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曹操推荐了一位人才,来担任河东太守,此人在河东太守的位置上是广施仁政、尽职尽责,干得是风生水起,在后世被誉为政绩天下第一,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杜畿。很自然,对于杜畿,曹操是十分满意,对于杜畿的推荐者荀彧,曹操也是由衷的感激。在曹操心中,荀彧不仅自己能干,推荐的人才也个顶个儿的能干,有这么一位能人辅佐自己,那可真是自己的福分啊。
因此,对于荀彧,曹操更是丝毫不吝惜褒奖。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三月,曹操增加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多达二千户。
不仅如此,曹操觉得这还不足以表彰荀彧长期以来的功劳和做出的贡献,于是曹操又写奏章,要推举荀彧为三公(当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之职,而曹操就是三公之一的司空(相当于丞相),也就是说曹操觉得荀彧已经足以和自己平起平坐了。然而这份奏章,再一次被荀彧给扣留了。
而且,这一次,荀彧也不等着被曹操发现了,而是主动通过荀攸转告曹操,说:您这份奏章,我又给扣下了,原因依然是我的功劳,或者说贡献也好,成绩也罢,不足以胜任三公的职位,您过誉了,您的心意我荀彧自是明白,但是我受之不起。
这回曹操这拧劲儿也上来了,不肯就这么放弃,在曹操心中,荀彧就是太谦虚了,以他的功劳以及能力,那是足以胜任的,而且不加封你荀彧为三公,不足以体现出我曹操对你荀彧的信任和认可。就这样,这个军师荀攸就在俩人之间成了传话筒,荀彧就这么来来回回推辞了多达十几次之多,搞得荀攸也是哭笑不得。
最后,荀攸就对曹操说:“明公,我这位叔叔的为人、性格和脾气,我相信你也已经足够了解了,您看,他这么坚决果断地拒绝,您也就别再坚持了,您看呢?”曹操猛一听荀攸这话,先是满脸的不大高兴,但是随着他目光灼灼地死死地盯着荀攸,看着看着,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因为曹操也觉得,这位如此聪明智慧的军师荀攸在这件事上,确实也是无能为力了。被自己固执的叔叔搞得这么尴尬,左右为难,实在也是有些好笑了。
就这样,曹操最终拗不过荀彧,只好作罢。
在同一年的冬季,传来了孙权在南方进攻江夏的消息。虽然孙权没能将江夏郡府攻下,但是掳掠了不少的当地百姓返回江东。曹操敏感地意识到,江东的孙权这是已经从兄长孙策那里全面彻底地接管了江东集团,开始扩充领地,并且把荆州作为他的首要战略目标了。以荆州牧刘表的能力和军备实力,那是不足以与之相对抗的,换句话说,孙权这是要动手和自己抢荆州的地盘了!
于是,曹操再次找到荀彧,表示:“不能再等了,必须要马上动手南征荆州了,再晚,荆州估计就该被孙权那小子抢走了。那么对于南征荆州的战略,文若,你有什么好的策略吗?”
荀彧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如今北方和中原一带已然平定,我们从领土和军事等各方面上都已经足以彰显实力,南方的各个诸侯势力看到我们,自然是心存危机感,知道和咱们对抗已经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了。咱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出兵宛城和叶城一带,暗地里让部队轻装简行,从而出其不意发起突袭。”曹操非常认同这个战略计划,开始着手为南下荆州做准备。
转过年来,到了第二年,建安十三年(207),孙权再一次大举西征黄祖,这一次,孙权大军由吕蒙和凌统水陆并进,直捣夏口城,最终将该城攻克。在破城之前,黄祖见大势已去,赶忙弃城逃跑,匆忙间,被孙权的一个叫做冯则的骑兵追上斩杀。就这样,孙权率大军占领了江夏郡的部分地区。刘表也派出自己的长子刘琦前往江夏接替死去的黄祖继任为江夏太守。
曹操听说之后,愈发觉得南下荆州的事不能再拖了。于是,曹操以张辽为先锋率先南下荆州,屯驻在长社。荆州牧刘表闻讯吓得病倒,并于八月病死。曹操则顺势按照荀彧所谋划的那样,率军直取宛城和叶城一带。但是,在还没来得及执行下一步:轻装简行发起突袭,就收到了刘表的继任者,刘表的次子刘琮的降书。在这份投降书中,刘琮表示,愿意举全荆州之地,率一众文武投降曹操。就这样,曹操兵不血刃地,就将整个荆州轻易地收入了囊中。
如此轻易地就将荆州拿下,此时的曹操那真可以说是心满意足,志得意满了。因为在曹操看来,当时天下已经没有具备足够实力与其相抗衡的诸侯了。江东的孙权,你擒杀了黄祖,父仇已经报了,荆州也已经是我曹操的了,你个毛头小子,还敢跟我恣毛炸刺儿主动挑衅不成?西凉的韩遂、马腾,兵马战力虽然强悍,其实也不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还有那益州刘璋,更是个胸无大志的窝囊货;至于说,那个不值一提的刘备,不过就是刘表的附庸,如今刘表已亡,整个荆州都是我的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看你刘备下一步还能往哪里去?
想到这些,曹操颇有些壮志未酬的感触,在他看来,下一步,拿下江东孙权,攻取西凉和益州,那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儿,一统江山的日子,那是指日可待了。于是,在心中颇有些不可一世的曹操便写信给孙权,邀请孙权“会猎于吴”。那意思就是逼迫孙权,是打是降,你抓紧时间拿个主意,给个痛快话,投降最好,要打,看我曹操二十多万大军能不能碾压你?
然而,后来事情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了曹操的意料。孙权先是和刘备结为了联盟,联合对抗他,随后居然在赤壁一战,以火攻,完成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壮举。一如当年在官渡,曹操战胜实力强大的袁绍一般。
曹操战败之后,留下曹仁负责留守南郡的江陵城,以抵御周瑜所率领的孙刘联军,自己则匆忙地逃回了许都。
曹操原本以为,孙权和刘备的联盟,不过就是为了对抗自己南下的暂时性存在。然而,随后,曹操接到报告,说刘备趁着周瑜和曹仁争夺南郡的机会,打着刘表的长子刘琦的旗号,顺利地拿下了荆南四郡。孙权也因此不敢再小看刘备,竟然在鲁肃的劝说之下,答应将荆州的南郡借给刘备,以巩固孙刘联盟。曹操闻听此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当时拿在手中的笔,不觉间都掉落在地。
这件事为什么对曹操产生这么大的打击和震动?因为在曹操看来,这说明刘备不但有了立锥之地,而且还真正成长发展起来了,并且实实在在地具备了同孙权平等合作的实力,如果说赤壁之战,孙刘联盟,那不过就是为了求生存,两家仓促间暂时临时性的联合在一起罢了。现如今,再重新审视,这种联合恐怕将是持久性的。那样的话,短期内,自己将很难有南下破敌的机会了,一统天下的希望就变得极为渺茫了。
一时间,曹操感受到了强烈的失落感和危机感,他预感到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怕是难以实现了。
于是,曹操这才不得已,将战略目标转向了关中及西凉地区。并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开始对关中用兵。历经半年的时间,曹操终于攻克了由韩遂、马超所统领的西凉联军,平定了关中地区,并于这年十月进军西凉的安定城,并顺利攻克。随后,曹操率军返回京师,留下夏侯渊作为西路军总指挥,负责都督西凉地区的战事。夏侯渊不负众望,他先后败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就此基本平定。
由此,于建安十七年(212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就像当年汉丞相萧何那般。
赢得了如此殊荣,曹操再次审视着南方局势的变化。在他西征关中凉州期间,孙权和刘备的联盟并未破裂,相反,刘备竟然开始放心大胆地前往进攻益州,扩充领地。事态如此发展意味着,南下破局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了。曹操意识到,自己人生的后半程怕就是要和孙权刘备这两个家伙耗上了,而且局面恐怕很难打破、有所进取。
想到这里,曹操不禁是一声长叹,随即不得已这才做出了一个事关重大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真可以说是直接影响着整个曹操阵营的前途走向,尤其对于荀彧来说,那真可谓是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