发型,在中国刚好就是被叫作“小平头”,这样一来,导致邓小平发型彻底印在了赫鲁晓夫脑海里。

就像“小平头”那样又短又硬的形象,在赫鲁晓夫晚年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何评价邓公时,所描绘的“个子小,却极其难缠、不好对付”,两者形象如出一辙。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老巷挤400人,政府楼堂停建,市长落泪改政策 - 天天要闻

老巷挤400人,政府楼堂停建,市长落泪改政策

1961年广州有个副市长叫梁湘,去城里的小巷检查工作。回来就让政府停建新大楼,把钱省下来给穷人盖房子。当时没人明白为啥突然变卦,后来才知道梁湘在起义路的小巷里看见了啥。那天梁湘走进一条窄巷,看见破旧大屋里挤了60多户人家,400多人。
玉林新发现一位抗战老兵,今年已百岁! - 天天要闻

玉林新发现一位抗战老兵,今年已百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我市志愿者经调查核实,于5月7日确认一位新发现的抗战老兵——百岁高龄的王光诚老人的身份。王光诚老人的事迹,为我市抗战历史增添珍贵的一页。
原曲龙王庙不让进,谎称里面跑水才来开门,献殿是最大亮点 - 天天要闻

原曲龙王庙不让进,谎称里面跑水才来开门,献殿是最大亮点

原曲大庙又叫“龙王庙”,位于原曲村西券门内。由于此行是从东边的234国道开车进入的,原曲村是古村落,里面的路很窄,还是石板路,车开不进去。问路时遇到了热心大姐,带着笔者一路参观,最后到原曲大庙,只见大门紧锁,她又借口庙内自来水跑水,让文物看
图集︱“中国排面”威武亮相 - 天天要闻

图集︱“中国排面”威武亮相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9日上午,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在庆典上,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102名队员亮相莫斯科红场。
肖峰读《从塞北到西域》︱拉铁摩尔的骆驼 - 天天要闻

肖峰读《从塞北到西域》︱拉铁摩尔的骆驼

[美]欧文·拉铁摩尔著,王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2024年5月出版,414页,108.00元历史学家理查德·布利特在其著《骆驼与轮子》思考了一个问题:在漫长的历史中,为何骆驼几乎完全取代了有轮车,成为运输的标准方式?回答这个看似简单
美国没想到,俄罗斯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骄傲 - 天天要闻

美国没想到,俄罗斯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骄傲

说起中国的变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几十年前,谁能想到一个曾经被叫做“东亚病夫”的国家,如今能在全球舞台上这么硬气?美国当初忙着跟苏联掰手腕,压根没把中国放眼里;俄罗斯那时候还是苏联的一部分,估计也没料到中国能后来居上。现在呢,中国不光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