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迥秀
尚书李迥秀,一向与清禅寺的和尚灵贞十分要好。李迥秀死后过了几年,有一天,灵贞忽然看见两个小吏,带着公文前来抓他。
李迥秀,字茂之,生卒年不详,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初考中进士科,又考中英才杰出科。武则天爱惜他的才能,升其为凤阁舍人,因贪赃获罪贬为庐州刺史。后又贬为衡州长史。中宗继位,入朝,再出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回朝后拜授兵部尚书。五十岁去世,追赠侍中。
仓促间,小吏逼着灵贞上路。灵贞奄奄一息最后死去。他的魂魄来到一个地方,看上去像一座官府。
过了一会,灵贞被人让了进去拜见。府中有一个人,穿着有白色花纹的红衣服。进去后,灵贞质疑,认为自己命不当死。
红衣服说:“弟子们抓错了,高僧应当送回去。”接着让之前抓他的小吏将他送走。
灵贞想沿原路回去,小吏说:“那条路不能走,应该另外选一条朝北的路。”于是告别红衣人,朝北而行。
这条路十分荒凉,不好走,灵贞心里很不高兴。大家走了几十里地,又来到一座府城,建筑十分壮观华丽。
门吏走上前大声说道:“你们可以顺便去见将军。”说完将灵贞领了进去。
灵贞看到一个人,身穿紫色衣服,端坐在厅上,年龄相貌跟李迥秀很相像。紫衣人对他说:“贞公您怎么远道而来了?”灵贞这才知道,面前的人正是李迥秀。
李迥秀将他请上台阶,两人叙旧聊天。临别时李迥秀握着他的手说:“想跟高僧您谈谈我的家事,又不忍心说。”说完落下泪来。
灵贞坚持让他说,李迥秀这才开口:“弟子的香火要灭绝了,没有什么办法。你可以去告诉季友等人,四季按时供奉祭奠,勤快点、丰盛点、干净点。另外为我写一步《法华经》,这是我的愿望。”说完洒泪与灵贞诀别。
灵贞于是苏醒了过来,他把自己所见到的一切告诉了大家。李迥秀几个儿以及季友,平时都很通情达理,于是为李迥秀设斋以及写经。
只有斋损一个人发怒,说道:“妖僧胡言乱语,想要玷污祖先吧!”这之后,他竟然与权梁山等人谋反被诛杀,连累到李家兄弟们四处流窜,最后李家竟然没有了后人。
(出自《广异记》)
崔咸
博陵的崔咸,年少时习惯了清静。他家住在相州,居家常常修葺整理园林。
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北定州、深州、饶阳、安国等地。
有一天夜里,他独自在书斋中,雷雨过后,忽然有一位年龄十六七岁的女子,翻墙进到院子里。崔咸把她抱进室内,问她从哪里来,她却始终不肯开口。
崔咸怀疑她是从别的人家逃出来的,于是把她认真藏了起来,谁知天快亮的时候,这女子竟然死了。崔咸又惊又怕,没敢吱声。
他走出家门来到街巷里,想判断一下女子是哪户人家的。不一会儿,看到有六七个奴仆婢女,穿着孝服边走边说话,好像是在寻找什么。互相说着:“死人都能跑走,何况活人呢?”
崔咸跟在他们身后,问是什么事情,对方回答:“郎君何必要问这些?”崔咸坚持要问,对方只好告诉他:“我家的小娘子,死了三天了,昨天夜里才收殓,被雷电一震,尸体起来出了门,突然就不知去向了。”
崔咸问小娘子的身形外貌以及所穿的衣服,都跟昨晚逃到家里来的那个女子一样,于是就把昨晚的事情说了。
把这帮人领到家里查验,果然就是小娘子的尸体,衣裳和鞋子上都是污泥。小娘子家人感到非常惊异。
他们准备把小娘子送回去安葬,但是尸体太重,竟然抬不走。崔咸赶紧摆上酒祭祀,并开口祷告,这才抬走了。这是天宝元年六月的事情。
(出自《通幽记》)
我是笑古奇今,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别忘了关注和点赞哦,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源源不断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