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往事书:寇马进神庙掷杯筊
赣州
据说在中国宋朝时,在兴国地区的江口镇,有一座庙名为富池庙,是供奉吴将军甘宁的神祠。
神祠以灵验闻名,路过舟船上的人不敢不前去拜祭,在神祠中所举行的用牲畜进行祭祀的仪式没有一天间断。
在宋高宗赵构建炎年间,有一个大盗寇叫做马进,有一天,马进从蕲(音齐)州、黄州地区横渡长江,来到神庙用投掷杯筊的方式提出请求,希望能得到神灵允许,想要在兴国地区屠戮人民,神灵不允许,一而再,再而三,皆是如此,马进怒道:要是得到胜筊我也要屠城,要是得到阳茭我也要屠城,要是得到阴茭我就屠城以及把神庙烧了。
马进又用手投掷杯筊,杯筊一片掉到地面上,一片消失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马进发现消失不见的杯筊原来是依附在大门旁的墙壁上,杯筊离地有数尺高,屹立其间并不下坠。
马进惊慌恐惧地下拜谢罪,退出了神庙。
到了夷坚志撰者洪迈记述本故事的时候,人们做了一个小阁子把这片杯筊护在原来它所在的地方,经过的人必然会去瞻视行礼。
本故事是由一个叫做王稚川的人所讲述的。
有人说,在神庙大殿内的墙壁高处,也有两片大个的杯筊,虚附在二梁之间,相传这两片大个杯筊是由中国唐朝时一个叫做黄巢的人所投掷的。
有人说,故事中的二梁,可能是指次梁,即一般由房屋大梁所支撑的房梁。
有人说,故事中的兴国大致是在今天中国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
有人说,在今天中国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江乡有一个村庄名为江口。
有人说,故事中的蕲州大致是在今天中国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
有人说,故事中的黄州大致是在今天中国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有人说,故事中的甘宁,字兴霸,中国三国时期人,曾经在吴国担任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等官职。
有人说,有的古人认为:
故事中的掷杯筊是与神明沟通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占卜方式。
杯筊一般是以竹木为材质制作而成的弯月形状的器具,有两片,每片内平外凸,平面为阳面,凸面为阴面。
占卜者在神明像前心中默念所占事情,之后抛掷杯筊,杯筊落到地面或者桌面后:
若朝上的是一个阴面和一个阳面的情形为圣筊,即表示神明指示占卜者所占之事可行;
若朝上的是两个阳面的情形为阳筊,即表示神明对待占卜者所占之事不置可否;
若朝上的是两个阴面的情形为阴筊,即表示神明指示占卜者所占之事不可行。
若是一片或者两片杯筊立而不倒,即表示神明警告占卜者。
有人说,有的古人认为:一个人在掷杯筊的过程中,如果有一片或者两片杯筊在被投掷后丢失了或者一时不知去向,则表示神明严重警告占卜者或者拒绝与占卜者再进行沟通。
有人说,有的古人最初用某种或者某几种贝壳进行占卜,而后出于某种原因多以用其他材质制作而成的贝壳形状的事物替代贝壳,这些贝壳形状的事物逐渐演变为杯筊,故而杯筊的形状与贝壳的形状相似。
有人说,古人关于杯筊及掷杯筊的方法说法很多,各不相同。
有人说,故事中的甘宁曾经在一处名为富池口的地方屯兵。
有人说,故事中的富池口大致是在今天中国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富池镇富池口村。
本故事出自《夷坚志》。
《夷坚志》,是一本志怪小说集,撰者为洪迈。
洪迈,字景卢,号容斋,中国宋朝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