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为首的第5军,战力和将领为国军顶配,为何没发展成派系?

2022年10月09日06:52:20 历史 1995

1927年以后,蒋介石倚靠黄埔生,大力扩充中央军嫡系和半嫡系部队,到抗战中期时已经呈现出中央军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央军虽然大体上师出同门,但内部依然山头林立,在蒋介石的默许下,中央军发展出了陈诚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三大派系,以及一些小派系。

但还有一支中央军部队,虽然没有自成一体,但论实力和涌现的名将,可以称得上是国民党头号军事集团,那就是以杜聿明为代表人物的第5军。

杜聿明为首的第5军,战力和将领为国军顶配,为何没发展成派系? - 天天要闻

杜聿明


派系争斗是国民党的顽疾,党内有派系,军内亦有派系。派系的出现,主要是过去的旧军阀在形式上加入国民党后依然保持了原先的地盘和军队,这就等于国民党全盘接收了过去的军阀割据的既成事实,桂系、粤系、滇系、川系、晋绥系依然自成一体,因此就产生了相对于蒋介石嫡系的杂牌军。

但蒋介石直接掌控的国民党中央军内部还分出来派系,一方面是因为旧中国军政要人拉帮结派的习气所致,另一方面则纯属蒋介石出于分而治之的目的,防止某个将领一家独大的结果了。否则,以老蒋对军权的重视程度,这些黄埔学生如果不是得到了蒋校长的默许,谁敢这么干?

其中,陈诚靠着其起家的11师、18军,发展出了“土木系”,因为“土”拆开为“十一”、“木”拆开为“十八”。胡宗南靠着第1师、第1军,汤恩伯靠着第4师、第13军,也分别发展起了自己的军事集团。其他的如何应钦能够自成一派,靠的是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资格。

陈诚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基本上把国民党中央军嫡系和收编的半嫡系部队瓜分殆尽了。可除此之外,在国民党中央军中,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以杜聿明为代表人物的第5军。如果以军为单位计算高级将领和由其发展演化出来的部队的话,第5军绝对是名列前茅。

第5军,拥有自成一体成为一个独立派系的强大实力和“朋友圈”。

杜聿明为首的第5军,战力和将领为国军顶配,为何没发展成派系? - 天天要闻

第5军的机械化部队


国民党党内、军内都十分看重一支部队的出身和血统,像第5军这样根正苗红的国民党中央军,尤为瞩目。

第5军由1938年11月在湖南湘潭地区组建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1军改编而来,该军刚成立时的军长是徐庭瑶,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国第一支装甲兵团,1938年该兵团扩编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后来在200师基础上组建新编第11军,其后改称第5军。

杜聿明是装甲兵团首任团长,200师首任师长,第5军代理军长、军长。邱清泉给杜聿明当过副师长,廖耀湘在杜聿明手下当过参谋长。

第5军组建完成后的首战就是昆仑关战役,日军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入缅作战,第5军还是主力。远征缅北滇西期间,第5军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名气,跻身“五大主力”之列。

第5军最牛的时候,麾下曾云集了国民党军队中的三个王牌师:第200师、荣誉第1师、新编22师,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副师长廖耀湘,参谋长李涛;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郑庭笈是该师第4团团长。

杜聿明为首的第5军,战力和将领为国军顶配,为何没发展成派系? - 天天要闻

左起:郑洞国、廖耀湘、邱清泉


1944年5月,以新22师为基本部队,组建了国民党另一个“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编第6军,首任军长廖耀湘和续任军长李涛都是原第5军将领,这也让新6军有了鲜明的老5军血统。

新编第6军刚诞生就参加了缅北滇西反攻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后因豫湘桂战役,国内形势吃紧,新6军被紧急空运回国,随即参加了抗战期间正面战场最后一次大会战湘西会战日本投降后,新6军被空运到南京参加受降仪式,由此可见新6军受器重的程度。

解放战争时,第5军在华东作战,败仗很少,华野老人谈起第5军总是耿耿于怀,淮海战役时也是将全歼第5军作为主要的战役目标之一,即使是我军,也是十分认可第5军的战斗力的。

新6军在东北作战,东北战场上另一个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新1军也掌握在出身原第5军的将领郑洞国手中。这时,原第5军的将领们已堪称是“党国柱石”,郑洞国、邱清泉、廖耀湘都是统率重兵的兵团司令,老军长杜聿明则先后在东北和华东执掌军事,出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和徐州“剿总”副司令。

杜聿明为首的第5军,战力和将领为国军顶配,为何没发展成派系? - 天天要闻


郑洞国兵团(第1兵团)、廖耀湘兵团(第9兵团)、邱清泉兵团(第2兵团)几乎占了蒋介石在东北和华东战场上的小半个家底,而且差不多都是美械和半美械装备,尤其是廖耀湘第9兵团掌握的新1军、新3军、新6军、第49军、52军和71军,由于云集了众多的国民党中央军王牌部队,被誉为“党国半数之精华”。

原第5军将领和部队,此时都分布在东北和华东两大战场,比较集中。而杜聿明又曾先后在东北和华东担任最高的军事负责人,名将云集,部队精锐,第5军系统原本有实力发展出以杜聿明为中心的一个独立派系。

但杜聿明是个老实人,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他一心只想把仗打好,又对权术和参与政治没有太大兴趣,缺乏成立派系来获取政治利益的野心。

再者,杜聿明性格宽厚,与郑洞国、邱清泉、廖耀湘、李涛等人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亲密朋友,即使下命令也是以商量的口吻,很少有上下级之间那种颐指气使,比如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杜聿明就是过多的考虑了邱清泉的想法,而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撤退路线最后导致陷入困局。所以说,以杜聿明的个性是无法成为一个派系的首脑的。

而郑洞国、邱清泉和廖耀湘三人从职务上看又属于平起平坐,都是拥有重兵、独霸一方的“藩王”,这让出自原第5军的高级将领中没有一位能够一锤定音的头面人物。

杜聿明为首的第5军,战力和将领为国军顶配,为何没发展成派系? - 天天要闻


关键的还有老蒋的态度,过去老蒋抱着拉一个、打一个的心态,默许部下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势力,但此时国民党的天下已经风雨飘摇,老蒋把杜聿明当“救火队员”用,要借助他的军事才能帮助国民党军队挽回败局,而非再扶植一个尾大不掉的“诸侯”。白崇禧等人在此存亡关头依然作壁上观,甚至暗中使坏,老蒋对派系斗争已经恨得牙痒痒,此时也不会允许再出现一个新派系并留有后患了。

所以战力强悍的原第5军集团始终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派系,原第5军的高级将领见到杜聿明时,也仅仅是尊称一句“老军长”。

杜聿明为首的第5军,战力和将领为国军顶配,为何没发展成派系?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鞋王,曾叫板美国,如今惨遭孙子逼宫? - 天天要闻

中国鞋王,曾叫板美国,如今惨遭孙子逼宫?

靠制度,才能基业长青。作 者丨张静波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1992年的纽约,火药味十足。当美国记者质疑汪海,他穿的是否为双星鞋时,这位中国鞋王当即脱下鞋子,高举过头顶,向人们展示鞋底的商标,并用英语高呼:China Double Star!此举在美国引起轰动,有媒体戏称:汪海是除赫鲁晓夫之外,第二个敢在美国公众面前脱...
汉朝使者为何死亡率居高不下? - 天天要闻

汉朝使者为何死亡率居高不下?

有听友问我这么一个有些难回答的问题,说历史上汉朝使臣频繁遭遇杀身之祸,到底啥原因?实话讲,哪个朝代我们的使臣都有被杀的,但确实汉朝人数上是多了些。我们就试着串着故事讲讲大概。
高句丽复活甲还没捂热,就被大唐反手砸了个稀碎 - 天天要闻

高句丽复活甲还没捂热,就被大唐反手砸了个稀碎

一万唐军暴揍五万敌军,将高句丽死灰复燃的气焰彻底覆灭!也将反水的新罗连带着一起疯狂教育。此战歼敌上万,俘敌同样达到上万。这一战将盛世大唐之威扬遍四海,此战就是公元668年的石门之战。这一战的背景有点搞笑,因为这一年大唐刚刚覆灭高句丽,并将他
南阳王府山的七大难解之谜 - 天天要闻

南阳王府山的七大难解之谜

南阳王府山,坐落在河南南阳市工农南路旁,是明朝唐王府的后花园核心。这座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不光是个建筑奇观,还因七大未解之谜闻名,吸引了无数人来探秘。朱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1376年9月18日出生,母亲是李
基因证实,芬兰人是汉族亲戚,8000年前分开,还带走了狗 - 天天要闻

基因证实,芬兰人是汉族亲戚,8000年前分开,还带走了狗

基因研究证明,芬兰人和汉族竟然是远房亲戚!这关系得追溯到8000年前的一次大迁徙,而且更绝的是,当时迁徙的人还带上了他们的狗。这事儿听起来像历史悬疑剧,但全是真材实料,科学家们用DNA证据一步步揭开的。先说这发现的来头。
男子“赌神”附体连赢好多场?原是麻将机内有蹊跷 - 天天要闻

男子“赌神”附体连赢好多场?原是麻将机内有蹊跷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通讯员 黄梦玲“老王,你最近火气怎么这么好,清一色说来就来?”“是啊,每次都是我们几个人打,你的水平我可清楚啦!”“虽然我们只是娱乐,输赢很小,但老王你要是有胡牌的诀窍也要告诉我们一声啊!”……近日,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非法销售窃照专用器材案宣判,很好地解答了老王牌友...
英雄重庆⑨|邹进贤:被赞誉的“革命启蒙老师” - 天天要闻

英雄重庆⑨|邹进贤:被赞誉的“革命启蒙老师”

新重庆-重庆日报 邹进贤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人物简介】邹进贤(1899~1930)又名邹游、邹定达,化名朱三元、周三元、周正清,四川省綦江县(现重庆市綦江区)人。四川共产主义先驱者,四川党组织和武装斗争的重要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