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5日,阔别家乡三十二年的毛主席回到韶山老家,乡亲们热情地要为主席接风洗尘,庆祝他这位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游子回家,然而毛主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却当即拍板决定要请乡亲们吃饭。
主席深觉他离家多年,乡亲们对家人又有着诸多照顾,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里,于是便在第二天的晚上,于松山一号楼的餐厅宴请乡亲们,而请客的钱,主席和工作人员要求由他个人出资。
毛主席青年时期
原来,毛主席为革命离开家乡后,在全国各地组织群众进行武装起义,这使得一直走独裁专权统治的蒋介石对其恨之入骨,什么卑鄙的手段都使了出来。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长征时期,再到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所领导的共产党队伍,一路高歌猛进挫败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很多政治阴谋。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一次次的失败,虽然让蒋介石认识到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厉害之处,但是他始终认为战场上的失败不是自己不会打仗。
那蒋介石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毛主席在长沙
迷信的蒋介石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胜利,归功于毛主席祖坟的风水。所以在一系列的斗争之后,丧心病狂的蒋介石先后三次派兵去挖毛主席家的祖坟。毛主席知道后虽然很气愤,但是也鞭长莫及,阻止不了。
毛主席家的祖坟坐落在水滴洞旁边,在韶山的毛氏族人和乡亲们听到风声后,早早就做足了准备,他们将祖坟的墓碑都掀倒埋到地里,又把坟头推平,铺上草皮,将毛主席家的祖坟完全掩盖起来。
最终,国民党军队无功而返,只挖到一些旧地主的坟墓,以此回去应付差事。就这样,国民党先后三次的掘坟行动都以失败告终。乡亲们的恩情主席记在心里,而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情债了。
毛主席
多年不见,乡亲们与毛主席有些生疏,现在又是高高在上的国家主席,自然有些隔阂,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拘谨。毛主席看到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那么这位请不来的客人又是哪位呢?
其实当地的村民们都知道个中缘由,在毛主席的家乡有种习俗,家人们为了让年幼的孩子能平安长大,都会让孩子拜一座形象逼真的“石观音”为干娘,当地人也因此称呼她为“石干娘”,而主席口中请不来的客人自然就是“石干娘”。
毛主席
因为毛主席的风趣,席间的气氛慢慢好了起来,乡亲们纷纷入座。也都开始和毛主席攀谈起来,诉说着多年不见的相思之情以及毛主席年少还在家时的趣事。
毛主席在家乡宴请乡亲们,席间畅谈过往趣事,已经成为国家主席的他又是如何对待家乡父老乡亲们的呢?
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依旧的故乡,这一天也是韶山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离开故乡三十二年,毛主席终于回来了,韶山人民怎能不激动呢?
得知毛主席回来的消息,乡亲们奔走相告,互相传递着这份喜悦。很快,毛主席回来了的消息传遍了韶山冲这个宁静的小山村。
毛主席
毛主席让人找来了公社书记,公社书记来了之后,激动地握着毛主席的手说:“1954年我代表家乡人民去看您的时候,您就说要回韶山看看,乡亲们日盼夜盼,您终于回来了!”
毛主席与公社书记谈了很久,问了很多家乡的情况,并且说:“我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我要请乡亲们吃饭,你帮我通知下。”一边说还一边折手指数着,这里面有毛主席的族亲、有表兄弟、有韶山冲的烈属、有老地下党员,就这样一边说着人名一边数,数了四十多个人。
毛主席请乡亲们吃饭,这自然是让人非常激动的,大家在毛主席的带动下,宴会的气氛慢慢活跃起来了。大家纷纷入座,而又很自然地把主位留给了毛主席,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坐。他将主位让给了他年少时的老师,毛宇居。
毛主席
开席后,毛主席的兴致非常高,他拿着酒杯,一桌一桌的敬酒。一共八桌,没有一桌遗漏。在给毛宇居敬酒的时候,毛宇居激动不已,站起身来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忘记老师对自己的授业之恩,也没有忘记自己在外时,毛宇居对于自己和家人的帮助和照顾。毛主席对家乡人民的关心和热情,大家都看在眼里,主席对大家的尊重和爱护大家也都记在了心里。
这次宴请家乡的乡亲们,桌上的菜都是具有韶山风味的农家菜。毛主席还说,离开几十年,我欠了很多人情债,今天请大家吃顿便饭,希望大家不要嫌弃菜色一般。
毛主席
大家怎么会嫌弃呢,这是无上的荣耀啊。虽然毛主席离开几十年了,现在是国家主席了,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家乡,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家乡的人民们!
乡亲们都沉浸在毛主席宴请吃饭的喜悦当中,至于桌上的有哪些菜,很多人早就忘记了。但是毛主席说的话,敬的酒,却是所有人毕生都难以忘记的。
饭后,毛主席留大家一起拍个照留念,这一刻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天也是他们最幸福的一天。
毛主席
毛主席回韶山宴请父老乡亲,期间在走访家乡时不禁感慨万千,那么主席在家乡还做了哪些事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工作繁忙,毛主席一直没有机会回老家韶山看看。但是每次有家乡的人来北京,他都会热情地邀请家乡来的客人到他那里坐一坐、聊一聊,请他们吃个便饭。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1959年,6月25日,这是韶山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宁静的小山村随着毛主席的回来,马上就热闹了起来。乡亲们纷纷挤到毛主席身边去,想和毛主席握握手,聊几句。毛主席从下车后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已经离开故土三十二年了,再回来,还能看到记忆中熟悉的场景,还能看到一些记忆中熟悉的人。
毛主席在故居前
这些场景和人曾无数次在他思乡的梦境中出现。
他和乡亲们攀谈起来,一路上走走停停,每当看到熟悉的人,都能让主席开心好久。之后,主席又让工作人员找来了公社书记和队长,询问起家乡的情况,询问乡亲们能不能吃饱饭,现在一亩地能收多少斤粮食等等民生话题。
三十二年没能回到家乡,父母去世的时候主席没能在他们身前尽孝送终,现在回来了,又怎么能不去看看呢。
第二天一大早,毛主席就起来了,他要去父母的坟前看看,工作人员叫来了公社书记带路。到父母坟前后,毛主席看着眼前矮矮的小土包久久没有说话。工作人员看没带任何祭奠的物品,于是从旁边的松树上折了一把松枝,递到了主席的手里。
毛主席
毛主席将松圈放到父母的坟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共产党人不迷信,但是生我者父母,不能忘!”
工作人员问主席要不要修缮一下坟墓,主席摇摇头说:“不要修了,保持原样就好,每年清明你们代培培土就行了。”
下山后,又回了故居看看。
故居的陈设还是自己离开时的样子,毛主席走走看看,时不时地用手摸摸自己熟悉又陌生的物品。从故居出来之后,外面聚集了很多欢迎毛主席的乡亲们,毛主席高兴的和大家挥手致意,乡亲们争先恐后的和毛主席握手。最后还在门前和热情的乡亲们合影留念。
毛主席在故居与群众合影
即使思乡情切,但毛主席的工作繁忙,在韶山的行程仅仅48个小时就结束了。在离开韶山时,前来送别的乡亲们跟在毛主席的车队后面,久久不愿离去,直到看不到车队的影子才停下。
毛主席感慨良久,提出要下车走走,于是他下了车走在汽车的前方,夹道送别的乡亲们与主席挥手致意,直至四十多分钟后,主席才重新坐上车离开家乡。
图片源于网络
毛主席一生都在为人民谋幸福,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所有,可再伟大的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他也会近乡情怯。离家这么多年,他的思乡之情一点也不比普通人少,但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只好告别家乡,踏上了伟大而又光辉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