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2022年10月10日01:10:05 历史 1579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

1969年万国邮联东京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0月9日确定为“万国邮联日”(1984年更名为“世界邮政日”)。

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 天天要闻

其实,邮政作为社会服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有浓厚的保密属性。古代邮政曾与保密相伴相生,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邮政工作为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雏形初现:邮驿、烽火台传信

邮政在中国古代主要表现为邮驿,即由官府设置驿站,利用马、车、船等传递官方文书,是世界上最早的邮政雏形。中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出自殷墟甲骨文:一段军情记述中(公元前1400年左右),有“来鼓”二字。经考证,“来鼓”类似今天的侦察通信兵,由他们传递紧急军情文书上达各级政府。与此同时,智慧的古人还发明了“声光”通信——烽火台。遇有敌情,白天点烟、晚上点火,台台相连、传递信息,是最古老的“土电报”。

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 天天要闻

崇山峻岭上的长城与连接的烽火台

但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一窥烽火台传信的弊端:其只能起到报警的作用,很难满足掌握敌情、指挥作战的需要

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 天天要闻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的需要,周代逐步形成了更加严密的邮驿制度,与烽火台互为补充。这时期,官府为了公文保密和辨别真伪,创立了公文的封泥“用印”制度。

公文传递:想方设法保秘密

随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公文成为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最主要载体。在此背景下,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后,建立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并制订邮驿律令(中国最早的邮驿法),规定竹简捆好后,必须加封泥盖印以保密汉代出现了公文密级,机密文书都由专人另行封送,还明确规定“依次传行”以缩小密件接触范围。

“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汉旧仪》,【东汉】卫宏


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 天天要闻

新疆民丰县出土的木牍上带有泥封

魏晋时期纸张逐渐成为公文载体,对信使的保密要求也愈发严格。在中国邮政“形象大使”——驿使图画像砖(魏晋时期)上,一名驿使手持通关证明策马急驰,形象再现了当时的公文传递。该画像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驿使脸上五官独独缺少嘴巴。有观点认为,这是强调其守口如瓶的保密职业使命

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 天天要闻

到了战争频繁的宋代,朝廷专门创立军邮局,由士兵担任驿卒。同时,军事文书还采用暗号,备有常用短语,第三方即使截获也无从解密。元代则设置急递铺机构,专门负责朝廷机密紧要文件。

烽火硝烟:赤色邮政建奇功

中国历史进入近代,虽然北洋政府于1913年全部撤销驿站,宣告了邮驿制度的终结,但邮政与保密的故事仍在继续

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 天天要闻

1896年光绪帝批准开办大清邮局,中国近代邮政诞生

烽火硝烟,战局紧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突破帝国主义和反动阶级对邮政的控制,满足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联系需要,在秘密状态下建立了党的地下交通

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 天天要闻

地下交通员送信木箱

从那时起,无数地下交通员严守保密纪律、对党无限忠诚,承担起文件传递、护送干部、秘密接头、物资采购等重要工作,浴血奋战在党的隐蔽战线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 天天要闻

值得一提的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普遍创办战时邮政,担负起根据地党政军民信件、包裹、书刊报纸等的传递任务,既方便了根据地军民的通信需求,也为对敌斗争提供了情报支持。

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 天天要闻

在原古田邮政代办所,红军书写的“保护邮局”标语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岁月见证了中国邮信传递数千年间从简牍、书信到信息时代的巨大转变。其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展现出一张宏伟的历史画卷。

世界邮政日 | 邮政与保密相伴相生 - 天天要闻

而回顾“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历史中,先辈们留下的优良保密传统,更是对我们今日保密工作者的鞭策和激励。


一封封家书、信件,就让我们通过文字,去窥见一个不曾经历的时代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除了周总理,还有哪些名人出自于南开大学? - 天天要闻

除了周总理,还有哪些名人出自于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作为中国知名高等学府,培养了许多在政治、经济、科学、外交、数学、教育、历史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校友,像周恩来、杨振宁、梁启超、竺可桢等世纪名人,就出自于该校。
1949 年9月18 日《沙市日报》发刊词:建设人民的新沙市 - 天天要闻

1949 年9月18 日《沙市日报》发刊词:建设人民的新沙市

1949 年 9 月 18 日《沙市日报》发刊词:建设人民的新沙市沙市解放已两个月了。一段充满苦难与黑暗的旧沙市历史已然终结,一个自由且光明的人民新沙市历史正式开启。我们不会忘记,国民党匪帮在沙市横征暴敛,疯狂抢掠拆迁,致使沙市遭受严重破坏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闻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诞辰126周年纪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观点一文整理·深度阅读第一,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所能发现的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一种资源配置体制。
黄裕生:天空下,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闻

黄裕生:天空下,每一个人的苦难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黄裕生,哲学家,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难降临自己头上之前,永远都认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问题,而永远看不到苦难的制造者,甚至还站在制造苦难的人一边,对那些批评苦难的制造者的人冷嘲热讽,恶语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