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41年一天的傍晚,一队追击敌军的士兵来到了一个叫马陵的地方。将士们抬眼望去,只见四周道路崎岖狭窄,小路两边树木错落、杂草丛生。忽然间,路边一棵被砍去树枝,且被剥去树皮的大树跃入了他们的眼帘。借着黄昏的微光,士兵们发现树上似乎还隐隐约约刻着一行字。
带队的将军大声命令士兵点起火把给自己照明,就在他伸长脖子定睛想把树上的字看个究竟的时候,四周猛地杀声震天,箭如骤雨,士兵们顿时惊恐失措、人仰马翻、乱作一团。稍稍缓过神来的将军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自知智穷兵败,回天无力,不禁拔剑仰天长叹:“遂成竖子之名。”随后在悲愤与羞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是战国时期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的场景,对阵的双方是齐国和魏国的军队。当时齐国的主帅是田忌,军师是孙膑;魏国的上将军是太子申,主将是庞涓。战争是以魏军落入齐军的伏击圈大败,庞涓在刻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大树下自杀而告终。
那么,树上的字从何而来?庞涓口中的“竖子”指的又是谁呢?这还要从马陵之战的起因说起。
01
“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当时是七个国家中最弱小的一个。魏国觉得韩国软弱好欺,于是举兵进犯。韩国势单力薄,无法抵挡魏国猛烈的进攻,不得已向齐国的齐威王求救。齐王答应了韩国的请求,派田忌挂帅,孙膑为军师领兵救韩。
在孙膑的谋划下,田忌率领军队直扑魏国国都大梁,迫使魏军从韩国回撤自救。在与魏军周旋的过程中,齐国军队率先进入魏国境内纵深地带,从韩国回撤的魏军紧追其后。孙膑在仔细研究了敌我的优劣势和战场的形势后,想出了一条妙计以迷惑魏军。
战国时的齐国是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诸侯国,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远胜于其他几个以农业为主的诸侯国。因此,齐国人大多不愿意当兵,更不愿意打仗。于是,在其他诸侯国老百姓的眼中,就留下了齐国士兵胆小懦弱,站斗力不强的印象。
孙膑针对魏兵蔑视齐军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减灶计”的战略。在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孙膑命令将士们先砌10万个灶头,第二天把灶头的数量减到5万个,到了第三天再减到3万个。
魏军一路追击齐军,发现齐军的灶头数量一天比一天少,魏国的将军庞涓以此断定,齐国军队斗志涣散,士兵逃跑现象严重。于是果断决定扔下行动缓慢的步兵大部队和各种辎重,自己率领兵强马壮的骑兵精锐日夜兼程,追赶田忌和孙膑率领的齐军。
经过三天的快马加鞭,日夜兼程,魏军终于在第三天的日落西山时分来到了马陵。结果让庞涓始料不及的却是,他和他的骑兵中了齐军上万人的埋伏,不仅功亏一篑、让自己丢了性命,还以自己的完败成全了孙膑,让他威名远扬。
02
庞涓看到孙膑让人在树上刻的字后,临死前的那句“遂成竖子之名”,除了悔恨交加,似乎还充满了心有不甘;而孙膑料事如神,非要置庞涓于死地而后快的做法,仿佛也暴露了他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某个秘密。
其实,庞涓和孙膑是同门师兄弟,据传他俩都师从于隐士鬼谷子学习兵法。学成下山后,庞涓深知孙膑比自己技高一筹,如果留着孙膑这样的高手游走于江湖,自己将很难有出头成名之日。于是,庞涓就想出了一个恶毒的方法以除掉孙膑这个心头大患。
庞涓在魏国谋到职位后,把孙膑骗到魏国并设计陷害了他,最终孙膑被刮去了膝盖骨,成了一个无法行走的残疾人。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才终于逃出魏国,投奔齐国。在齐国,孙膑拜于贵族田忌的门下,并通过”田忌赛马”这件事令田忌刮目相看,逐步得到他的提携、举荐,再后来获得齐威王的重用,成为齐国的军师。
庞涓本以为使用卑劣的手段废了孙膑,一个残疾人纵然有满腹的雄才大略也无法施展,没想到机关算尽却误了自己的性命,最终羞愤交加自刎于孙膑的眼前。
孙膑对庞涓的深刻了解,正是基于同窗数载加上在魏国的惨痛经历,以及这些年双方正面或侧面的交锋。于是他才针对庞涓高傲自负的个性一步步诱敌深入,最终在马陵一战成名,也借机报了自己的深仇大恨。
马陵之战是战国争霸舞台上标志性的一战。此战的结果,魏国不仅损兵折将,连主帅太子申都被齐国俘虏成了阶下囚。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战国的霸主地位。而齐国挟胜者之威,在群雄争霸中处于暂时领先的地位。
03
孙膑在马陵之战中采取的战略,正是他在《孙子兵法》的《计篇》中所阐述的计策:“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意思是说,用兵打仗是一种变化无常之术,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欺骗迷惑敌人。即便能打也要装怂,要装成不能打的样子;即便想要打了,也要装成根本不想打的样子。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孙膑在马陵一役中所使用的“诡道”真是非比寻常。“减灶计”无常的地方就在于: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倾其所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长处,想方设法避开自己的短处;而孙膑却恰恰跳出了这个思维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充分利用别人眼中齐国军队胆小懦弱,战斗力差的弱点来大做文章,最终成功地迷惑诱骗了庞涓,使其惨败于马陵。
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他人的劣势来制定计策的人并不少见,而孙膑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敢于和善于利用自身的弱点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前面我们提到过,孙膑是通过“田忌赛马”中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田忌的赏识。实际上,孙膑在赛马这件事上给田忌出的计策,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孙膑思维方式的独特性。
在赛马时,田忌和齐威王一直都遵循着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的惯例;而孙膑却暗中独辟蹊径,打破了这个不成文的游戏规则,掌握了比赛中的主动权。他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三局二胜,终于让屡败屡战的田忌赢得了比赛以及丰厚的奖金。
叔本华说;“世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从孙膑这样具有超人胆识的一流军事家、谋略家身上,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智慧,更是突破思维模式,打破游戏规则的方法。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认知的过程,愿我们都能挣脱无形的思维枷锁,少一些习焉不察,勤于多维度的深入思考,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成长性思维的终身学习者。
作者:猫眼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