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6年7月12日,蒋介石召集了50多万国民党军队向中国解放区发动攻击,国共内战全面爆发,装备精良的军队和美国的支持让蒋介石信心满满。
早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时,毛主席就识破了蒋介石想要武装夺取政权的阴谋,内战爆发后,解放军的战斗力丝毫不输国民党。
在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溃不成军,南京、杭州、武昌、上海等地也相继迎来了大解放,蒋介石夺取政权的阴谋最终被共产党粉碎。
大陆战况危急,台湾是蒋介石唯一的退路,可是如果台湾也被解放军占领,他又该逃往哪里呢?其实蒋介石早在退到台湾之前就开始为自己谋划后路了。
图|蒋介石
一、日本流亡计划
平津战役爆发后,华北野战军和在林彪、聂荣臻等人的率领下苦战两个多月,终于解放了北平,国民党想要占领华北地区的计划粉碎。
这场耗时64天的武装斗争,让国民党损耗了52万兵力,他们有些在誓死抵抗的战斗中被歼灭,有些在傅作义的带头表率下,接受共产党的和平改编。
解放军来势汹汹,国民党军队根本毫无还手之力,蒋介石决定辞去中华民国总统的职务,拖家带口赶回浙江奉化。
南京国民政府的烂摊子扔到了副总统李宗仁手上,他只能顶着压力继续与共产党周旋。
已经回到老家的蒋介石,表面上虽然一副不问世事、云淡风轻的样子,实则暗中搅弄风云,掌控着国民党的一切实权。
李宗仁被迫成了“空壳总统”,政府里的大小事务都要过问蒋介石,日子一久难免心生怨怼。
某天,吴铁城奉李宗仁的指令,专程来到奉化转告蒋介石,让他不要再插手国民党的政务,最好是到海外去避避风头。
辞去职务后的蒋介石本就烦闷,李宗仁此时说出这样的话,明摆着是要与他撇清关系,隔日蒋介石便对手下气冲冲的骂道:“李宗仁、白崇禧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行了,我下野后就是个普通国民,哪里都可自由居住,何况是在我的家乡!”
蒋介石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处境艰难?奉化老家不能久住,他早就命人将这些年积累的财产和重要物品,偷偷从上海转移到了台湾。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共产党的管辖范围内,大陆已经没有了蒋介石的容身之所,率军逃去台湾岛,说不定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图|处理公务的蒋介石
蒋介石以为自己的行动天衣无缝,其实共产党早就察觉到了他的动向,立即让新华社发布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新闻公告。
看到这则报纸的蒋介石终于反应过来:台湾也可能落入共产党手中,他必须为自己谋划新的出路,美国成为他逃亡的第一首选。
妻子宋美龄有丰富的留美经验,孔祥熙、宋子文也在美国置办了大量的房屋、产业,蒋介石如果能得到美国的庇护自然是好的。
但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已经投入了太多的兵力和物资,国民党赤裸裸的失败不得不让美国人怀疑,蒋介石还值得他们继续扶持吗?
杜鲁门政府认为,国民党失败的根源在于蒋介石领导失利,甚至一度想要扶持新人顶替他的位置。
到时候,蒋介石就算能顺利逃到美国,日子也定然不会好过,这个逃亡计划只能作废。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曾不顾中国同胞的感受,“以德报怨”拒绝向日本索要赔款,还私自将冈村宁次在内的一大批战俘放回日本。
此举虽然遭到了中国人的谴责,却意外让他在日本留下了好名声,再加上蒋介石曾在日本留过三年学,可以很快适应当地的生活。
如果共产党真的解放了台湾,蒋介石大可以就近逃到日本。
图|毛泽东与蒋介石
国内形势紧张,蒋介石已经提前把家人送到了台湾,如果他在这个时候贸然去日本置办宅院,必然会引起共产党的注意。
思前想后,他决定给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朱世明发一封电报,让他尽快赶回中国,直接到浙江奉化溪口镇来找他。
朱世明不明白蒋介石的用意,但看他十万火急的语气,想必是有要紧的事情商量。半个月后,两人在溪口镇会合,蒋介石谨慎地屏退左右,单独与朱世明待在会客室。
蒋介石开门见山的对朱世明说:“我这次叫你回来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招聘日本的军事教官,二是代我在日本找一处住宅。”
他认为,国民党在内战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军队的战斗力不够强,而且军心涣散,很容易被共产党的一面之词动摇。
反观日本人“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武士道精神,才是真正值得国民党去学习的,蒋介石这才想到了聘用日本的高级将领,刚被放回日本的冈村宁次就深得他的赏识。
在长期的明争暗斗中,“反共”已经成为蒋介石的执念,即使屈居人下他还是天马行空地想着,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重新夺回解放区。
蒋介石除了要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对付共产党,还想在这里找一处栖身之所,蒋介石沉思了一会儿继续对朱世明说:“要你代我找住房的问题,是因为我考虑国内局势越来越坏,李宗仁他们正在与中共和谈,如果和谈成功,等于投降,那我就不好在国内住了……如果我将来在国内实在无法立足,干脆就常住日本了。”
图|蒋介石与国民党将领见面
另外,蒋介石还特意强调房子一定要选在环境适宜的东京市郊,最好能容纳包括随从在内的20余人,他已经做好了在东京长期居住的打算。
临走前,蒋介石拉着朱世明的手,千叮咛万嘱咐道:“这两件事情要高度保密,任何人都不能透露,更不能让李崇仁、白崇禧他们知道。”
朱世明带着蒋介石的嘱托,正准备赶往东京办事,没想到一出来就碰到了他的秘书周宏涛。以往蒋介石不管做任何决定都要带着他,这次竟然只叫了朱世明一个人,不免让他好奇:
究竟是何等重要的事情,让蒋介石对自己的贴身秘书都不信任了?
周宏涛拦住神色匆匆的朱世明,悄悄问他与蒋介石的谈话内容。
朱世明记得临走时蒋介石的交代,刚开始还顾虑颇多不敢松口,但在周宏涛的软磨硬泡下,他又觉得这位贴身秘书值得信任,让他知道也没有什么不妥,便将事情和盘托出。
周宏涛大吃一惊,在心里默默抱怨道:再要失败,蒋介石及家人可以往日本跑,那我们这些人可怎么办呢?
碍于蒋介石的权势,周宏涛也不敢阻挠他的计划,只能放任朱世明返回日本。
朱世明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先与日本军官冈村宁次取得了联系,又托人找到了一处位于东京市郊、可容纳20余人的豪宅。
征得蒋介石的同意后,朱世明用1.5万元买下了这处宅院,只是蒋介石还没准备去东京,几家报纸就将他在日本买豪宅的消息报道了出来。
图|蒋介石发表讲话
蒋介石自觉脸上无光,只能把责任全都推给替他办事的朱世明,责怪他泄露了国家要事,让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
朱世明在日本驻军多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内部人微言轻,他害怕蒋介石会徇私报复,早早地就躲到日本叶山隐居,国内发来的一切电报都概不查收。
蒋介石的怒火更甚,竟然派出特务追到叶山,发现朱世明的踪迹后,将其残忍杀害,流亡日本的规划只能暂时搁置。
二、远东流亡计划
在李宗仁的领导下,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有了向共产党求和的打算,蒋介石不能把全部希望放在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夺回了菲律宾,1946年,菲律宾便在美国的支持下成功独立。
蒋介石便想着,如果能在此时获得菲律宾的支持,说不定能拉拢到远东地区的势力,从而遏制共产党解放台湾的进程。
1949年7月6日,蒋介石带领国民党外交团出访菲律宾,其总统埃尔皮迪奥·季里诺也对蒋介石持友好合作的态度。
双方会晤后,蒋介石并没有急着求援,他首先向季里诺提出了建立“太平洋联盟”的想法,颇具正义感的解释道:“太平洋联盟就是对红色帝国主义和新奴隶制威胁的回应,东亚各国都应该给予支援与回应。”
蒋介石还针台湾的处境,向菲律宾总统寻求援助,希望季里诺能替他向美国求情,争取将台湾划到美国西太平洋的防线以内。
到了那个时候,即便共产党想解放台湾也得先过美国这关。
图|蒋介石
会谈结束后,菲律宾方面与蒋介石达成共识,政府发表了“季里诺总统与蒋介石的联合声明”。
其目的就是为了拉拢远东地区的国家,合力建成“太平洋联盟”(也称远东联盟),反抗共产主义。
蒋介石冠冕堂皇的保证:“将以国民党总裁之资格尽力促请‘政府’采取步骤,支持上述联合声明中所列举之协议。”
此行如果能求得菲律宾政府的庇护,就有机会让南朝鲜也加入他们组成“反共”联盟,等到国民党的势力逐渐壮大后,再拉拢泰国、印度、新西兰和巴基斯坦等国,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就能改变整个亚洲的局势。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响亮,国民党外交部在他的授意下拟定反共纲领,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合作方案。
季里诺很赞成蒋介石的想法,但建立联盟的计划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撇开他们各自薄弱的军事实力不谈,单单是美国的反对就已经让他们寸步难行。
杜鲁门一针见血地指出,季里诺完全掉进了蒋介石谄媚的陷阱里,蒋介石只是站在一个追寻政治前途的、亚洲领导者的立场,前来求得菲律宾的帮助。
沉浸在美好设想里的季里诺突然醒悟,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这一切都只是他们的空想,所谓的“反共”联盟根本不可能实现。
季里诺曾经公开表示,如果台湾失守他会同意蒋介石在菲律宾建立流亡政府,但迫于美国政府的控制,即便季里诺有心相帮,也没有足够的能力付诸实践。
图|逃亡台湾的蒋介石
眼看菲律宾这条路行不通,蒋介石只能中途改道拉拢南朝鲜。
据蒋经国描述,菲律宾之行结束后,南朝鲜的总统李承晚就紧跟着发来电报,明确表达了“中韩原本属于一家”的态度,真诚的邀请蒋介石出访韩国。
就在8月5日,美国政府突然发布了《对华关系白皮书》,杜鲁门表示他们将不再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
这份“白皮书”意味着蒋介石彻底失去了美国这个靠山,他只能硬着头皮与南朝鲜外交,第二天就抵达了镇海湾与李承晚会谈。
之后,蒋介石和李承晚共同发表声明:“国际共产主义必须被铲除,为了对付这个共同的威胁,我们必须既以共同的又以个体的方式去作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巩固安全。”
蒋介石以为获得南朝鲜的支持,就能对共产主义造成威胁,谁知李承晚在得到国民党的信任后,反而向蒋介石寻求军事援助。
蒋介石自身难保,又失去了美国的支持,哪里能分出多余的兵力支援朝鲜?
如此大费周章的与南朝鲜外交,到头来只得到了一张不限额度的“借据”,蒋介石只能放弃流亡远东地区的想法,再寻出路。
图|蒋介石
三、瑞士流亡计划
到了1949年末,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已经所剩无几,在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蒋介石之前为了避风头逃到了台湾,但在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的攻势更加猛烈,他为了鼓舞士气,只能重新回到重庆指挥作战。
即便有蒋介石坐镇,国民党还是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刘伯承的大军已经突破了嘉陵江,直逼重庆腹地。
这里马上就要被解放军占领,胡宗南担心蒋介石的安危,立即派兵前往重庆支援,准备护送他从白市驿机场撤退
城外的炮火声震耳欲聋,蒋介石坐上吉普车迅速驶向机场,在白市驿机场守军师长赵仁的全力掩护下,蒋介石乘坐的专机顺利到达了成都。
经此一战,国民党在四川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蒋介石只能寄希望于云南根据地,刚在成都歇下脚,蒋介石就派出张群与云南省主席卢汉交涉。
谁知张群刚抵达昆明机场就被卢汉扣留,云南国民党驻军的重要官员也被一并关押,卢汉的立场已经很明确了。
迫于国民党驻军的压力,卢汉也没敢将他们扣留太久,只是在将他们释放的当天,就向共产党投诚,蒋介石最终没能守住云南根据地。
国民党大势已去,四川很快就会沦陷,蒋介石不能在成都久留了。
图|蒋介石
这时候解放军已将成都团团围住,大大小小的街巷都有他们的岗哨,凤凰山机场也有重兵把守,蒋介石想要突破共产党的包围圈实属不易。
在胡宗南的严密部署下,他们最终把出逃计划定在了12月12日凌晨,蒋介石将在胡宗南和军校学生们的保护下飞往台湾。
为了躲避共产党的追击,有人建议蒋介石一行人从军校后门出发,这位威风惯了的“总统”当即大怒,厉声呵斥到:“我一生只在军校正门进出,走后门,岂有此理!”
身边的官员不敢反驳,只好顺从他的心意,蒋介石维持着最后的体面迈出官邸,坐上提前备好的美军防弹轿车,前后都有重兵把守确保轿车的安全性。
寒冬的夜寂静无声,只有在成都某条隐蔽的街巷里,才能听到车队行驶的马达声。
在军队的护卫下,蒋介石成功抵达了凤凰山机场。
蒋介石正准备登机的时候,突然回头向那些护送他的军校学生和将士们喊道:“谢谢你们!”
众人簇拥着,向蒋介石齐刷刷的敬礼致意,他站在寒风萧瑟的登机口,缓缓举起头上的帽子,不甘的望着祖国大陆。
即使他再不愿承认,国民党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伫立片刻后,蒋介石带着浓浓的留恋和不舍转身离去。
逃到台湾的蒋介石暂时安全了,但妻子宋美龄觉得这里不是久居之地,解放军随时可以攻进台湾,她立即发回电报让蒋介石先去瑞士避难。
图|宋美龄
瑞士并不在蒋介石的考虑范围内,所以他一直没有明确回复。
迟迟收不到回信的宋美龄,情急之下决定找孔祥熙的女婿陈继恩帮忙。
那年寒冬,陈继恩到达香港时,意外把宋美龄想让蒋介石逃往瑞士的消息透漏给了王文湘,她想着:连国民党的总统都觉得台湾守不住,想要逃去瑞士,那其他人的处境不就更加岌岌可危了?
王文湘立即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了丈夫何应钦,让他也做好随时逃亡的准备。
蒋介石回到台湾后,无时无刻不在鼓动“反共”的热情,国民党上下都以为蒋介石会带领他们东山再起、重振君威。
何应钦听到这个重磅新闻后脸色剧变,蒋介石既然没有把握守住台湾,已经做好了逃亡准备,为何还要让国民党军队严阵以待,那些冠冕堂皇的宣誓究竟几分真几分假?
为了确认消息的真实性,何应钦又向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少谷打探了消息,这才知道逃往瑞士是宋美龄和孔祥熙的主意,蒋介石并没有同意。
话里话外,何应钦也意识到,蒋介石虽然不同意逃往瑞士,但台湾很有可能失守是真的,他在制定逃亡计划也是真的。
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在传播蒋介石将要逃往瑞士的消息,国民党上下人心惶惶,不知道台湾还能平静多久。
不多久,陈继恩也抵达了台湾与蒋介石会面,传达了宋美龄想让他到瑞士避难的想法,耐心的劝说蒋介石:“如果您同意到瑞士去,蒋夫人将与孔家一同派人去瑞士打前站,包括选址和购房的事宜。”
图|蒋介石夫妇在台湾的生活
陈继恩已经表现出最大的诚意,但蒋介石坐在办公室想了很久,还是没有同意宋美龄的意见。蒋介石觉得共产党要想解放台湾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部署,等解放军打进来再跑也不迟。
而且蒋介石虽然暗杀了朱世明,搁浅了他去日本居住的行程,但真要到了台湾失守的关键时刻,日本还是他的第一首选。
正所谓狡兔三窟,蒋介石的逃亡计划并不是只谋一处,宋美龄看到陈继恩的回电知道了丈夫另有打算,也就没有再提瑞士这一茬。
即便蒋介石没有逃去瑞士的想法,王文湘也早就将这个消息传遍了香港,就在宋美龄准备从美国返回台湾的当天,《工商日报》突然报道出一条新闻:“蒋夫人即将回台促蒋公赴瑞士。”
当时国民党的残余势力都在台湾严阵以待,这个节骨眼儿上传出蒋介石将要逃亡的新闻,无疑是给台湾的军政界造成巨大恐慌。
秘书周宏涛将此事告知了蒋介石,谨慎的问道:“对社会上的流言,可否在宋美龄抵达台湾时,适当否认?”
得到蒋介石的首肯后,流言很快压了下去。但台湾随时可能被解放军占领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国民党政府承受着巨大压力。
正当台湾群众处在未知的恐慌中时,美国军队突然越过三八线攻打朝鲜,共产党无暇顾及台湾,开始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这场反击霸权主义的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蒋介石反而“因祸得福”在台湾站稳了脚跟,之前设想的逃亡计划这才被搁置了。
图|蒋介石在台湾
结语
1975年4月初,蒋经国泪眼婆娑的守在父亲床前,蒋介石正虚弱的躺在病床上。
他的身体不再像从前那般壮硕,曾经神采奕奕的双眼也变得浑浊,只是他对中国的野心仍然没有磨灭。
被病痛和衰老折磨的蒋介石已经体力不支,没有力气开口说话,但他仍在紧紧的盯着天花板上那块雄鹰似的地图,那是他朝思暮想的祖国大陆!
4月5日,88岁的蒋介石因突发心脏病,在台北阳明山庄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至今也没能实现在大陆下葬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