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没有英年早逝,诸葛亮根本就不敢出山?许多三国迷们在评价郭嘉和诸葛亮时,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评论,而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似乎也成了一个牢牢贴在他们二人身上的标签。
其实回看一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郭嘉随军北征因病逝世那年,正好是刘备三顾茅庐准备请诸葛亮出山之时,那时郭嘉等谋士已经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诸葛亮那会虽然还在隐居,但是肯定是有建立他自己的情报网的,不然在那个通信极不发达的年代,隐居的人怎么可能掌握天下局势?
诸葛亮知道曹操统一了北方后,肯定也察觉到了形势的紧迫,他不能再等待了。所以呢,与其说刘备三顾茅庐,倒不如说是诸葛亮主动认主出山。所以诸葛亮出山与郭嘉逝世的时间重合,真的只是巧合而已。就如郭嘉比诸葛亮大11岁,郭嘉27岁时出山,诸葛亮也是27岁时出山,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巧合。“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只是大家惋惜郭嘉的感叹罢了,也许说不准诸葛亮还想着出山和郭嘉掰掰手腕呢。
尽管诸葛亮和郭嘉的人生没有交集,但二人身上其实有很多相同之处。
首先,他们都非常具有预判能力。郭嘉在20岁时就已有远见,预测到了天下即将大乱,所以选择暂时隐居不与世俗交往,而诸葛亮早年也是在隆中隐居,躬耕苦读,默默观察形势变幻。
其次,他们都有一双慧眼。郭嘉一开始投奔了袁绍,但他很快就看出来袁绍优柔寡断,没有统一天下的气魄,于是弃袁投曹,而诸葛亮则在茫茫人海中一眼选中了当时身处劣势的刘备。
最后,他们都深得上司信任,曹操戒心如此之重,却与郭嘉“出同乘卧同席”,他曾如此评价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死后,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于是他大哭,“若奉孝,不使孤至此”。而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之时,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见他们二人都深得老板器重。
二人之间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郭嘉心思奇巧,诸葛亮为人谨慎。《魏书》记载,在郭嘉的助力下,曹操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是曹操夺取北方的得力助手。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率兵北伐,匡扶汉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有人说,如果郭嘉是一个参谋,那诸葛亮可被称为统帅。郭嘉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帮曹操统一的北方,而诸葛亮最大的功绩则是帮助刘备让蜀国进入了三国鼎立的决赛圈。
如果郭嘉和诸葛亮能碰面,也许三国会上演出更加精彩的智斗故事。只可惜啊,历史风云变幻,你方唱罢我登场,遗憾与错过本就是寻常事。所以,在你心中,谁是三国第一谋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