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49年,第四野战军从东北一路长驱直入,解放南方各省。
当第四野战军的兵锋直抵深圳河北岸时,远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西方政客、股民们都满怀焦虑:距离香港被解放还有多久?
就在西方以为香港即将被革命浪潮席卷时,毛主席却忽然下令解放军停止进攻,并且与英国达成有关香港的三条规矩。
那么,毛主席为何不一鼓作气,解放香港呢?这三条规矩具体是什么?
二战结束后,中国与光复香港失之交臂
1945年9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阔别祖国近50年的台湾,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然而,当战败的日军撤离香港时,取代旭日旗的,却是日不落帝国红蓝白相间的“米字旗”。
中国在二战后为何错失了收复香港的契机?
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骤然提升,就连一向歧视中国的法、美等西方列强,也都不由得对中国刮目相看。
除了被日本占据的台湾之外,被法国强占的广州湾、英国霸占的刘公岛相继重归故土。
蒋介石十分希望收回被满清王朝割让的失地。
开罗会议等外交场合上,他派遣的中方代表不止一次向英方表达了收复香港的意愿,英国虽然拿出了愿意归还中国刘公岛等租界态度,却始终对香港租界死咬不放。
香港在当时不仅是英国远东舰队的停驻地和桥头堡,更扮演着亚太地区经贸中心的重要角色,被称誉为“日不落帝国的东方明珠”。
如此重要的一块土地,英国自然不愿意轻易归还给中国。
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多次在香港问题上疯狂叫嚣:“如果蒋介石想要香港,就先和英国的航母舰队过招!”不愿与英国舰队一战的国民党军只好知难而退。
但对于蒋介石来说,比收复香港更重要的是获得内战的胜利。
这样的想法,注定了蒋家王朝无法完成收复失地,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解放军兵临城下,毛主席为何与英国约法三章
拒绝蒋介石收回香港的请求后,英国自以为对远东殖民地再无后顾之忧。
但是,英国显然打错了如意算盘——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
次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准备解放南方各省。
在此期间,解放军还同英国皇家海军发生过一次短暂的交手——1949年4月20日爆发的紫石英号事件。
渡江战役前夕,我党曾多次警告外舰及早撤离,如果阻碍解放军的渡江计划,一切后果将由外方承担。
美法识趣地撤离舰船,头铁的英国紫石英号在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当天,依旧横在江面上,甚至将炮口调转至长江北岸,这一举动无疑是对解放军的挑衅。
这对于解放军来说,无疑是赤裸裸的挑衅。
解放军三野特种兵纵队的炮兵部队,立即调动6门75毫米和105毫米口径不等的榴弹炮,对紫石英号进行反击。
解放军如同霹雳暴雨般的打击袭去,被击瘫的紫石英号只能竖起白旗。
消息传到英国后引发轩然大波,许多英国人悲观地认为:中英两国难免一战。
1949年,解放军兵锋直抵香港对岸的深圳,英国国内恐慌的情绪几乎到达顶峰,
在不少英国的政客、股民们看来,如果解放军长驱直入,进入香港,不仅英国的远东据点将被连根拔起,就连香港自由港的金融财富也将荡然无存。
那么,英国在当时是在香港是否有跟解放军一战的实力?
据英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英国于香港驻扎的部队,包括步兵营和廓尔喀雇佣军营,总计人数在5000-8000人之间。
此时,英军在香港的兵力显然无法跟第四野战军相抗衡。
更重要的是,即便英国有心与解放军一战,二战后英国国内的反战、厌战情绪,也让英国艾德礼内阁捉襟见肘。
就在英方因香港的危局感到空前紧张之际,毛主席却下令可以暂不解放香港,并向英方提出约法三章:
其一,香港不能作为反对新中国的军事基地;其二,英方不得在香港从事破坏新中国信誉的活动;其三,英方需要保护在港华人华侨的安全。
虽然毛主席在1949年10月向英国提出的这“约法三章”,让英国人摸不着头脑,但考虑到面对解放军将毫无胜算,英国政府选择接受。
很多人至今弄不懂毛主席做法的原因,其实里面蕴藏着大智慧。
结语
毛主席之所以没有立即解放香港,跟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关。新中国所处的外交环境尚不明朗,不少西方国家对中国仍充满敌意。
如果解放军贸然解放香港,不仅会与英国交恶,甚至会遭到西方国家的集体封锁。
毛主席选择在和英国“约法三章”的情况下保留香港,避免中英关系陷入低谷,更为当时可能遭受西方封锁和包围的新中国,留下了一扇窗口。
事实也果如毛主席所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西方集体对中国开展经济封锁。
此时的香港,成为了中国为数不多的外贸沟通渠道,有不少来自台湾、美国的爱国人士,也是通过香港中转,平安返回中国大陆。
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收复香港的时机成熟后,才开始与英国开展谈判,最终促成了香港在1997年以和平的形式顺利回归。
参考文献:
中共安徽党校:毛泽东处理香港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环球网:毛泽东曾预言香港问题:将来可协商解决
中国日报网:回望来时,展望未来:香港,2021年3月30日重新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