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学校“红色教育”的缘分
作者:杜明科
在人生的少年、青年和老年的各个时段,我都曾与学校的“红色教育”很有缘分,这成为我人生显明的,颇有意义的特征。在“奔七”的花甲之年,我把它记载下来......
本文作者杜明科
少年时 我听过红军老战士讲的光荣传统课
我的少年时期,是在家乡陕西华县度过的。小学五、六年级时,我在华县城关小学上学。
记得1965年9月的一天,我们学校的学生突然沸腾起来,因为大家得知有一位红军女战士要给我们来讲光荣传统教育课。
下午约莫3时左右,我们各班排着队,整齐的来到学校大操场。这时,在侯维周校长陪同下,一位穿着军服的女军人健步走上讲台。侯校长介绍说:“这位女军人曾是一位红军战士,她叫闫凤楼,你们可以称呼她闫妈妈。闫妈妈三十年代参军,他在人民军队里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闫妈妈的军装照
随着大家热烈的掌声,我抬眼望去,闫妈妈年约四十多岁,微胖的脸庞和眼神充满活力,一身退了色的军装,在阳光映衬下,更显出她的女军人形象之美。
闫妈妈话匣子一打开,就跟我们讲起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英勇壮举。红军战士全凭两条腿,走出两万五千里。还要翻山越岭,过沼泽泥潭。衣着单薄,雪雨侵衣;没有粮吃时,就吃糠咽菜吃皮带。取得长征完全胜利后,顺利到达陕北。闫妈妈还列举了红军长征时的一些感人故事,把我们听得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闫妈妈特别讲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奔赴前线,与日本侵略者打仗的事儿。闫妈妈说,这其中有好多事都是她和身边战友们亲自参加和亲身经历的。我当时感到,给我们讲课的眼前这位女战士,就是勇士,就是英雄呀!
闫妈妈还讲了咱们的党,是为人民的。他们不惜牺牲生命,吃了人间难以预料的苦难,就是为了推翻人吃人,人剥削人的旧制度,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
最后,闫妈妈勉励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科学知识,长大接好革命的班。
一堂40分钟的“光荣传统”讲课,深深地吸引力了我们。就是课后多天,闫妈妈讲课的内容,以及闫妈妈的高大形象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了很多很多......
青年时 我成了部队驻地的校外辅导员
1972年12月,我从家乡华县参军到新疆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七十年代初期,部队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部队里,学习雷锋为战友,为人民群众做好事蔚然成风。我那时能为大家做什么好事呢?我参加了为战友补鞋的补鞋箱活动,参加了星期天为驻地烈属乔大爷的打柴活动。还利用休息时间,到炊事班帮厨,到连队猪场帮助掏猪圈等等。
我不满足这些。一天,我看到《解放军画报》上刊登的雷锋在学校做校外辅导员工作的照片,我脑海里就浮现出在家乡时,闫妈妈的形象,又联想到雷锋的形象,我就定下到学校去做校外辅导员工作的决心。我把这个想法向刘根铭指导员做了汇报,他很支持我。
几天后,我到驻地两公里外的东风林场学校联系,自荐做校外辅导员工作。学校领导听了我的想法,非常高兴。当天就集合召开全校8个班的师生会议,聘我为该校校外辅导员,一条鲜艳的红领巾佩戴在我的胸前。
当年我在东风林场学校佩戴的红领巾
除全校铺导的活动外,我的重点联系班是一位叫王思超老师为班主任的班级。
那时候,我曾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过讲《雷锋的故事》,讲英雄人物的故事,进行过“做团结友爱的少先队员”、“做遵守纪律的优秀学生”的专题辅导。活动开展后,对学生启发教育很有效果。
在学校的辅导过程,也是我与小朋友增加友谊的过程。五十年过去,我至今还能记得起几个小朋友的名字,比如:维吾尔族小学生阿以仙木、帕侠汗、乌甫、塔易等。
1973年“六一”节那天,东风林场学校的学生来我们连队开展“为解放军叔叔做好事”活动,是我们连长吴银库接待了老师和这些学生。吴连长让我带着学生参观了几个班的重机枪、自动步枪武器,介绍了枪械知识,还参观了战士整齐划一的“一日制生活”。
老年时 我再登讲台对学生进行“红色讲堂”教育
我2013年退休。退休后,先是著书,后来又是做社会公益事。期间,仅出的书就有六七本,达85万字之多。我还参与了多项志愿者活动,以及捐款。到2018年左右,我就想使自己进入“半休”状态。那么,还能做什么呢?
我又想起了学校,想起了闫妈妈的讲课,想起了在东风林场学校的校外辅导。我确定,到学校去!协助学校做光荣传统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雷锋精神教育,还有适合学生成长特点,自己又力所能及的德育教育。我在我的第8本《晚秋枫叶》书里发出短文:“我想为学校光荣传统教育做些事”。
我的想法得到了西安高新国际学校王老师的赞同,这个教育从“建党百年”的2021年3月就拉开了帷幕。
学校看了我写的《一个红色家族的记忆》这本书,革命故事多多,确定就以这本书为基本内容,开展“红色讲堂”教育。
《一个红色家族的记忆》封面
我从书里选出我的表叔以及伯父、叔父、父亲、姑姑等六位革命者,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坐国民党的牢狱;为革命奋战在抗日硝烟弥漫战场上的故事,结合学生们熟知的“战疫英雄”钟南山的功勋业绩,以“英雄”为主题,进行讲课。
以“英雄”为主题,进行讲课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讲课前,先播放五分钟《鸡毛信》海娃的电影短片。讲课时,我注重话题的互动效果,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还赠送了我自己出钱购买的雷锋纪念章等小礼品。讲课后,我就把事先粘上鸡毛,提出希望内容的“鸡毛信”发出,提升了教育效果。
在讲课时,我穿着服役时的六五式军装,挂上我曾获得的军功章和奖章,这也吸引力学生。讲课结束,学生们都不肯离去,要看看摸摸这些军功章。学生们崇敬英雄,甚至排着队要留下我的签名。我先写下希望的话,再签上名字。
寄给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的“鸡毛信”
我先后在西安的学校进行了两场红色教育。在北京中关村13小学有教育需求时,我给该校学生发出“鸡毛信”的同时,由我的侄女代我讲了课。我给高新国际学校学生的“鸡毛信”,至今还陈列在陈列馆里。我的《我把党的故事讲给你听》的红色教育讲课,被学校评为“优质教育课程”。
这,就是我人生中与学校“红色教育”的深厚缘分。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杜明科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