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成功的老板身后都有一个拎包的人,和珅就是乾隆身后的拎包人

2022年07月16日12:51:24 历史 1919

每个成功的老板身后都有一个拎包的人,这是真正的高手,和珅就是乾隆身后的拎包人。

看看马云,世界级的成功企业家,身后的人就有拎包人的特质,信任与可靠。

每个成功的老板身后都有一个拎包的人,和珅就是乾隆身后的拎包人 - 天天要闻

马云

和珅一生的所作所为当属彻头彻尾的政客。

政客的定义 ,就是以政治活动为职业,为了本集团或个人某种政治需要而搞政治投机、玩弄政治权术的人。

和珅的政客之路

和珅生于官宦世家,但自幼父母双亡而至家道败落,十多岁的和珅生活贫穷靠亲属救济度日,但和珅天性成熟,骨子里浸透着志气,完全不同于当时八旗子弟的纨绔不化。

在八旗子弟皆不屑读书的背景下,和珅与其弟和琳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认识到读书是让他们摆脱当前处境的唯一出路,在腐化盛行的少儿入学考试中,年幼却无依无靠的俩兄弟凭真才实学考入当时皇家宫办的咸安宫官学,并很快成为官学学员中的佼佼者,获得老师及某些官员的赏识。

和珅的抱负和成熟是写在骨子里的,在咸安宫官学求学期间,就开始对乾隆皇帝的诗作烂熟于心,通过诗作风格揣摩皇帝的观点、性格和爱好,凡有机会看到皇宫中的诗赋、字画都默记于心,别忘了,当时他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

每个成功的老板身后都有一个拎包的人,和珅就是乾隆身后的拎包人 - 天天要闻

和珅

和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机会成熟一旦来临之时,和珅立刻获得了皇帝的注意并很快垂爱有加,短短一年光景就得以火箭式提拔,速度之快,和珅自己都揣测不到。这就叫靠对了人、选对了行。

和珅生得高大魁梧且面目清秀,而乾隆恰恰是个颜值控。单从外在形象上就是乾隆喜欢的菜。

和珅精通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这种有备而来和远见,在朝中大臣中极其少见,乾隆六十寿辰之前提前到热河行宫,当时西藏班禅递呈的一纸藏语公文无人能看懂,引起乾隆盛怒,亲自召远在京城的和珅来翻译公文,事后夸奖和珅为难得之能臣。

和珅在乾隆面前处处表现的就是一个“忠”字,无微不至地忠心为主。他口齿伶俐、思维活跃、擅长揣摩圣意,遇事沉着,即便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件亦能分清主次、巧言善辩,加上乾隆发自心底由衷的偏袒,都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每个成功的老板身后都有一个拎包的人,和珅就是乾隆身后的拎包人 - 天天要闻

乾隆

乾隆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喜排场,要面子,乐于获得恭维,贪求玩乐享受,口头上不忘节俭,内心却容不得半点不体面,和珅彻底摸透了乾隆的心思,凡事逢迎、安排妥帖、极尽豪华隆重之能事,乾隆下江南巡视、皇帝的万寿宴、千叟宴,都令乾隆百般欢心。

和珅兴盛于乾隆晚期,那时乾隆在位已四十年,已入花甲之年,越到后期,朝中老臣皆去世或告老归隐,年轻臣子都敬畏皇帝,每日战战兢兢,乾隆无法同他们进行公事之外的思想交流,加之子女都长大,乾隆有种高处不胜寒的孤单寂寞,这时候,和珅的心领神悟、鹤立鸡群正当时。

乾隆一生风流好色,包括朝中大臣在乾隆年间多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美男子,而和珅也正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得皇上盛眷这也是原因之一。流传的刘墉刘罗锅纯属文学艺术,毫无历史根源。

及至乾隆晚年,和珅对乾隆的关怀更甚于奴仆及儿女、宫妃,达到心灵和身体无微不至的体贴和细心,乾隆已经离不开和珅了。老年的乾隆性格脾气古怪,大臣及太子都摸不准,临终之前的一段时间,都听不懂他的言语表达,唯有和珅能深刻领会皇帝的圣意,这时的和珅完全成为了乾隆的代言人,和珅的权力地位也达到了最高峰。

说和珅是乾隆的拎包人一点不为过,将包让和珅拿着,绝对放心。可见,和珅是大才之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沿海省市6台联播!620年前郑和的“罗盘”我们这样接过…... - 天天要闻

沿海省市6台联播!620年前郑和的“罗盘”我们这样接过…...

7月11日上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福建新闻广播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上海第一财经广播江苏太仓融媒体中心福建长乐融媒体中心福建福清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启沧海云帆丝路新——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暨中国航海日特别直播【点击图片回看直播】本次直播以福建新闻广播为总直播间,通过多地记者连线、现场采访、专题视频...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军统头子颜面尽失的三天 - 天天要闻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军统头子颜面尽失的三天

资料图片:戴笠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报均以醒目的通栏标题登载了一则消息《军统局特工首脑戴笠被香港警务处拘留》。戴笠,这个掌握着5万多名军统特务、世人皆知的杀人魔王、国民党许多军政要员都忌惮三分的军统头子,是怎么被香港警察拘留的?他好好的
华夏这五千年,遭遇4次危机,但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 - 天天要闻

华夏这五千年,遭遇4次危机,但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

“滚滚长江东逝水”,改朝换代多了去。可中华民族的根,一直没断过。不过,在此期间,也是险象环生,这根,曾四次差点被刨被断。好在,每一次,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此乃中华国运!头一次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把国家搅成烂泥。