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胶济铁路首批二十名女职工合影。
1930年,也就是葛光廷到任的这年,胶济铁路管理局招收了第一批女员工。这件开风气之先的事,一时传为美谈,甚至连上海的媒体都有报道。但从时间节点看,这件事显然与葛光廷无太大关系。而在此之前的委员长分别是颜德庆和萨福均,无论出于何人的灵感乍现,都不足为奇,因为两人均有西学经历,见过世面。
1930年7月3日,《上海画报》首先刊登了《胶济铁路试用女职员》一文,从中可以了解到胶济铁路招收女职员的情况:“我国女子职业,近来虽称发达,然吾人所见者,除少数之机关外,亦只游戏场和舞场等数处而已,安得执是以为女子职业发达之特征耶?倾闻胶济铁路将于最近期内雇用女职员,举凡售票、司帐等事均由女职员充当。该路当局并在青岛设立考试办事处,已于日前考毕,报名者达七十余人,能录取者亦占半数,闻录取之后,即派往各站,稍为练习,即可正式任用。闻该路以此举在中国尚属创闻,未悉成效如何。倘工作满意,将来尚可增用若干人,是亦女子职业前途之福音也。”
半年后,青岛《图画时报》刊载了青岛通讯社记者赵鑫兮所拍摄的胶济铁路管理局首批女职员合影,与《上海画报》社的文字报道互为印证。
胶济铁路首批女职员共招录二十人,赵鑫兮的镜头将她们凝固成了胶济铁路历史中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惊艳一幕:卢和辉(江西南唐人 1900年)、陶兰孙(山东历城人 1904年)、林惠民(福建人 1904年)、余浥(湖北湘阴人 1905年)、鲍泽蕙(山东长山人 1906年)、丁性兰(山东平阴人 1906年)、萧牧湘(湖北武冈人 1906年)、伍中卓(江西南康人 1906年)、楼杏易(浙江杭县人 1906年)、刘竹青(山东潍县人 1907年)、于世风(山东即墨人 1907年)、姜冠英(山东蓬莱人 1907年)、周拯(湖北罗田人 1908年)、郭明文(山东冠县人 1909年)、邵素华(山东胶县人 1909年)、李祖麟(福建霞浦人 1910年)、李淑芹(山东潍县人 1910年)、陈毓慧(福建闽侯人 1911年)、李杏如(云南晋宁人 1911年)、李淑蓂(山东潍县人 1912年)。
有记载,胶济铁路管理局专门成立了练习员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首批女职员的招录,可见重视程度之高。审查委员会成员分别是,管理局委员陈延炆、总务处长钱镛、工务处长蔡国藻和车务处副处长谭书奎。1931年2月份,这批女职员先后接到了录用通知。但由于她们分布于全国各地,迟至当年6月份,才陆续来到胶济铁路管理局报到。
从有关资料,我们能够追踪到这些女职员的蛛丝马迹。“鲍泽蕙以练习员的身份入职会计处综合课”“林惠民、李淑芹也被派到了会计处综合课”“姜冠英、邵素华分派到了会计处检查课”“总务处机要课任职的陈毓慧、总务处文书课任职的李淑蓂、总务处编查课任职的丁性兰”……
青岛学者王帅更是找到了鲍泽惠的后人,因此也披露出更多信息,“1930年3月,鲍泽惠……成为胶济铁路第一批女职员”“1931年4月,鲍泽蕙的丈夫王大年也入职胶济铁路”“1937年8月19日……鲍泽蕙与胶济铁路大部分职员一样,被资遣离职疏散”。当得知丈夫流散到兰州时,“鲍泽蕙离开周村,带着五个儿女到了济南,然后经徐州、蚌埠、界首、洛阳,出潼关,过西安,到华家岑,直奔兰州而去……历时五月终于到了兰州”“鲍泽蕙也在西北公路局财务处找到了工作”“1953年,鲍泽惠因病退职。”“1961年1月14日,鲍泽蕙去世,时年56岁”。(王帅《胶济铁路风物史》)
从鲍泽蕙的人生经历,可以真实地体悟到胶济铁路首批女职员的人生况味。在对视一个个鲜活的面庞时,会让人既感叹于她们的幸运,更伤感于生命个体在时代狂飙下的渺小与困顿。但无论怎样,这二十名女职员所留的一抹亮色,为那个灰暗的年代平添了些许温暖与感动,也为历史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当时,青岛《民言晚刊》曾刊出《女职员—周咏》,有“周期恰好又逢三,如日方中夜未阑。兰桂欣欣生意满,半开时际耐人看……”
她们去矣久已,却宛若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