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公安部副部长,却享受正部长待遇,六个子女无一人因此从政

2022年09月29日05:26:16 历史 1788

党有这样一位领导干部,身带残疾却自强不息,投身革命后一路历经千难万险,始终坚守信念。特殊时期他正气凛然出手保护多名遭受迫害的同志,与反革命势力坚决斗争。

那么这个人是谁,他究竟有过怎样的人生经历?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桑,感受他跌宕起伏而又光辉灿烂的人生。

他是原公安部副部长,却享受正部长待遇,六个子女无一人因此从政 - 天天要闻

01出生贫苦

1917年于桑出生在四川的一户农家。原本就家境贫寒的他,出生还带有残疾,腿脚不太方便。周围的邻居都劝于桑的父母把他扔掉,但骨肉亲情怎能割舍,就这样一家人在一起熬到了他8岁。那一年父亲去世,于桑只好去庙里打工,挣点小钱,养活自己。

1931年于桑离开家乡,去镇上的米铺当学徒。在这里他接触到了革命思想,明白此刻自己正在遭受店主的剥削,在反复考虑后他决定加入红军队伍,至此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1935年于桑正式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是原公安部副部长,却享受正部长待遇,六个子女无一人因此从政 - 天天要闻

02经历艰难

众所周知,普通战士们走长征路都很艰难,更不要说腿脚不方便的于桑了。跟随大部队过草地时,于桑患上了疟疾,整个人脱水严重,身上没有一点力气,根本无法走路。哪怕这样于桑还是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信仰,挺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坎。最后硬是靠着战友们一把水,一点面的帮助,生生走到了陕北。

1936年8月,张然和同志需要警卫员,于桑就被调到他那里。从那时起,他开始结缘警卫工作,多次在侦察中破获敌人的情报,歼灭土匪,也为日后的公安工作打下了基础。建国后于桑跟随部队进入川渝,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作为国民党的重要战略城市,重庆仍然充满了危险,很多隐藏在地下的残余敌人仍旧在搞破坏。于桑在担任公安局局长期间,大力着手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常常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搜集情报,破获了不少国民党中统特务案件。还对耸人听闻的渣滓洞和白公馆进行了处理,释放相关人员,使重庆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他是原公安部副部长,却享受正部长待遇,六个子女无一人因此从政 - 天天要闻

1955年于桑被调往北京,1964年担任公安部副部长,在此期间他参与制定我国多部公安、交管相关的法律法规。特殊时期,于桑坚守信念和党性,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保护了一批革命老同志,免遭迫害。然而战斗在一线,难免会受到冲击,他本人也被诬陷为‘黑公安’还逼迫他攀扯构陷中央领导人。但于桑丝毫不为所动,坚决与反革命作斗争,无论怎样威逼利诱他就是不妥协,最终被下派到农村参与劳动改造。

1976年党中央为于桑进行了平反,他又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接下来的日子,于桑继续工作在公安干线上,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于桑去世,享年91岁。

他是原公安部副部长,却享受正部长待遇,六个子女无一人因此从政 - 天天要闻

03奋斗靠自己

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的于桑,和很多人一样淡泊名利,他始终教育自己的6个子女要自立自强,不要想着可以搞特殊,凡事靠自己,爸爸不会动用权力给你们找工作的。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孩子们也很懂事,纷纷各寻出路,没有一个需要父亲替自己操心,也没有谁进入公安系统工作。

可以说我国第一代革命家们,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所追寻的事业无比忠诚,他们奋斗在国家和人民最艰难的时期,永远忠于事实,内心存粹,凭借坚定不移的信念奉献了一生。而于桑同志则用自己的表现,向大家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韧。他虽然双腿畸形,但从未抱怨丧气。在接触到红军的宣传后,一心投身革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于桑都没有选择放弃离开队伍,意志如此顽强,确实让人佩服。对于今天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珍惜当下,铭记他们的付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2025年清明假期陕西消费市场购销两旺 - 天天要闻

2025年清明假期陕西消费市场购销两旺

4月7日,记者从陕西省商务厅获悉,2025年清明假期陕西消费市场购销两旺,商品零售和餐饮消费稳步增长,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根据商务部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全省570家零售、餐饮样本企业销售额4.74亿元、同比增长7.48%。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4.49亿元、同比增长7.77%。20大类商品中15大类实现正增长,家电、汽车...
黄种人,西方的野蛮游戏下的洗脑称呼? - 天天要闻

黄种人,西方的野蛮游戏下的洗脑称呼?

白种人干的事多半很龌龊,黄总人干的事总以道理为先。当我说这话,你可能不会质疑,为何我说黄种人,你也会想到自己。所以,为什么会有黄种人这种说法,为什么中国人还不生气?为什么很多中国人看起来比很多白人更白,但白人们却依然称呼我们为黄种人?
国家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被查,毫无底线,决不轻饶! - 天天要闻

国家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被查,毫无底线,决不轻饶!

纪委同志对贪污行为的每一次精准打击,都如同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让心存侥幸者胆战心惊。这是向全领域昭告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任何妄图通过贪污中饱私囊的行径,都躲不过正义的制裁。在全力营造的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里,贪污分子毫无立足之地,必将被正义的
【春秋076】齐桓公老年痴呆宠信奸佞,自己惨死国家随之大崩盘 - 天天要闻

【春秋076】齐桓公老年痴呆宠信奸佞,自己惨死国家随之大崩盘

齐国严重内乱,在一年前就有征兆,而且这个征兆咱们后世的人根本看不懂。鲁僖公16年春,即前644年天降陨石,有五颗陨星落在宋国。又有六只水鸟,飞过宋国都城遇到大风,在空中倒行,宋人认为是异象。王室的内史聘问宋国,宋襄公问内史,我们国家的异象是
一个女人最好的精神长相,不是出众的颜值,而是这3个字 - 天天要闻

一个女人最好的精神长相,不是出众的颜值,而是这3个字

《人生得遇苏东坡》【中】 意公子 著有网友说,在他人生最低谷时,是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治愈了他。还有人说,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将他从极度悲伤的情绪中拉了出来。然而,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这种恬淡的处世态度。
《庆余年》大结局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 天天要闻

《庆余年》大结局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庆余年》的大结局是否真的称得上最佳?最近,我又重拾《庆余年》,还读了一部以唐玄宗与安史之乱为背景的网文,越读越觉得,《庆余年》的大结局,堪称最佳!在《庆余年》的世界里,太后、皇后、公主、庆帝、太子、二皇子、秦老将军、陈萍萍这些庆国高层人物
1966年的中国: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 - 天天要闻

1966年的中国: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组拍摄于1966年的老照片。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1966年,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