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毛主席要让余秋里离开部队呢?离开部队的余秋里又干得怎么样呢?
石油,命脉!
世界工业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石油立国的理论。不管你承认不承认,20世纪以来的世界,是石油将人类引向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任何一国的领袖谁忽略了对“地球之血”的重视,谁就无法驾驭代表现代文明的本国工业社会的前进巨轮。
而纵观世界历史,美国这个新兴的帝国离不开两个字:石油!
中国最早有人预见石油的重要性:沈括。他曾经这样说:“鄜、延境内有石油……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沈括
但到了日后,中国却在石油工业上成了后进。毛泽东自然也是重视石油的,但他建立的新中国没有任何石油工业发展的底子。中国百姓管石油叫“洋油”,这深深地刺痛了毛泽东的内心。中国人必须发展自己的石油工业,必须!中国工业也必须摆脱“洋油”,工业之血决不能把控在别人手里!
于是在宣布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十八天,便以中央人民政府的名义签发了成立国家燃料工业部的命令并亲自提名资深工业革命家陈郁为部长。第二年该部就设立了石油管理局。
1952年8月,毛泽东又签发命令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李四光尚在回国的路上就被毛泽东任命为部长,急切心情可见一斑。
1958年的一天,毛泽东与周恩来在丰泽园谈了两个多小时,内容已不得而知。但后来有记载的史料使我们获得了一个可靠的推测:二位共和国的伟人一起研究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基本上是一个主题:中国的石油问题和中国石油部部长的人选问题。
石油工业部早已经于1955年建立,但到目前还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于是心急如焚的毛泽东决定换将了。
“你是不是不愿意脱军衣啊?”
1958年“立春”后的一个平常日子。午后时分,一辆天蓝色的轿车悄然停在丰泽园门外。轿车里走出来一位面容坚毅的将军,肩膀上两颗将星熠熠生辉。
再仔细一打量,将军左侧的衣袖空荡荡的。原来正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余秋里,他的左臂在长征中因负伤被无奈截去了。他此时眉头紧锁,毛主席紧急召见,不知有何要务。
进屋后,余秋里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主席,我来啦!”坐在沙发上抽烟的毛主席微微仰起头:“好,是余秋里同志!”接着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余秋里坐下后,毛主席开腔了:“总理和彭老总推荐你当石油部长,听说你有些想法喔?”
余秋里
“主席,我是怕石油部长这个担子受不起嘞!”余秋里回道,“主席,我们的高级干部多得很,您随便挑哪个都比我强嘞!”
其实,毛泽东对眼前的人出任石油部部长不是突然心血来潮。一两个月前的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筹备会上,当他询问周恩来关于石油部长人选确定了没有时,听周恩来说准备调余秋里时,毛泽东就已经点头说:“行,这个同志行。”
毛主席抽着烟,沉默了一会后,突然问道:“你今年多大年纪了?”“43岁。”余秋里正襟危坐回道。
“你年轻嘛!这搞经济、搞油其实跟打仗也有些一样,既要有战略思想,又要有不怕敌人、勇往直前的决胜精神。哎,秋里同志,你说对不对?”
毛泽东说着说着,忽然看到了余秋里肩膀上的将星,仿佛明白了什么。于是对余秋里说“你是不是不愿意脱军衣啊?”于是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在毛主席的循循善诱下,最终余秋里接下了这副重担。
石油部长
担任石油部长后,余秋里与几万无数石油工作者们共同战斗,按照毛泽东思想和党的优良传统,为中国根本改变依靠“洋油”过日子的情况,为国家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余秋里就任的那一年,“大跃进”就开始了。石油部也在“大炼钢铁”的社会需要中提出了更加宏伟的目标——一吨钢一吨油,开始了和冶金部的竞赛!这从后来来看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但在当时却也客观上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大发展。
在这一年,四川传来了好消息:继龙女寺2号井喷油后,12日南充3号井又见油喷,日产达300吨!16日,蓬莱1号井也出现喷油,日产100吨。三井所处三个构造,相距200多公里,这意味着石油部上下盼望已久的“大油田”就在眼前出现啦!
石油部立马组建了川中石油会战领导小组,组长康世恩,是石油部副部长,一位对中国石油工业贡献极大的干部。“余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旗帜。
康世恩
接着,以此为前哨的新中国第一次石油会战打响了。一时间,来自共和国几支石油主力部队的勘探队分别从玉门、新疆和青海的油田上挥师“天府之国”。嘉陵江畔的川中土地上,一百多台钻机,在七条地质构造上威武雄壮地摆开战阵。而康世恩下达的命令是:必须在已经见油的南充、蓬莱镇、龙女寺三个地质构造上迅速拿出20口关键井,作为整个会战前的勘探主攻任务。
而自1952年奉中央军委之命改编为石油工业第一师的原57师也在松辽盆地有了发现——大庆附近地区有石油!1959年9月,在大庆地区发现石油资源以后,余秋里亲自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大庆石油会战开始了。
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组织了人员自带设备,国务院一些部门人员、退伍的解放军战士和转业军官,以及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组成的石油大军进入东北松嫩平原,展开了石油大会战。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探明了面积达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力,生产原油1166.2万吨。
余秋里与石油工人们
此后,全国各地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石油会战,为中国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摆脱“洋油”提供了前提。余秋里等中国石油工作者一代人吃了两三代人的苦,才为中国工业日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结语
1964年12月至1970年6月,余秋里调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兼秘书长,领导中央“小计委”工作。此后,他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委主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为维护特殊时期的国家稳定和改革开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时,1999年2月3日11时24分,余秋里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结束了他为人民奉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