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北平解放后,中共中央将工作战略重心转移到了这座千年古城。
随着国民党政府败退中国台湾地区,新中国的开国大计也被提上日程。
党中央邀请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北平,共商定国之事。梅兰芳先生作为戏曲行业的领头羊、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自然也受到了邀请。
在京期间,毛主席身边的卫士曾对梅兰芳先生的性别进行过热烈争论,甚至一度惊到了毛主席。
那么,毛主席对卫士们的讨论作何反应?
作为戏曲资深爱好者,主席与京剧、与梅兰芳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缘分?
党中央“进京赶考”
1949年1月31日,随着傅作义将军带领北平守军投诚,北平城得到和平解放。
远在延安西柏坡的党中央得知消息后,顺应时势发展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讨论接下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最终,中共中央做出了战略性转移的决定,党中央中枢转移至北平,工作重心也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另一方面,接到党中央决议命令后的叶剑英同志,立刻启程前往北平,负责城市的接管和整治工作。
在叶剑英的指挥下,之前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北平城,仅仅几个月时间便恢复了以往的繁华。
当中共中央到来时,北平城生产正常、物价稳定、一片生机盎然,千年古都再次焕发新生。
在告别西柏坡前往北平之前,毛主席再三借用李自成的故事告诫全党:“李自成当年就是居功自傲才走向失败,我们不要学李自成!”
彼时全国即将解放,现在工作重心又转移到了城市,毛主席很担心党内会滋生贪图享乐、骄傲自大的情绪,因此反复劝告众人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党中央上下在毛主席的嘱咐下,切实保持了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从众人进入北平城时的入城仪式就能看出。
北平市委的同志考虑到现在时局大好,欢迎仪式可以适当搞得声势浩大一些,以便向北平、向全国宣传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成果。
市委初步计划:毛泽东主席进城时,组织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夹道欢迎。
但这一计划遭到了主席的反对:“还是简单一些,场面不要过大,不用动员这么多群众,以后取得全国胜利后再庆祝也不迟。”
于是,最后的入城仪式改在西苑机场举行,形式以检阅部队为主。
当时的场面虽然不大,但各界代表和不少市民均自发前来。
毛主席阅兵结束后,与各党派领袖、各界代表进行了友好会晤。
不久后,国民党彻底败退中国台湾,新中国建国计划也提上了日程,中共中央作出指示,邀请全国社会各界代表齐聚北平,商讨家国大事。
梅兰芳先生作为中国戏曲界的执牛耳者、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周总理的好朋友,也在受邀之列。
梅兰芳蓄须明志
梅兰芳虽然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在舞台上也多以饰演柔弱女子的形象现身,但在骨子里他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是不畏日本强权和压迫,勇于与其斗争的铮铮硬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在东北地区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人为宣传傀儡政权,准备邀请梅兰芳等文艺界人士前往长春演出。
不少人畏惧日本方面的恐吓,答应了演出要求。
可梅兰芳对日本人专门派遣特使送上门的请柬却不予理睬,面对日本特使咄咄逼人的态度,梅兰芳便以患上了喉疾为由拒绝。
但日本人显然没打算放过他,往后的日子里多次派人邀请梅兰芳出山,但梅兰芳总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
1932年,忍无可忍的梅兰芳从北京搬到了上海老家居住。
为鼓舞抗战人士,梅兰芳与友人编演了多部作品,如《抗金兵》、《生死恨》,表达了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不满。
不久后,上海沦陷敌手。
日本人得知梅兰芳就居住在上海,于是再次邀请他发表电台讲话,让他表示愿意为日本人服务。
梅兰芳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并开始计划从上海撤离。
他利用外出香港演出的机会,再一次带领全家老小出走,并留在了香港地区。
可惜时局弄人,香港也在1941年被日军贡献。
梅兰芳深知日本人断然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他决定蓄须明志。
梅兰芳在舞台上饰演的多位旦角,现在留起了胡须,便是向外界传递自己金盆洗手的信号。
孩子问梅兰芳为何留起胡子,他笑着回答说:“爸爸留了胡子,日本鬼子就不能让爸爸扮女人唱戏了。”
果然不出所料,日军侵占香港不久后,一位叫做和久田幸助的日本特务就找上门来,奉命请梅兰芳去日本演出。
看到梅兰芳脸上的胡子,特务也没有打道回府,他清楚这很有可能是梅兰芳的缓兵之计,于是便对梅兰芳死缠烂打。
梅兰芳眼看蓄须也无法摆脱纠缠,只能铤而走险装病。
他请医生给自己注射了伤寒针,这会让他出现发烧、头晕、咳嗽等症状。
一段时间下来,梅兰芳整个人面容憔悴、喉咙沙哑,瘦了一整圈,这才瞒过日本特务。
梅兰芳拒绝了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地演出,他的胡子也一直没有刮去,直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他当天就剃去了胡须,并在两个月后重登舞台演出。
卫士讨论梅兰芳性别,主席指出错误
1949年梅兰芳受周总理之邀回到北京后,他先后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
1949年7月6日,梅兰芳受到毛主席等人的接见。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对于这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成功的伟人,梅兰芳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
“这位戏曲人物不简单,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他就蓄须隐居,绝不为日本人唱戏。这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太可贵了!”
主席曾这样评价梅兰芳。
参加会议期间,周总理询问梅兰芳:“是否可以唱几场戏?”
梅兰芳欣然答应。
得知消息后,主席亲自点了一曲最喜欢的《霸王别姬》。
后来,中央考虑到各地文艺工作者齐聚北平城,是难得一见的盛事,索性便决定让大家都登台表演一个节目,互相之间切磋一下技艺,也算得上是一件喜事。
经过大会组织,一共有35个文艺团体将会登台献唱,而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则是压轴出场。
不过到了演出那天,主席因为工作繁忙迟迟没有动身。
其实,从演出前一天下午开始,主席便一直伏案处理工作,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仍然没有休息。
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同志见状也只能干着急,他很了解主席的脾气,现在劝说主席休息他肯定不会听。
就在这时,李银桥听闻隔壁警卫室的几位战士在争论:“梅兰芳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
梅兰芳这个名号,一般人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再加上他的名字听起来偏向女性化,这就让很多人误以为梅兰芳是名女子。
警卫室的战士们也不例外,大家几乎一边倒地认为梅兰芳是女人。
李银桥闻言,顿时心生一计。
他走到警卫室告诉大家:“主席亲眼见过梅兰芳,你们去问一问主席不就知道了。”
李银桥知道主席喜爱戏曲,料定他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如此一来他的工作就会被打断,也就能出去看戏休息了。
果不其然,当战士们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主席顿时放下了手中的笔。
“以前大家都生活在农村,看不到梅兰芳的戏,只能偶尔通过广播听一听。梅兰芳扮演的是旦角,他是男扮女装的女角戏,男的唱女的,比女的唱的还好。”
主席笑着对众人解释说。
“别说你们没见过梅兰芳,就算在舞台上亲眼看到了他,要是没有懂行的人介绍,你们恐怕也会以为台上的是一个女人呢!”
主席紧接着又说道。
通过此事,主席也再次告诫了战士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凡是都要经过深入调查才能下判断。”
主席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你们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对梅兰芳进行深入了解,仅仅从他的名字、声音、长相来判断他的性别,这当然是要出错的。”
战士们纷纷露出受教的表情,而李银桥却躲到了一旁偷乐。
工作被打断,李银桥正好适时提醒主席:“晚上还有戏曲表演。”
主席闻言欣然出门。
主席听唱《霸王别姬》
当晚,毛主席穿着一件短袖衬衫出了门,一路来到演出场馆。
当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戏曲节目上演时,主席也沉浸在了艺术世界中。
终于,到了梅兰芳的压轴大戏《霸王别姬》。
主席曾多次观赏过这出戏,里面的桥段他非常熟悉,甚至能够跟着哼唱。
梅兰芳一上台,顿时引起了台下的轰动,主席也激动地鼓起了掌。
从舞台布置和演员穿搭可以看出,梅兰芳对这次表演相当重视,不少乐器和配饰都患上了新的。
戏曲开始后,主席睁大了眼睛,目光一直未从舞台上离开过。
同时,主席也将自己深深带入到了角色中。
当项羽、虞姬生死别离之时,主席红了眼眶。
当项羽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豪言时,主席难掩内心的沉重,对着旁边的警卫员说:“我们千万不要学项羽,大家都不要学。”
在梅兰芳出神入化的演绎下,包括主席在内的所有观众无不沉浸到了这段悲壮历史当中。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特地回到舞台进行谢幕,在场众人全体起立为其鼓掌致敬,毛主席更是频频向旁边的人说:“这真是一次艺术水平超高的演出!”
回去之后,毛主席号召党内所有干部都要观看一遍《霸王别姬》,并大笔一挥写出: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以此告诫全党,要吸取项羽骄傲自大的教训,以史为鉴。
经此一曲,毛主席对梅兰芳的推崇更上一层楼,此后主席便成为了梅兰芳舞台的常客。
1951年2月,主席观看了梅兰芳的《金山寺·断桥》。
落幕后主席对梅兰芳说道:“梅先生在服装上也很花心思,你通身白衣,只有额头上一点红缨,银装素裹一点红,非常美!”
梅兰芳听后感动不已,因为这样的打扮是他花费了很多心思才琢磨出来的,但从未有人提及过他的扮相。
这让梅兰芳感受到了主席对戏曲的热爱和尊重,这一刻,二人不光是演出者和观众的关系,更像是一对知音。
结语
毛主席和梅兰芳,本是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人,但都将各自擅长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梅兰芳虽无如此显赫丰功伟绩,但在戏曲界同样也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
建国后,毛主席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梅兰芳则是成为了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带领团队访问世界各国,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华优秀戏曲文化。
从这点上来说,两人似乎又成为了并肩作战、共同致力新中国发展的战友、同志。
虽然他们的革命分工不同,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