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在弥留之际,毛主席对身边的秘书,说出了一个心愿。
一旁的秘书早已泪如雨下,她不愿意接受这个心愿,但依旧默默执行了四十余年。
这个秘书是何许人也?毛主席究竟是什么一个心愿,让秘书执行了四十多年。
毛主席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张玉凤。她是毛主席最后一个生活与机要秘书,毛主席弥留之际的那个心愿,就是对张玉凤说的。
这个张玉凤出身十分普通。
1944年,张玉凤出生在黑龙江牡丹江市。当时的东三省,正处于日寇侵略铁蹄之下,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艰苦。张家也不例外,生活十分贫寒。张家一共有八个兄弟姐妹,而张玉凤排行老四。
虽然出身时候家里穷,但是一年后,抗日战争胜利。不多久后,东北乃至整个中国大陆都获得解放。
张玉凤
趁着解放的东风,原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张玉凤,也被送到了学校。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才读完小学就辍学了。
但是有了教育的启蒙后,聪明伶俐的张玉凤很快靠着自学,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技术。
年长一些后,张玉凤便出去找工作。因为解放了,出身贫寒的张玉凤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参加不同的工作。
偶然之间,她看见了铁路部门的招聘信息。当时国家受教育的群体不多,所以竞争并没有当下如此激烈。
原本张玉凤还有些担心,但是在家人的鼓励下,张玉凤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虽然只有小学文凭,但还是靠着个人能力,居然被铁路部门录取了。
被录用后,张玉凤并没有骄傲。反而清楚认识到自身能力不足,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学习。在培训、下班之后,她还经常自己给自己加班学习。
在天赋与勤奋的加持下,只有小学文凭的张玉凤,很快就成为了铁路局的一个得力干将。
除了不断学习来提到自身能力,在工作上更是一丝不苟。不仅能够很完美地完成自身工作,还经常帮着同事一块忙活。、
这个踏实上进的小姑娘,很快就被上级领导注意到。张玉凤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丝不苟,居然迎来了自己命运的改变。
在铁路局干了四年后,张玉凤就被上级调到了别的工作岗位。这种人事调动本来十分普遍,但是这次调动却十分出人意料。因为她所去的岗位,就是毛主席的专列。
这可是党和国家的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能够在毛主席的专列上工作,这对于张玉凤来说,是至高的褒奖。
对于其他人来说,为毛主席服务,可能会有点紧张。
可是年轻的张玉凤却不这么觉得,在最初的紧张后,她便习惯了专列上的工作,都面带幸福的微笑。不管发生了什么,总是十分淡定,总是能够给周围人带来温暖的气氛。
毛主席第一次看见张玉凤,是在专列的站台上。在十分严肃的氛围下,张玉凤却面带微笑,带来了一丝暖意。
毛主席便走上前询问了其名字。张玉凤是第一次看见毛主席,虽然内心十分激动,但还是按捺下了内心,尽可能努力说了一句完整的话。但是这句话说完后,却也还是紧张地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了。
一张水灵灵的脸,也憋得通红。最后还是毛主席身边的人出头,帮人做了介绍。毛主席见他如此紧张,也就没有多问,稍稍点了点头,二人也算是认识了。
由于工作一丝不苟,再加上毛主席对其印象很深。刚来毛主席专列不久的张玉凤,又调到了毛主席的车厢里工作。
对于这个踏实上进的小姑娘,毛主席印象深刻,时常与张玉凤聊天,从家常小事,到政治局势,两人都能聊上几句。而此时的张玉凤,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
工作了几年后,毛主席与张玉凤十分熟悉了。在张玉凤心中,毛主席不仅仅是她的上司,是国家的领袖,更是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辈,是自己的老师。
在毛主席78岁那年,张玉凤原本稳定的工作再次调动,而这次调动,居然是毛主席亲自授意的。
从小学毕业的列车员,到毛主席的贴身秘书。张玉凤几乎成为了,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几人之一。
在1971年的时候,已经78岁高龄的毛主席,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因为常年高强度的工作,毛主席时常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有时候为了工作,毛主席几乎没有事件去照顾自己的生活。
这在年轻的时候还好,这年纪一上去,毛主席显然有些吃不消。所以毛主席不得不找一个生活秘书,来照顾自己的生活。
这个生活秘书,不仅要政治上可靠,还最好与毛主席已经认识,有一定交情基础。更要有耐心,踏实负责。
刚刚有这个需求的时候,毛主席心里就有人选了。那个人,便是张玉凤。
由于是毛主席专列上的列车员,并且一直在毛主席车厢里工作,其工作态度已经深受毛主席信赖。
当毛主席提出这个人选的时候,毛主席身边的那些工作人员并不意外,他们也或多或少知道张玉凤。见毛主席点名要她,那工作人员自然无二话,一纸调函,就将张玉凤调到了中南海。
张玉凤已经对自己的工作十分满意了,能够成为了毛主席车厢的工作人员,这是何等的荣耀。所以她也就没有奢求过什么。
所以,当中南海的调函送来的时候,张玉凤十分诧异,感到受宠若惊,自感身上责任之重。
但是张玉凤依旧没有退缩,坚决服从了组织安排,来到了中南海担任主席的生活秘书。而毛主席最后的六年时光,就是在张玉凤的陪伴下走过去的。
刚刚成为毛主席秘书的张玉凤,原本还以为和自己在专列上的工作大差不差。但是没多久她就发现,生活中的毛主席却与她想象中很大不同。
她知道毛主席平日里的工作十分繁重,工作十分劳累。可谁知毛主席是如此辛苦。每天毛主席都要工作很长的时间。由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有点紧急,所以很多事务都需要毛主席来拍板。
所以毛主席每天都得工作到深夜才去休息,而且从来不赖床。不管前一天晚上熬夜到几点,第二天都早早地起床继续新一天的工作。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熬夜玩手机,一两点睡觉都稀松平常,但是很少有人在熬夜后还能不赖床,并且早起进行高强度工作。在长时间的熬夜下,很多年轻人都扛不住。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一两年就开始养生,纷纷直呼熬不动了。要知道熬夜对于一个人的身体损害很大,更何况在熬夜后并没有继续得到充足的休息。不仅给内脏会带来巨大的负担,造成各种疾病风险,甚至还可能导致猝死等。
这对于年轻小伙子都有着巨大压力,更别提毛主席这个劳累了一辈子的老人了。
虽然毛主席十分和蔼,但是在工作的时候十分严肃。尤其事情一多起来,身边人要想劝他多休息一点,毛主席根本不会听。如果说多了,毛主席还会因为被打扰而不高兴。
所以刚刚到岗位后,张玉凤就十分担心毛主席的身体。可是她也知道毛主席的情况,知道毛主席都在忙国家大事,她也不好意思去刻意打扰。
但是作为生活秘书,将毛主席的生活调理规律,这是她本分内的工作。人们都以为她干不好这个工作的时候,毛主席却在这个东北姑娘的照顾下,有了一个极其规律的晚年生活。
毛主席非但没有过不开心,反而对其更加信任,那么张玉凤是如何做到的呢?
张玉凤刚来到中南海的时候,其他的工作人员提醒过她。毛主席工作量很大,而且工作时十分专注,不喜欢别人在这时来打扰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并不知道如何去劝说毛主席多休息。如今,这一重担就落在了张玉凤身上。
张玉凤虽然十分直爽,但是并不是一个粗心的人。相反,与大大咧咧的形象相比,她实际上是一个十分细心的人。
她知道毛主席工作很多,也知道不能去轻易打扰,所以每次毛主席在熬夜的时候,张玉凤也就一直守在旁边。
刚开始两天,确实没有找到什么好办法。但是经过短暂的观察,她发现毛主席有一个小习惯。也就是每一件事情办妥之后,毛主席会稍稍抬头放松一下眼睛。随后便是开始新的工作。
心细的张玉凤发现了这点后,便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每次等毛主席结束一项工作的时候,在一旁等待的张玉凤便会凑上前,悉心地提醒主席时候不早了。
毛主席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工作而忘记了时间,身边工作人员也不敢打扰,所以就造成了他经常休息不好。
所以在张玉凤的多次提醒之下,毛主席也知道自己如果不休息,这个秘书也会跟着自己熬夜。而且由于张玉凤提醒的时机都还不错,毛主席的工作也没有被打扰,所以倒也没有不生气。
反而在多次提醒之后,毛主席也会相对早睡一点,时间一长,毛主席的生活作息自然就规律了很多。
休息相较于以前,也充分了很多,这对于劳累了许久的毛主席来说,算是对其身体极大的帮助了。
除了睡眠起居,张玉凤在饮食问题上,也是十分细心。考虑到毛主席晚年来的身体不适,所以张玉凤每天都会去看看毛主席要吃的饭菜。
因为来自湖南的毛主席十分爱吃辣,而这对于他的身体来说并不好,所以张玉凤经常要求以准备清淡饮食为主。
倒也是奇怪,一辈子无辣不欢的毛主席,面对这个年轻秘书的“要求”,倒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乐呵呵接受。
在给毛主席当了四年生活秘书之后,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徐亚夫,因病去世了。一时间,居然找不到一个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机要秘书。于是,机要秘书一职,又落到了张玉凤的身上。
起初人们对于她能否承担起政治职责,还有一些纠结,张玉凤也还有些纠结。但是跟着毛主席的四年里,张玉凤跟着也学了不少东西,工作一上手,倒也还能应付得过来,这倒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刚刚上任,毛主席的眼睛就出了一些问题,一直看不清报纸书籍。因此这也就让张玉凤代劳来读。
为了不让周总理操心,毛主席再三让张玉凤保密。可是为了毛主席的身体,张玉凤还是将此事告诉了周总理。
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医生很快就发现这是白内障,并且很快进行了手术。刚刚做完手术后,医嘱不能用眼过度,而爱书如命的毛主席怎么能离开书籍呢?张玉凤也就自然承担起了读报的任务。
眼睛手术一年后,时间来到了1976年。
这一年,神州大地发生了很多事情。在1月8日,毛主席的好战友,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因病离世。
在当年7月。同样与毛主席并肩作战近半个世纪的朱德总司令,也因病离世。接二连三的故人离去,这让毛主席备受打击,身体状态每况愈下。
在朱德总司令去世后没多久,毛主席的生命也即将走到终点。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张玉凤一直陪伴在毛主席床前。
在毛主席偶尔的清醒时间里,张玉凤还在毛主席的授意下,读一些报刊文章。在最后的弥留之际,毛主席气息已经十分微弱,他还在用为数不多的力气,对张玉凤说了一个心愿。
说完张玉凤泪流如下,她不想去履行这个遗愿,因为她不想毛主席离开。毛主席对张玉凤的遗愿便是:
“我走之后,希望你每年都能来坟头看看我。”
在得到张玉凤肯定地点头后,毛主席满意地微笑了一下。
张玉凤左一在毛主席葬礼上
说完没多久,毛主席便陷入了昏迷。不久后,这个为新中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操劳了一生的伟大领袖,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而张玉凤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心愿,数十年如一日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纪念堂里的遗体依然保留着主席最初的样貌,可是张玉凤一年年逐渐老去,可是她却依旧在用生命履行自己当年的承诺。
这位毛主席最后一个机要秘书,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与毛主席的承诺,大家对于她的故事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