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2022年07月16日15:02:14 历史 1565

1997年,考古学家对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进行了勘查,结果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通过勘查发现,地宫内陪葬品竟然完好无损。

也就是说,明孝陵从来没有被“摸金校尉”等盗墓门派光顾过,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要知道,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它占地170余万平方米,地宫内应该还陪葬大量的金银玉器、绫罗绸缎。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所以朱元璋能够安静躺在地宫棺材里,这是让众多考古学家难以想象的事情。

那究竟为何明孝陵能安稳度过600多年的时间,而没有“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等盗墓者前来光顾呢?

明孝陵的修建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一个“讨饭碗”起家到天下之主,他的一生可谓是极其富有传奇性。

作为中国历史著名的皇帝,朱元璋在统一天下之后,就不停在考虑自己死后,葬在哪里比较合适?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于是朱元璋就召集群臣,一同来到郊外选址,其中就有大明第一谋士刘伯温

“刘爱卿,朕知道你对风水八卦甚至了解,那能否为朕选取一块风水宝地?让朕在百年之后,免受宵小的打扰。”

刘伯温马上跪在地上,说道:“能为陛下选取陵墓地址,这是臣的荣幸,定当尽心尽力。”

根据朱元璋的要求,想要葬在南京周边,于是刘伯温就开始了选址。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先是观摩山川的走向形状,寻找龙脉的所在。然后找到龙脉后,刘伯温对其进行评价,分析风水格局是否足够优越。

接下来,刘伯温观察龙脉四周的水脉,观其流势、分布等,最终确定了陵墓的位置。

当朱元璋收到刘伯温的奏折后,上面就写着“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

1381年(洪武十四年),皇陵正式开始建造。

可没有想到,马皇后在第二年就因病去世,这让朱元璋十分伤心,于是将马皇后葬在皇陵之中。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同时,这座陵墓还因为马皇后的谥号“孝慈”,被命名为孝陵。

直到1398年,71岁的朱元璋才结束他这波澜壮阔的一生,被建文帝朱允炆送入孝陵,与马皇后进行合葬。

不过,当时的明孝陵并没有完全修建完毕,后来建文帝朱允炆和明成祖朱棣又进行修建,直到1413年(即永乐十一年)才修建完毕。

虽然明孝陵的修建,有史料进行作证,但民间也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朱元璋为自己选取的陵墓地址,并非只有一处。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还有关于朱元璋的出殡仪式,跟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倒是有相似之处。

在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命令南京内外城门全都打开,同时进行出棺,总共有13口棺材,向着不同的方向,最终将朱元璋进行安葬。

所以谁都不知道朱元璋陵墓的确切位置。

虽然民间有此传说,可在之后的岁月中,普遍还是认为朱元璋就葬在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中。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明朝历代皇帝都派出重兵进行保护,甚至在清代,也都派人保护维修,康熙还会来此进行祭拜。

明孝陵没有被盗的原因

1997年,考古学家开始对明孝陵进行勘探。

经过勘查,明孝陵有一个圆形宝顶,而地宫就在这宝顶的下方,面积有4000多平方米。

让考古学家遗憾的是,明孝陵已经不是最初修建时的模样。

这是因为清朝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损坏了明孝陵地表的很多建筑,后来同治皇帝也只是做了一些比较小的修缮,并没有恢复最初的模样。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清末民国期间,大量外国游客、探险者来到明孝陵,并还乱涂乱画,直到现在都无法消除残留下来的痕迹。

而在战争时期,因修建防御工事的需要,在明孝陵挖了很多沟壕,表面很多墙体都被直接破坏。

这都让明孝陵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很多建筑再也没有原本的样貌。

纵然是这样,可明孝陵还是躲过了“摸金校尉”民间盗墓者,也让东陵大盗孙殿英却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经过专家讨论,有三大原因让明孝陵至今没有被盗。

首先是地理位置因素。

在刘伯温的建议下,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

要知道,独龙阜是一座石头山,山体结构十分坚固,而且在修建时,工匠横向将石头山掏空,再进行修建,这种设计也被叫做横穴。

这种结构虽然工程量巨大,可却十分坚固,若想盗取古墓,就必须采用爆破的方法才能实现。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可大家通过盗墓题材的影视剧都知道,“摸金校尉”在从事盗墓活动时,都是十分隐蔽的,并不敢让当地人知道。

所以要是采用爆破,那可能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导致盗墓活动的失败。

另外明孝陵规模十分宏大,即便是盗墓小说的主角团配置,也很难进入明孝陵,更无法让当地人没有任何察觉。

其次是明孝陵有很强的防盗措施。

由于“摸金校尉”无法采取爆破的方式进入,那只能用“传统”的方式,即摸金定穴。

确定墓道的入口,然后再挖掘盗洞进入到地宫。

但由于独龙阜是石头山体结构,想要挖掘盗洞也不太可能实现。

另外,根据考古学家的探测,明孝陵的墓道入口,还做了特殊的设计,也就是所谓的机关。

在明孝陵宝顶上方的封土堆中,存在大量的鹅卵石。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如果“摸金校尉”打开墓道,鹅卵石便会一同滚落下来,将“摸金校尉”等盗墓者埋进墓中,这就是古代的流沙防盗法。

虽然明孝陵有大量的机关用于防盗,但仍有一些贪婪的人,不免觊觎地宫内的金银财宝。

因此,在明朝期间,专门设置了孝陵卫来保护明孝陵。

可有人想到,明朝有专门人员保护,但明朝灭亡之后,为什么没有盗墓者前来光顾呢?

这就涉及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政治因素。

由于朱元璋在汉人心中有极高的地位,所以在清朝统一天下后,为笼络汉人的人心,便对明孝陵采取了保护措施。

其中,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亲自祭拜明孝陵,并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这都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明孝陵的重视,也让明孝陵在清朝期间得以保存,并免遭盗墓者的光顾。

太平天国时期,天王洪秀全在占领南京后,也对明孝陵进行了保护和修复,还亲自祭拜朱元璋。

同时,天王洪秀全还宣读了朱元璋提出的口号,即“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用以凝聚汉族人心,驱逐清朝政权。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后来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清政府为了政治需求,依旧对明孝陵采取保护措施,还宣布太平天国损毁了明孝陵的部分地面建筑,然后对其进行翻新维修。

而在抗战时期,汪精卫在日本人的辅佐下,建立了日伪政权,对中国实施文化侵略,所以比较尊重朱元璋,也没有对明孝陵进行破坏。

再加上汪精卫遵循孙中山的遗志,始终对明孝陵进行保护。

在新中国建立后,明孝陵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和修复。在2003年,还被选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样就不可能被盗墓者光顾。

1997年探测朱元璋陵墓,规模宏大,“怎么没有盗墓贼光顾过?” - 天天要闻

明孝陵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大幸事。

虽然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无法探测出地宫的全貌。但相信在未来,我们可以采用高科技的手段,真正了解明孝陵。

从而对研究历史文化有重要作用,也让普通人更加了解明朝初年的那些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 天天要闻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1936年北平一个冬夜,大作家沈从文失魂落魄地敲响了总布胡同三号的大门。开门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门外这位文坛好友,只见他一米六几的个子在寒风中微微发抖,脸上满是泪痕。能让写出《边城》这般纯净文字的男人,哭成这样,一定是天塌下来了。林徽因
外国船只插五星红旗避祸,国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 天天要闻

外国船只插五星红旗避祸,国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最近中东海域上演了一出"换旗求生"的戏码,在霍尔木兹海峡这片火药桶般的水域,外国商船们突然集体玩起了"变装秀"——清一色挂上中国五星红旗。 (在霍尔木兹海峡,大量外国船只悬挂五星红旗以避免....
郭永红任天津市委组织部部长 - 天天要闻

郭永红任天津市委组织部部长

7月9日,天津市委组织部领导干部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主持会议,宣布中央有关任职通知和市委关于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任职的决定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严的标...
以法之名:直到李人骏去救王彧,才知,洪亮被拍视频的真相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直到李人骏去救王彧,才知,洪亮被拍视频的真相

李人骏把万海定为黑社会,是因为王彧的指证。王彧在幕后老板陈胜龙和程子健的一番操作下,对万海做伪证,陈胜龙告诉他说是零成本,只需要诬告万海,就可以把万海手里的万川集散中心搞到手。但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随着姜红军和孙飞被抓,李人骏被约谈,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