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书屋主人
中南大进军已经有林总,为何中央还要派叶帅到华南?
叶剑英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
一、叶剑英。
【史料1】1949年10月初,叶剑英和陈赓指挥广东战役,14日解放广州。他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等职务。
同时期的林彪。
【史料2】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5月兼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书记。6月率野战军主力渡过长江,先后指挥了宜沙、湘赣、衡宝、广东、广西、海南岛等战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湘、鄂、粤、赣、桂5省。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1950年6月参加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后,即举家迁到北京。因病开始脱离工作进行诊治。同年10月经中央批准,再次赴苏联就医。1951年回国后住进毛家湾,仍以休养为主
毛泽东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
【评论】二位元帅的交集和工作侧重点。
这一时期,是叶帅、林帅南方“二龙治水”。但是,各有侧重。精谋善战的林总重点在指挥打仗,躺在担架上发号施令。而叶帅一方面在林总身体健康不允许的情况下,协调指导军事工作,重点在剿匪斗争、经济建设、民主改革以及广州的市政建设等各项重大工作。军事工作方面叶帅起的作用也很大,例如,1950年2月,他主持制定解放海南岛战役的作战方针和战役计划。并协调安排专门人员赴港购买渡海机帆船的零件。渡海就是靠船啊!5月1日,在中央军委、林总叶帅指导下,邓华、韩先楚挥军渡海胜利解放海南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1950年春开始,叶帅在领导广东省的土地改革中,根据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同广东省的实际相结合所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政策,注意保护华侨和民族工商业者的利益,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他还曾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亲自领导开拓了我国橡胶和热带作物的生产事业。
1954年10月,叶剑英回到北京。
二、回到问题本身。结论。
中南大进军,有林总,还又派叶帅,是中央统筹全局、未雨绸缪体现。
——林总身体不好,实在不行前线还有叶帅坐镇。而且,军事统战,经济建设,民主改革是叶帅的强项,这方面的重要性比军事工作相比,从长远看,更为重要。
——在林总回北京养病期间的近四年时间里,其中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代书记等职务都由叶帅代理。
——军事统战方面,只略举一例吧,就是粤军将领吴奇伟起义。熟悉红军长征历史的人,对吴奇伟这个名字不陌生,这是一位追击红军的急先锋。在国民党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吴奇伟想联络粤军将领起义,但是又心有疑虑。请教老长官张发奎,张告诉他,你一定联系叶剑英。因为北伐战争时期,张发奎为铁军第四军军长,叶剑英为参谋长,吴奇伟为部下。结果,在叶剑英妥善安排下,吴奇伟1949年5月在广东东江地区率部起义,同年吴奇伟作为华南解放军代表之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由此可见叶帅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附 吴奇伟简介
吴奇伟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北伐名将、抗日名将。
吴奇伟(1891年—1953年7月10日),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北伐名将、抗日名将。
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毕业。[1][2]北伐战争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六团参谋长、第三十四团团长、第十二师师长、第四军军长。1937年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在上海嘉定、罗店一带前线,在大场与日军浴血奋战三昼夜,歼敌数千,其部队第四军因此获得“铁军”称号,吴奇伟也获得了“抗日铁军之母”的称号。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前敌总指挥、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等职,先后在粤赣、湘鄂等地对日作战。先后指挥万家岭战役、鄂西会战等取得大捷,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抗日战争胜利后获颁抗战胜利勋章。
抗战胜利后,历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武汉行营副主任、华北“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广东绥靖公署副主任等职。1948年任民革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5月在广东东江地区率部起义,同年吴奇伟作为华南解放军代表之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大学董事长等职。曾参与编纂《第四军纪实》。1953年7月10日,病逝于北京,骨灰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书屋主人,研究历史,文章原创,以文会友)
——作者书斋名为“霞满天书屋”,自号“书屋主人”,点击关注,可以看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