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唯一一个葬在八宝山的军阀

2020年01月23日15:00:22 历史 1961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特殊的军阀,他出身少数民族,参与过帮会,武艺高强,曾赤手打败挑衅的法国拳师,自此仕途飞黄腾达,并成为一省主席。

说是军阀,他又不爱惜羽毛,花费大量军力财力支持抗战,成为真正的抗战英雄,他就是龙云。

龙云是云南昭通的少数民族人,母亲生他的时候,曾经梦见有条巨蟒盘踞在房梁上,颇有点曾国藩当年出生的味道。


龙云:唯一一个葬在八宝山的军阀 - 天天要闻


虽有天降异象,但生活却并不易,龙云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私塾读过几年书后,不得不弃文从武,加入哥老会变成了社团人员。

辛亥革命以后,龙云和同乡邹若衡、卢汉投身滇军。因为表现优异,1912年他们三人被送入云南讲武堂培训,毕业前夕,因为一次偶然事件,龙云走上了仕途腾达之路。

喜欢看电影的同学都知道,近代总有一些作死的外国拳师来中国捣乱,自以为天下无敌,叫嚣着要一人单挑东亚病夫。龙云当年在云南就是碰到了这样一位法国拳师。而且真实的历史居然与所有武打电影的桥段雷同。

这个法国人要求云南都督唐继尧在讲武堂设擂三天。第一天,但凡上场较量的人,无论是讲武堂中练过武的教官,还是江湖上卖艺的好汉,都被法国人轻易打翻在地。

到了第二天,就没什么人再敢上台比试了。第三天,法国人本以为胜券在握,谁知道来了个只有一米六几的小个子,脸上黝黑,穿着一双草鞋,正是龙云。

两人先是交手几个回合,龙云挥拳击打在法国人手臂上,那法国拳师顿感剧痛,仿佛是被棍棒敲打一般。法国人以为龙云身上藏有暗器,当即要求搜查。

龙云为表明清白,索性脱掉衣服,赤膊上阵。二次开战,龙云飞起一脚,正中拳师。这个法国人倒地好几分钟才艰难爬起身来,垂头丧气地走了。


龙云:唯一一个葬在八宝山的军阀 - 天天要闻


这段力战洋人的光辉历史,龙云自己很是骄傲。直到1954年,他还“边讲边比划给大家看,个子虽不甚高,壮健胜过常人,七十高龄仍纵跳如猿。”

打擂事件结束以后,云南都督唐继尧知道了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所以当龙云1914年从讲武堂毕业时,唐继尧提拔他到昭通独立团当了个排长,龙云自此成为唐继尧的亲信,迈出了自己事业的关键一步。

后来,龙云发动二六政变,推翻了唐继尧的统治,又在与胡若愚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并正式出任云南省主席,成为新一代云南王。


龙云:唯一一个葬在八宝山的军阀 - 天天要闻


龙云主政云南后,在兴办企业、推动税制和金融改革之余,还注重发展教育,建设出了名副其实的“新云南”。龙云的改革措施,增加了云南的财政收入,为自己割据云南打下了经济基础。

龙云虽然是旧军阀,并躲在自己的地盘里建设属于自己的小王国,但对抗战他却没有置身事外。抗战开始后,龙云拔出六个旅和十二个团的兵力,组建了第六十军,出滇抗战。

1938年4月,六十军奉命参加徐州会战,血战台儿庄,伤亡惨重,战后三个师仅能整编成一个师。不久,龙云又组织了三个军,动员二十余万人参与抗战。

龙云为抗战做的另一大贡献是修建滇缅公路。龙云在资金、技术、设备统统缺失的情况下下达筑路令,先后调集民夫几十万人,全靠肩挑人扛,仅用了八个月时间,就修建成九百多公里的公路,让中国不至于被日军孤立。

英国《泰晤士报》对这个奇迹惊叹不已,评价“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的时间内做得到”。

春秋无义战。民国的军阀混战同样不是义战。但龙云因为两件事情可以被认为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也正因如此,龙云也成了军阀中死后唯一葬入八宝山的人。(九江财经)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